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中的事件绑定、事件冒泡、事件捕获和事件执行顺序(详细解读)

抽空学习了下javascript和jquery的事件设计,收获颇大,总结此贴,和大家分享。

(一)事件绑定的几种方式

javascript给DOM绑定事件处理函数总的来说有2种方式:在html文档中绑定、在js代码中绑定。下面的方式1、方式2属于在html中绑定事件,方式3、方式4和方式5属于在js代码中绑定事件,其中方法5是最推荐的做法。

方式1:

HTML的DOM元素支持onclick、onblur等以on开头属性,我们可以直接在这些属性值中编写javascript代码。当点击div的时候,下面的代码会弹出div的ID:

这种做法很显然不好,因为代码都是放在字符串里的,不能格式化和排版,当代码很多的时候很难看懂。这里有一点值得说明:onclick属性中的this代表的是当前被点击的DOM对象,所以我们可以通过this.id获取DOM元素的id属性值。

方式2:

当代码比较多的时候,我们可以在onclick等属性中指定函数名。


跟上面的做法相比,这种做法略好一些。值得一提的是:事件处理函数中的this代表的是window对象,所以我们在onclick属性值中,通过this将dom对象作为参数传递。

方式3:在JS代码中通过dom元素的onclick等属性

var dom = document.getElementById("outestA");
dom.onclick = function(){alert("1=" + this.id);};
dom.onclick = function(){alert("2=" + this.id);};

这种做法this代表当前的DOM对象。还有一点:这种做法只能绑定一个事件处理函数,后面的会覆盖前面的。

方式4:IE下使用attachEvent/detachEvent函数进行事件绑定和取消。

attachEvent/detachEvent兼容性不好,IE6~IE11都支持该函数,但是FF和Chrome浏览器都不支持该方法。而且attachEvent/detachEvent不是W3C标准的做法,所以不推荐使用。在IE浏览器下,attachEvent有以下特点。

a) 事件处理函数中this代表的是window对象,不是dom对象。

var dom = document.getElementById("outestA");  
dom.attachEvent('onclick',a);  
      
function a()  
{   
    alert(this.id);//undefined  
}

b) 同一个事件处理函数只能绑定一次。

var dom = document.getElementById("outestA");  
dom.attachEvent('onclick',a);  
dom.attachEvent('onclick',a);    
function a()  
{  
    alert(this.id);
}

虽然使用attachEvent绑定了2次,但是函数a只会调用一次。

c)不同的函数对象,可以重复绑定,不会覆盖。

var dom = document.getElementById("outestA");  
dom.attachEvent('onclick',function(){alert(1);});  
dom.attachEvent('onclick',function(){alert(1);});  

// 当outestA的click事件发生时,会弹出2个对话框
匿名函数和匿名函数是互相不相同的,即使代码完全一样。所以如果我们想用detachEvent取消attachEvent绑定的事件处理函数,那么绑定事件的时候不能使用匿名函数,必须要将事件处事函数单独写成一个函数,否则无法取消。

方式5:使用W3C标准的addEventListener和removeEventListener。
这2个函数是W3C标准规定的,FF和Chrome浏览器都支持,IE6/IE7/IE8都不支持这2个函数。不过从IE9开始就支持了这2个标准的API。

// type:事件类型,不含"on",比如"click"、"mouseover"、"keydown";
// 而attachEvent的事件名称,含含"on",比如"onclick"、"onmouseover"、"onkeydown";
// listener:事件处理函数
// useCapture是事件冒泡,还是事件捕获,默认false,代表事件冒泡类型
addEventListener(type, listener, useCapture); 

a) 事件处理函数中this代表的是dom对象,不是window,这个特性与attachEvent不同。

var dom = document.getElementById("outestA");  
dom.addEventListener('click', a, false);  
      
function a()  
{   
    alert(this.id);//outestA  
}

b) 同一个事件处理函数可以绑定2次,一次用于事件捕获,一次用于事件冒泡。

var dom = document.getElementById("outestA");  
dom.addEventListener('click', a, false);  
dom.addEventListener('click', a, true);  
      
function a()  
{   
    alert(this.id);//outestA  
}
 
// 当点击outestA的时候,函数a会调用2次

如果绑定的是同一个事件处理函数,并且都是事件冒泡类型或者事件捕获类型,那么只能绑定一次。

var dom = document.getElementById("outestA");  
dom.addEventListener('click', a, false);  
dom.addEventListener('click', a, false);  
      
function a()  
{   
    alert(this.id);//outestA  
}
 
// 当点击outestA的时候,函数a只会调用1次

c) 不同的事件处理函数可以重复绑定,这个特性与attachEvent一致。

(二)事件处理函数的执行顺序

方式1、方式2和方式3都不能实现事件的重复绑定,所以自然也就不存在执行顺序的问题。方式4和方式5可以重复绑定特性,所以需要了解下执行顺序的问题。如果你写出依赖于执行顺序的代码,可以断定你的设计存在问题。所以下面的顺序问题,仅作为兴趣探讨,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直接上结论:addEventListener和attachEvent表现一致,如果给同一个事件绑定多个处理函数,先绑定的先执行。下面的代码我在IE11、FF17和Chrome39都测试过。


 

	

当点击outA的时候,会依次打印出1、2、3、4。这里特别需要注意:我们给outA绑定了多个onclick事件处理函数,也是直接点击outA触发的事件,所以不涉及事件冒泡和事件捕获的问题,即addEventListener的第三个参数在这种场景下,没有什么用处。如果是通过事件冒泡或者是事件捕获触发outA的click事件,那么函数的执行顺序会有变化。

(三) 事件冒泡和事件捕获

事件冒泡和事件捕获很好理解,只不过是对同一件事情的不同看法,只不过这2种看法都很有道理。
我们知道HTML中的元素是可以嵌套的,形成类似于树的层次关系。比如下面的代码:

如果点击了最内侧的outC,那么外侧的outB和outC算不算被点击了呢?很显然算,不然就没有必要区分事件冒泡和事件捕获了,这一点各个浏览器厂家也没有什么疑义。假如outA、outB、outC都注册了click类型事件处理函数,当点击outC的时候,触发顺序是A–>B–>C,还是C–>B–>A呢?如果浏览器采用的是事件冒泡,那么触发顺序是C–>B–>A,由内而外,像气泡一样,从水底浮向水面;如果采用的是事件捕获,那么触发顺序是A–>B–>C,从上到下,像石头一样,从水面落入水底。
事件冒泡见下图:

事件捕获见下图:

一般来说事件冒泡机制,用的更多一些,所以在IE8以及之前,IE只支持事件冒泡。IE9+/FF/Chrome这2种模型都支持,可以通过addEventListener((type, listener, useCapture)的useCapture来设定,useCapture=false代表着事件冒泡,useCapture=true代表着采用事件捕获。



	

使用的是事件冒泡,当点击outC的时候,打印顺序是3–>2–>1。如果将false改成true使用事件捕获,打印顺序是1–>2–>3。

(四) DOM事件流
DOM事件流我也不知道怎么解释,个人感觉就是事件冒泡和事件捕获的结合体,直接看图吧。

DOM事件流:将事件分为三个阶段:捕获阶段、目标阶段、冒泡阶段。先调用捕获阶段的处理函数,其次调用目标阶段的处理函数,最后调用冒泡阶段的处理函数。这个过程很类似于Struts2框中的action和Interceptor。当发出一个URL请求的时候,先调用前置拦截器,其次调用action,最后调用后置拦截器。


 

	

当点击outC的时候,依次打印出capture1–>capture2–>target–>bubble2–>bubble1。到这里是不是可以理解addEventListener(type,handler,useCapture)这个API中第三个参数useCapture的含义呢?useCapture=false意味着:将事件处理函数加入到冒泡阶段,在冒泡阶段会被调用;useCapture=true意味着:将事件处理函数加入到捕获阶段,在捕获阶段会被调用。从DOM事件流模型可以看出,捕获阶段的事件处理函数,一定比冒泡阶段的事件处理函数先执行。

(五) 再谈事件函数执行先后顺序
在DOM事件流中提到过:

// 目标(自身触发事件,是冒泡还是捕获无所谓)
outC.addEventListener('click',function(){alert("target");},true);

我们在outC上触发onclick事件(这个是目标对象),如果我们在outC上同时绑定捕获阶段/冒泡阶段事件处理函数会怎么样呢?


 

	

点击outC的时候,打印顺序是:capture1–>capture2–>target2–>target1–>bubble2–>bubble1。由于outC是我们触发事件的目标对象,在outC上注册的事件处理函数,属于DOM事件流中的目标阶段。目标阶段函数的执行顺序:先注册的先执行,后注册的后执行。这就是上面我们说的,在目标对象上绑定的函数是采用捕获,还是采用冒泡,都没有什么关系,因为冒泡和捕获只是对父元素上的函数执行顺序有影响,对自己没有什么影响。如果不信,可以将下面的代码放进去验证。

// 目标(自身触发事件,是冒泡还是捕获无所谓)
outC.addEventListener('click',function(){alert("target1");},false);
outC.addEventListener('click',function(){alert("target2");},true);
outC.addEventListener('click',function(){alert("target3");},true);
outC.addEventListener('click',function(){alert("target4");},false);

至此我们可以给出事件函数执行顺序的结论了:捕获阶段的处理函数最先执行,其次是目标阶段的处理函数,最后是冒泡阶段的处理函数。目标阶段的处理函数,先注册的先执行,后注册的后执行。

(六) 阻止事件冒泡和捕获

默认情况下,多个事件处理函数会按照DOM事件流模型中的顺序执行。如果子元素上发生某个事件,不需要执行父元素上注册的事件处理函数,那么我们可以停止捕获和冒泡,避免没有意义的函数调用。前面提到的5种事件绑定方式,都可以实现阻止事件的传播。由于第5种方式,是最推荐的做法。所以我们基于第5种方式,看看如何阻止事件的传播行为。IE8以及以前可以通过 window.event.cancelBubble=true阻止事件的继续传播;IE9+/FF/Chrome通过event.stopPropagation()阻止事件的继续传播。


 

	

当点击outC的时候,之后打印出capture–>target,不会打印出bubble。因为当事件传播到outC上的处理函数时,通过stopPropagation阻止了事件的继续传播,所以不会继续传播到冒泡阶段。

最后再看一段更有意思的代码:


 

	

执行结果是只打印capture,不会打印target和bubble。神奇吧,我们点击了outC,但是却没有触发outC上的事件处理函数,而是触发了outA上的事件处理函数。原因不做解释,如果你还不明白,可以再读一遍本文章。


版权声明:本文为CSDN博主「aitangyong」的原创文章,遵循CC 4.0 by-sa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aitangyong/article/details/43231111

你可能感兴趣的:(js事件冒泡,js事件执行顺序,js事件绑定,事件阶段,js事件处理三大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