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625考试风波之后,PMP(项目管理)新考纲考试,猛增了大量敏捷题。考完后,中国区考生在网上掀起了一波神吐槽:
“我这是走错了教室还是发错了卷纸?!”
“难道PMI想考一个PMP再赠送一个ACP吗?!”
“出的题很多都是《敏捷实践指南》中的内容,《敏捷实践指南》是ACP(敏捷)考试教材啊!这是欺负我不知道PMP和ACP是两门课,两门考试吗?!”
“新考纲里虽然说了会增加敏捷和混合型的内容,但是没说考试范围和内容包括《敏捷实践指南》啊!连这都保密,咋不去联邦调查局上班呢?!”
“就这么硬生生地在物理考试卷中增加了一半化学题,是想告诉我物理和化学不分家吗?!”
“敏捷在软件行业用得较多,在硬件和制造行业用得并不多,考我一大堆敏捷,是逼我转行干软件吗?”
“出题人这么任性?!这逆天的节奏!难死宝宝了!”
友情提示:现在考PMP,必看《敏捷实践指南》,需要自行下载:Q群332535119
为了让大家快速掌握敏捷方法的精髓,下面用极简的方式来和大家聊聊敏捷方法。小板凳摆上坐好,认真听讲啦~
先尝一个栗子热热身。(认真看例子,有问题要发问)
厨师这个职业至少有上千年的历史。民以食为天,为了满足不同数量、不同口味、不同习俗的食客,厨师们总结提炼出了很多有效方法,练就了一身超强本领,成为天生的项目管理专家。反观管理学,只有区区一百多年的历史。管理学家从生活中、体育比赛中、从厨师身上获得很多灵感和启发,创建了很多管理方法,然后再冠上一个高大上的管理学新词,于是就在业界大行其道。因此,很多管理学中的方法,无论是并行工程、进度排序优化、资源配置、关键路径方法,还是本文要介绍的敏捷方法,在厨师眼里都不是什么新鲜东西。你不信?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是否确有其事。
厨师应对不同食客的不同需求,采用了相应的方法做菜上桌,满足了食客的需求。
情景1
酒店厨师接到一个婚宴订单,菜单和预算都预订好了。酒店厨师按照菜单提前做好准备,到了婚宴当天,便奉上一桌一桌的美味佳肴。
情景2
家里来了四川亲戚,准备下厨露一手,做个水煮鱼。在做的过程当中尝了一尝,发现味道淡了,马上加盐。还不够麻辣,再加朝天椒和大红袍花椒。就这么不断品尝、不断改进,最终把这道菜交付出来了。客人一尝,连连称赞。
情景3
项目团队团建聚餐,选了一家大家都爱去的餐馆。入座后每人点一道菜,然后下单。厨师按照大家点的菜单,赶紧上凉拌开胃菜,先让大家有东西可吃,别饿着肚子等菜。接着,上炒菜。中间上菜慢了,还派人去催单。最后,上蒸煮大菜。大家一边吃一边聊,其乐融融。
情景4
周末约了几个骑友去户外骑行。临近中午,大家到一家农庄歇脚就餐。农庄没有菜谱,厨师给大家推荐了几道菜,建议先上一道菜大家吃吃看,合口味的话就再做些别的菜,不合口味就换味道。大家觉得很合适,就按厨师意见办。厨师先做了一只白切鸡,大家觉得味道不错,只是鸡肉咬劲太大。于是,厨师马上在下一道菜上加了些火候,端上来后大家觉得不错。中途,又有人提出来要吃辣的,厨师又做了辣味菜。大家一高兴,又陆续点了好几道菜。最后上了满满一桌菜。大家吃的不亦乐乎。有人说,真没想到这厨师能搞出这一桌好菜。
Q:问题来了,厨师采用的四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吗?
先不揭开谜底。吃完栗子,接着要啃骨头了。
在项目中,常遇到以下几种管理方法。第一种是预测型方法(也称计划驱动型方法),第二种是迭代型方法,第三种是增量型方法,第四种是敏捷型方法。
这四种方法是用什么维度进行划分的呢?根据《敏捷实践指南》中图3-1所示,分为两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是变更程度,第二个维度是交付频率。每个维度都有高、低两个水平。如果变更程度低,交付频度也低,则为预测型方法。如果变更程度高,但是交付频度低,则为迭代型方法。如果变更程度低,但是交付频度高,则为增量型方法。如果变更程度高,交付频度也高,则为敏捷型方法。
学过项目管理的或者PMP都比较熟悉预测型方法。预测型方法也是《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中介绍的主要方法。在很多项目中,仍然在采用预测型方法。近年来,由于外部环境不断变化,加之项目的模糊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提高,以拥抱变化、小步快跑、小而简、关注价值为主要特征的敏捷方法逐渐走上了舞台,获得了一些企业的关注和采用。
当然,有些企业也采用混合型方法,比较常见的有三种,第1种是同时使用预测型方法和敏捷型方法;第2种是预测型方法为主,敏捷型方法为辅;第3种是敏捷型方法为主,预测型方法为辅。
讲完这些,你再来回答前面四个厨师都用到了什么方法?是预测型方法、迭代型方法、增量型方法还是敏捷型方法?
接下来,开始啃专业项目这块骨头了。下面讲四个软件开发项目。
项目1
客户希望开发一个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用于监控自动化生产线中上千台设备中的宕机、检修和开动状况,同时合理调度设备维护和生产人员,实现有序、有效的生产管理。该项目的需求非常明确,软件开发方也做过类似项目,双方的认知一致,而且有详细的项目计划可供双方依照和沟通。
项目2
客户需要在公司层面构建一个知识管理信息系统。一开始,该项目的需求不是很清晰。双方也没有找到参考案例或者对标标的。软件开发方决定采取渐进明细的方法。在开发过程中邀请客户参与,根据客户的建议不断进行优化和更新,最终交付该知识管理信息系统。
项目3
客户需要部署ERP系统。因为预算限制,只能部署其中的几个模块。又因为时间紧迫,客户希望马上需要用到一些核心功能。软件开发团队和客户确定好所需的几个模块,并制定好计划。为了确保客户尽早获得产品价值,软件开发团队采取按照计划开发、部署一个模块就交给客户使用一个模块的模式依次推进。直至完成该项目。
项目4
2011年,微信开发团队根据市场需要,陆续推出了微信1.0版、2.0版、3.0版。根据用户的反馈和团队自身发现的问题,开发团队对微信产品进行了优化和更新。2012年微信4.0推出了朋友圈这一明星功能,将微信从通讯工具进化成社交平台。2014年,微信开发团队根据市场和用户需求变化,推出了微信5.0版,增加了微信支付等杀手级应用,将微信从社交平台进化成社交和商业平台。现在微信8.0版已经发展为互联网生态平台产品了。
你是项目经理,会针对以上四个项目采用什么方法?是预测型方法、迭代型方法、增量型方法还是敏捷型方法?
答案解密:
【厨师案例】
情景1:预测型方法
情景2:迭代型方法
情景3:增量型方法
情景4:敏捷型方法
【软件开发项目案例】
项目1:预测型方法
项目2:迭代型方法
项目3:增量型方法
项目4:敏捷型方法
PS 温馨提示:
经常有人问到:增量型方法和敏捷型方法有何不同之处?
答:相对敏捷型方法而言,采用增量型方法开展项目的前提是客户需求和项目信息较为明确,一开始可以制定详细计划。在产品增量交付过程中,也是受控的,无需客户太多参与,基本是交付产品增量就能达到客户需求,不像敏捷型方法那样在过程中需要经常修改、更新和优化。敏捷型方法适用于客户需求不明确,过程当中也需要客户不断参与,渐次交付产品增量,也会经常更新和优化产品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