更多专业文档请访问 www.itilzj.com
第一次听到这个词儿,是在几年前的北京办公室,脑海中仍残留的画面是:当时我正运键如飞的敲着代码,胡MD不知道是刚从国外出差回来,还是刚开了Global的会,跟打了鸡血一样,在我身边不远处龙飞凤舞的同别人大谈特谈什么“Digital”……
作为一个脚踏实地的老Dev,一听到“Digital”这个词儿,我的内心就是拒绝的,心想:“这人哪……不能当领导……当了领导果然就整这虚头巴脑的了………”
没想到几年过去了,我现在也在到处给人家讲什么是数字化(对,还有中台…),正所谓世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我们终将变成我们“讨厌”的样子……
不过话说回来,“数字化”目前确实是一道迈不过去的坎儿,不管你愿不愿意,上到借势国家战略和政策,下到企业具体面临的实际生存和发展的现实问题,这个概念都是绕不过去的。(引用“新鲜出炉!十四五规划硬核分析”[参考资料4])
既然绕不过去,那我们就正面刚,看看当我们谈数字化我们到底在谈些什么,对企业到底有什么价值,对我们每个人又有什么影响。
作为一个脚踏实地的老Dev,我也争取尽量用“人话”把数字化这个概念说清楚。好了,废话不多说,照惯例,先抛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什么是数字化?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需要数字化?
第三个问题:数字化有什么局限?
今天作为开坑第一篇,我们就先搞清楚概念,先回答第一个问题:什么是数字化?
看概念先看定义,幸好数字化还是有定义的(不像中台……)。
这里直接甩一篇公众号“阿朱说”吕建伟大佬的文章,名字很直接,就叫『什么叫数字化』 (见参考资料1),在文中作者引用了Gartner在2011年对于数字化和数字化转型的定义,我就摘取我认为最重要的一句:
digital:digital是通过二进制代码表示的物理项目或活动。
翻译成“人话”,我自己的理解就是:
digital:digital是把物理世界映射或迁移到数字世界。
有点抽象?简单理解,我们想象存在一个虚拟的数字世界,我们现在存在的则是一个真实的物理世界,物理世界的每个人每个物体在数字世界都有一个对应的镜像,我们在物理世界发生什么,数字世界就镜像一般在发生什么,就像影子一样!
对,很简单,这就是数字化。
黑客帝国?头号玩家?平行宇宙?你别说,还真有那么点意思……
还觉得有点抽象?来,我们举几个身边的例子就理解了,常见的数字化场景有很多,我认为大体上可以归为三类典型场景:
》第一类:把人与人的交互场景从物理世界迁移到数字世界。
其实,游戏就是最典型的数字化,例如把物理世界的麻将桌搬到了数字世界。
而各种会议APP(腾讯会议、钉钉、zoom),将会议室搬到了数字世界。
这样的场景还有很多,游戏和会议只是其中比较典型的。受疫情影响,什么云喝酒,云聚会,云课堂都被催生出来。
想想我们在物理世界,大家聚在一起做什么,理论上都可以迁移到数字世界。
》第二类:物体信息映射到数字世界
滴滴可以理解是将物理世界的出租车映射到了数字世界,并实时保持与物理世界同步,你物理世界里车开到哪儿,数字世界里的对应的那个小车就开到哪儿。
类似的场景还有很多,例如快递追踪,微信好友共享实时位置之类的。其实位置信息只是物体的一类信息,通过物联网、传感器,把物体更多的状态信息采集并映射到数字世界,甚至再通过数字世界反向控制物理世界的场景更是数不胜数,例如智能家居、智能汽车、数字交通等等。
(图片引自网络)
》第三类:直接把业务场景迁移或映射到数字世界
这类场景更普遍,说简单点儿,就是原来需要你在物理世界需要占块空间,开个店面才能干的事情,现在直接在数字世界里开个店面就能干了。
不用交房租,不用装修,甚至都不用雇服务员……取而代之的是服务器或是计算支出,APP开发和运维费用等等。
比如最常见的,天猫商城简单理解就是把一个商场的购物场景全盘迁移到了数字世界。
手机银行也是另一个典型的场景,把一个银行营业厅办理业务的场景映射到了数字世界。
我们经常听到的什么“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全渠道新零售”,甚至是近两年大火的“直播带货”,都能归结为此类将业务和服务数字化的场景。
当然,数字化的场景肯定不止上面提到的这三类,这里只是想表达,其实数字化并不那么“高大上”,反而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已身在其中。
现在大家都在讲要做“数字化转型”,其实弄清楚了什么是数字化,数字化转型就很容易理解:如果说数字化是“把物理世界映射或迁移到数字世界”,更多体现的是一个期望的结果,那数字化转型简单理解就是在描述这个映射和迁移的过程。
还不理解,你就想象,假设天猫商城一开始真的就是一个存在于物理世界的类似于万达商城一样的纯线下Shopping mall,然后通过“数字化转型”,将用户、商户、店铺都映射和迁移到了数字世界,然后大刀一挥,把线下的Shopping mall直接关停了,至此就做到了彻底的“数字化”。
只不过天猫商城作为一个“数字化原住民”,一步到位,没有经历这样一个从物理世界到数字世界的迁移过程而已。
等等,还有一个问题,说半天这不就是讲了好多年的信息化么?那数字化和信息化区别在哪儿?是不是又整新概念忽悠我们?
好问题,我也曾一直困扰其中,来谈谈我的理解。
我理解信息化和数字化是一脉相承的,从技术上都可以解释成将物理世界的“物理项目或活动”向数字化世界映射和迁移(说白了就是用二进制代码表示)的过程。
所以在广义上我认为这两个概念趋同,如果带入我们谈这两个概念的常见场景,我觉得狭义的信息化只是数字化的第一个阶段而已,而完整的数字化至少包含三个阶段:
》数字化第一个阶段:信息记录分析
这个阶段更多的是在映射“物理项目”,顶多再基于记录做一些分析。
比如CRM将客户映射到数字世界,财务软件将账本映射到数字世界,类似的还有OA、订单或库存系统……
但是对于“活动”,尤其是与用户直接互动的“活动”,并没有太大变化,主要还是以物理世界为主,数字化世界打辅助。
此时的数字世界还是非常“冷清”,就像是一个记录员,默默记录着物理世界产生的关键信息,而狭义的信息化我理解就是在描述这个阶段。
这个阶段代表性的技术趋势:套装软件和数据库技术
》数字化处于第二个阶段:用户活动迁移
随着“用户数字化”进程的爆发式演进,大量的用户“从物理世界涌入到了数字世界”,此时的数字世界开始喧嚣起来,开始越来越多地承载物理世界的“活动”,尤其是与用户交互的活动。
在这个阶段,大量的“活动和交互”主要发生在了数字世界,物理世界沦为辅助,两个世界来了一次“换位”。
这个阶段代表性的技术趋势:移动端的爆发式增长,用户身份识别,现代通信网络技术,云原生,分布式技术,平台,Devops
》数字化处于第三个阶段:业务数字化重塑
在第二个阶段中,虽然用户和企业的“活动”逐渐向数字世界迁移,但是由于物理世界思维的惯性,一开始大家还是按照物理世界的玩法来构建数字世界,造成的现象就是业务只是实现了线上化,但是业务本身并没有什么根本上的变化(例如线上人工客服)。
而在数字化的第三个阶段,人们开始转换用数字世界的方式重新思考业务本身,开始发挥数字世界的独特优势,并与物理世界深度融合,结合两个世界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实现对于业务的升级和重塑。
这个阶段代表性的技术趋势: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虚拟&增强现实、数字隐私、数字货币、数字资产NFT等
这三个阶段中,从第一个阶段跨越到第二个阶段,我认为一个关键驱动力就是:“用户数字化”的快速普及和发展。道理很简单,用户都在从物理世界向数字世界迁徙(想想我们每天玩手机的时间…),企业如果不做数字化去对接数字世界的用户,连用户都会流失掉(想想疫情导致的关店潮…)。
而从第二个阶段到第三个阶段,我认为一个关键的坎儿,就是对于数字世界游戏规则的理解和对于物理世界惯性思维的打破(下篇文章展开再聊)。
那最后,怎么判断一家企业到底是处于数字化的第一个阶段还是处于数字化的第二或第三个阶段呢?
其实思路很简单,我们一起做个思维训练,思考一下我们各自的企业:
假设立刻把物理世界冻结了(例如这次疫情),我们企业的业务活动还能在数字世界正常开展么? 如果答案是“能”,恭喜你,你已经跨越了“信息化”进入了数字化的下一个阶段了。
说到疫情,最后不得不多说一句,这次疫情虽然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但确实也从侧面一定程度上加速推进了整个社会对于数字化的关注和投入,大家开始感知并重视数字世界的存在和价值。
我们本篇回答了“数字化灵魂三问”中的第一个问题,分析了一下数字化的概念和常见场景,以及与信息化到底有什么差别。
但问题并没有结束,反而刚刚展开,相信你和我一样,脑子里还有各种各样的问题:
那数字化跟我们每个人又有什么关系呢?
数字化的第一性原理是什么?
为什么说掌握了数字化企业对于非数字化的企业就是降维打击?
如果我们作为一家企业的管理层或决策层,怎么决策自己的企业要不要做数字化呢?
数字化有什么弊端局限?有什么是反而不能或不需要被数字化的呢?做到什么程度为止?
下一篇我们就继续聊一聊第二个问题,一起探究一下数字化的第一性原理,并从用户侧(需求侧)和企业侧(供给侧),多个角度思考一下一个企业或组织为什么要做数字化转型?搞清楚数字化到底能给一家企业带来些什么?
数字化转型不是模糊技术与业务之间的界限,而是使用新技术重新为客户提供价值,是技术重构业务,使得业务和技术完全融合。
好,今天作为这个系列的第二篇,我们继续回答灵魂三问的第二问:为什么需要数字化?
展开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谈一个我观察到的现象。
我发现最近和不同的朋友沟通,大家都在畅想企业数字化转型之后的各种美好蓝图……大有前两年大家刚谈起中台时候的场景,其中那个最似曾相识的句式就是:
只要我们完成了X,我们就可以实现Y!
其中的X可以替换成(中台战略 or 数字化转型 or 其他神奇但不可言说的概念),Y可以替换成企业任何想要达到的目标(业务增长 or 创新 or 基业长青 or 其他美好但难以企及的目标),我管这个句式叫做:『许愿池句式』。
『许愿池句式』背后其实就是个简单的因果关系,本身并没有问题,而许愿池句式最大问题在于关注点:即把关注点始终放在Y,而对于X到底是什么?以及为什么X能推导出Y并没有想清楚……甚至都没有意识要想清楚……
这样的结果就是一顿操作猛如虎,目标不但没有实现,反而弄的一地鸡毛,不好收场。
好,道理都懂,那回到数字化转型作为这个新晋X,到底能给企业带来什么好处和新问题呢?
数字化转型难,难就难在大家其实都在摸着石头过河,每家企业的业务和情况都不一样,没办法直接借鉴。没做过自然又想不清楚,想不清楚自然就容易走偏,这是很多数字化转型探索者心中的无奈和困扰。
其实这个矛盾也不是不能解决,没做过也不是问题,只要触发一下『概念式思考(Conceptual thinking)』的被动技能,做个问题隐喻和转化就豁然开朗了。
我们在上一篇提到过,企业做数字化转型,就是把业务从物理世界映射或迁移到数字世界的过程,这个过程像什么?对,就是『搬家』!
企业做数字化转型无非就是搬了个家,把企业从物理空间搬到数字空间,就像把公司从北京搬到深圳是一样的。
问题转化了之后,那大家可以想一下,如果我们要把自己的公司从北京搬家到深圳,我们会考虑哪些问题?无非是以下三个要素:
考虑一下北京和深圳各自的优劣势
匹配一下企业的业务特征和短中长期目标
再考虑一下迁移成本和风险
最后看看划算不划算,划算就搬不划算就不搬呗,逻辑很简单。
数字化转型,道理也一样,说白了就是把上边这段文字中的“北京”和“深圳”两个城市换成“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两个世界或是空间而已……
所以关键不在于搬的过程,而在于想清楚为什么要搬?而为什么要搬以及搬多少还是决于上面提到的三要素:
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各自的优势
企业的业务及目标
迁移成本和风险
我观察有些企业在搞数字化转型,根本没想清楚为什么要转,看到别人转自己就跟着转。如果还用搬家这个隐喻,就像是你看到别人从北京搬到深圳,我们自己也要跟着也都把公司搬到深圳一样……是不是有些唐突了^^
这里问题2和问题3每家企业都不一样,我们先不展开,先来看看关键的问题1,即探究一下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各自的优劣势到底是什么?我们这篇先谈数字世界的优势,物理世界的优势(也是数字世界的劣势)留给下一篇『数字化有什么局限?』再展开。
北京和深圳各自有什么优缺点?相信如果你熟悉这两个城市,一定能侃侃而谈,聊个10块钱的绝对没太大问题。
那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各自有什么优缺点?我发现却很少有人探讨这个问题。
我认为,数字世界最大的优势就是『打破了物理世界的诸多约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突破了物理世界的『算力约束』
突破了物理世界的『空间约束』
突破了物理世界的『时间约束』
突破了物理世界的『单一世界约束』
看到这里,相信好多小伙伴心里忍不住蹦出一个【好家伙】,整的这么悬乎,三体既视感跃然纸上有没有,别着急,容我一一解释:
突破算力约束(算力):首先,最直接的,数字世界打破了物理世界对于算力的约束,物理世界的算力其实就是我们每个人,相比之下,对于确定性的计算,无论是从算力、存储的速度、稳定性、可靠性、存储量、信息迁移和传递成本等各个维度,数字世界的算力都远远强于基于人脑的物理世界的算力,这点相信不用多说,大家都能力理解。
打破三维约束(空间):其次,在突破了算力的约束之后,数字世界也没有物理世界的诸多物理约束,例如空间、物理、物质等。最直接的就是空间约束,『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现在就是一个视频的事儿,这种例子太多了,就不一一列举了……还有就是物理和物质约束,最简单,你在物理世界造一个超级ShoppingMall,需要受到各种物理和空间限制,而在数字世界这些物理世界的约束都不存在,成本也会大大降低或转化。
畅游四维空间(时间):我们经常看到大家提数字化经常提到的『智能化』中的预测场景,在我看来就是在利用数字世界四维的能力。同样,如果未来都可以预测了,回到过去更是小菜一碟(想想git checkout,想想系统备份与恢复)。而相比在物理世界,对于历史的溯源都还是件难事儿,例如考古学,而对于未来的预测,主要靠人的经历和经验,预测结果非常的不靠谱,更别提可重复性和扩展性。
探索五维空间(平行世界):数字世界让我们探索五维空间成为可能,我们不但可以回到历史和预测未来,同时还可以对于历史和未来进行(假设性的)修改和调整!理解困难的话可以想象一下大话西游中的月光宝盒^^而在数字化转型中,大家经常做的各种仿真预测调参系统,就是利用了数字世界五维空间探索的能力,不断调整历史的数据和参数,通过预测寻找最佳的方案和配置,这在物理空间是不可想象且威力巨大的。
这下就能理解为什么我们经常听到说,互联网企业借助数字化技术和数字世界的能力,对于各个传统企业是一种『降维打击』了吧,这都五维打三维了……
这也是为什么数字世界如此吸引人的原因吧。
最后我们来做个总结,先回到一开篇的问题:『为什么需要数字化』?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对于这个问题做了一系列转化:
为什么需要数字化? = 企业为什要做数字化转型?= 企业为什么要从物理世界(全部或部分)搬到数字世界?= 充分认识和评估两个世界的优劣势,结合企业的自身情况和发展目标,做出选择制定演进路线(类比企业搬家)
之后,我们先站在了数字世界的一方,展开描述了数字世界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突破了物理世界的『算力』、『空间』、『时间』、『单一世界』的诸多约束,通过数字世界对于物理世界的降维打击和压制,感受到了数字世界的威力和魅力。
这样看来,感觉数字世界对于物理世界是压倒性的优势,那是不是所有物理世界的活动都会最终迁移到数字世界呢?是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需要数字化转型呢?
答案肯定没有那么简单,在一定程度上,恰巧相反,物理世界对于目前仍显稚嫩的数字世界仍然是碾压式的存在!那物理世界又有什么是数字世界无法比拟的优势和机会,数字世界又有什么软肋和力不从心的领域呢?
下一篇我们就再换个视角,站回物理世界的一方,继续探讨第三个问题:『数字化有什么局限?』
我们先是站到了数字世界的一方,谈了数字世界对比物理世界的诸多优势。
简单来讲就是在数字世界中我们将不受物理世界的诸多约束(算力、存储、空间、时间等),通过各种数字化技术的各种应用实现在纯物理世界无法做到的事情,从而构成对于物理世界的“降维打击”。
但就像上篇文末提到的一样,是不是这就意味着相比数字世界,物理世界已经溃不成军,没有任何优势可言呢?而我们也很快就会迎来像黑客帝国中的场景,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也将会本末倒置?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不但如此,我个人认为恰恰相反:相比于物理世界,数字世界目前仍然只能算是刚刚起步的孩童,虽然代表着未来和无限的想象空间,但至少目前,物理世界相比之下仍然是碾压式的存在。
为什么这么说呢?本篇我就站回物理世界的阵营,看看数字世界存在着哪些局限和短板。
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事多无兼得者
就在上个月,在最新这波疫情还没有爆发之前,我曾经在一周左右的时间连续飞了五个不同城市去拜访不同客户,都是线下面对面的交流。
虽然短时间高密度的奔波确实有点儿辛苦,而且我也完全可以选择通过线上会议的方式,但我还是坚持都尽量飞过去客户现场,与客户进行线下面对面的交流。
显然,这有点反数字化,而且也确实损失了“效率”,那我换来了什么呢?
答案就是:“效果”。
数字世界虽然可以大幅度提升“效率”,但是总会让人有种莫名的距离感和冰冷感。我自己就能明显感受到,虽然线下交流的效率远低于线上,但是效果要好的多的多。
而客户沟通交流这种事情,效果的优先级是要远大于效率的,这也是为什么明明有基于数字世界更高效率(线上会议)的方式,我却反而选择一种原始的低效方式(线下面对面会议)的原因。
再深入思考,到底是什么让线下(物理世界)交流的效果好于线上(数字世界)的呢?到底是什么导致了数字世界的距离感、冰冷感?
或者再深入一步,到底数字世界相较物理世界的局限在哪儿呢?
我总结了三点:失真、失约和失信。
回到刚才的例子,为什么线下交流的效果要比线上交流好得多,主要在于交流本来就是一个信息传递和交换的过程,也是一个建立信任的过程,而线下面对面的交流,信息的传递量要比线上丰富的多,而且不是多一点儿半点儿,我感觉至少多了一个数量级。
人与人之间信息的传递其实声音只占到了小一半的比例(38%左右),而大部分的信息是通过肢体(55%左右)表达来进行传递的.
动作、眼神 、表情、手势 、站姿 、移动 、距离、语气 、语调 、声音、停顿都是传递信息的有效方式。
更何况单向的表达是不够的,之所以是交流,互动也是非常重要的。不断从听众的状态捕捉信息,获取反馈,快速调整信息传递的方式方向和深浅浓度,也是提升交流有效性寻找共鸣点的重点。
线下的交流让我能更好的做到以上两点:准确的利用更多的方式有效地传递信息;同时也可以更快速的获取对方的反馈,及时做出调整。
而在线上,这种信息的双向传递被大量损失和抹除掉,从而导致的结果就是信息的双向传递大量“失真”,以及这种信息失真所带来的体验大幅缺失。
这也就引出了数字世界目前我认为最大的一个局限:失真。
我们作为一个人,与外界交换信息的方式,也就是所谓的体验,主要是靠五感,即形、声、闻、味、触(也即人的五种感觉器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而截至目前,数字世界仍只能模拟和替代一部分视觉和听觉的感官体验,但即使是视觉和听觉,都是“低保真的”。如果理解不了,可以想象一下听交响乐现场(高保真)和mp3(失真)的差别,或是真正走到户外(高保真)和戴VR眼镜(失真)看一同一个场景的差别……
更别提嗅觉、触觉、和味觉目前在数字世界基本上还都没有好的方法还原和模拟……
究其原因,数字世界的构建本质上就是对于物理世界的抽象,而抽象也代表着信息的丢失和失真,而也正是这种失真带来了数字世界的第一个也是目前最主要的一个局限,即对于体验还原的能力是非常非常弱的。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线上交流已经这么发达的今天,人们还是喜欢走出门,走进大自然,走进茶馆,走进商场,与朋友们从城市的两端驱车几个小时就为一起聊聊天吃吃饭喝喝酒……
在效率的赛道,数字世界已经遥遥领先;但是在感官体验的赛道,数字世界虽然在奋力追赶,但对于物理世界仍是望尘莫及。
数字世界的第二个局限就是:失约,即缺失约束带来的复杂度和不确定性。
你一定会好奇,在上一篇讲数字世界的优势的情况下,其不受物理世界约束,一直是作为数字世界的主要优势所体现的,为什么风头一转,又变成数字世界的约束了呢?
莫急,且听我慢慢道来。
不受物理世界的约束,确实是数字世界能体现其威力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正所谓一体两面有得有失,失去约束也同样给数字世界的构建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和无限的复杂度。
如果是搞架构的同学,一定会知道约束其实是个好东西,因为约束产生了限制,约束也产生了规则和秩序。
Bob大叔也在他的《架构整洁之道》中谈论三类不同的编程范式提到(中文版P23):“三个编程范式(结构化、面向对象、函数式),都是从某一方面限制和规范了程序员的能力。没有一个范式是增加新能力的。也就是说每个编程范式的目的都是设置限制。这些范式主要是为了告诉我们不能做什么,而不是可以做什么。”
多么精彩的论述,再仔细想想,无论是上到社会下到一个IT系统的发展其实也都是不断添加约束和限制的过程,也正是这个过程催生了秩序,带来了确定性。
在物理世界,我们受到了各种约束的限制,例如大楼和桥梁等建筑的设计都受着物理世界的约束,使用什么样的材料,采用什么样的结构就决定和约束了一个建筑的大小,尺寸和用途。
也正式因为约束的存在,导致一类建筑的设计和建设是一个相对有限的问题空间,经过千百年也已经被人们找到了最佳实践和模式,基本所有的问题都是相对可预见的,确定性的,答案的范围也是因为约束的存在是相对有限的。
而数字世界因为不受到物理世界的约束限制,所以设计和建设的复杂度也要困难的多,不确定性也要多的多。
打破约束,成就了数字世界的无限威力的同时,也给数字世界的构建带来了无限的不确定性。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数字世界的第三个局限就是:失信,即缺失信用和隐私的意思。
前一阵看到了一篇文章,讲日本很多人不使用在线支付,是因为怕隐私被泄露,出于隐私保护的目的。
无独有偶,之前也看到过一篇文章讲经纬张颖吐槽扫码点菜,和重提用户隐私的问题。
之前我对于隐私问题,也不以为然。想想我这种凡人,也不是什么重要的角色,谁会关心我的隐私数据呢?
直到有一天,当跟家人聊天谈到了一个东西(手机是黑屏状态),然后打开某购物app,首页推荐的都是刚才我们谈论的东西之后,我背后一阵发凉……
那种感觉就像在你看不到的世界中有双眼睛和耳朵在不断的监听着你的一举一动,而你都不知道其背后到底是谁,亦或是谁们……
也是那一次,让我第一次深刻的感受到了保护个人隐私的重要性,同时丧失了大部分对于数字世界的无脑信任。
在数字世界,我们开始分辨不清:哪些是真实?哪些是虚假?哪些是片面?哪些是误导?甚至我们开始搞不清楚,有些选择是我们自己做出选择?还是那双眼睛和耳朵背后的他们,在替我们做出选择?
相信很多同龄人的父母像我的父母一样,已经习惯了用手机聊天,但是还是不敢开通手机的支付,因为他们怕他们辛辛苦苦攒的钱有一天不翼而飞,相比之下,还是拿在手里,或是存在银行才能让他们感觉到安全感。
仔细想想,确实数字世界的信用和隐私问题,目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在隐私保护机制和信用机制健全之前,失信和隐私问题也是数字世界的另一个局限和待解决的问题。
虽然数字世界的势头很猛,但终究目前还是物理世界的时代。而从物理世界到数字世界,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其实回看我们周围,在大数据AI等技术力图充分发挥数字世界的优势的同时,还有很多的技术发展和研究方向就是在弥补数字世界的劣势和短板:
VRAR这些年的起起伏伏,远程气味传导技术,其实都是在努力试图提升数字世界的“体验”,弥补失真的局限;
各种数字世界的架构方法,最佳实践,行业模型和模式沉淀,就是在建立数字世界的规则与秩序,弥补失约的局限;
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数字信用体系的构建,数字隐私体系的完善,都是在努力弥补失信的局限;
数字世界会不会取代物理世界,我认为短期还做不到,而我所能预见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都会停留在一个中间状态,两种世界长期并存,各自发挥各自的优势,无缝融合和切换。
当我们的生活和业务场景强调效率弱化体验时,我们进入数字世界。当我们的生活和业务场景强调体验弱化效率时,我们回到物理世界。
而谁能同时发挥两个世界的优势,驾驭和穿梭于两个世界,寻找效率与体验的平衡和最优解,谁就将脱颖而出,成为未来一段时间的时代弄潮儿。
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
来源大数据咖啡,作者王健
福利
数字化人才的交流圈子,不定期为您提供【数字化实践案例/解决方案/行业报告】,行业大咖分享交流/同行经验分享互动,期待你的加入!
扫码即可加入,随着资料不断丰富社群会不定期涨价早加入更优惠
公众号发送如下关键字获取免费资料:
1.信息化方案案例--回复"信息化"
2.全行业数字化资料包--回复"51"
3.数字化转型工作手册--回复"1201"
4.ITIL4数字化IT战略--回复"战略"
5.数字化转型与运营策略-回复"1203"
免责声明:
本公众号部分分享的资料来自网络收集和整理,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公众号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学习交流使用,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请联系后台管理员删除。
更多推荐
某汽车企业数字化规划(附下载)
数字化转型需要解决的五大问题
从企业信息化到工业互联网平台
信息化与数字化解析
工厂信息化系统(ERP、PLM、MES、WMS)架构设计与建设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