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组 Work Group 是最常见最简单最普通的资源管理模式,就是将不同的电脑按功能分别列入不同的组中,以方便管理。
比如在一个网络内,可能有成百上千台工作电脑,如果这些电脑不进行分组,都列在“网上邻居”内,可想而知会有多么乱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Windows 9x/NT/2000 引用了“工作组”这个概念,比如一所高校,会分为诸如数学系、中文系之类的,然后数学系的电脑全都列入数学系的工作组中,中文系的电脑全部都列入到中文系 的工作组中……如果你要访问某个系别的资源,就在“网上邻居”里找到那个系的工作组名,双击就可以看到那个系别的电脑了。
在工作组中所有的计算机都是平等的,没有管理与被管理之分,因此工作组网络也称为对等网络。
所以对于管理者而言,工作组的管理方式有时会不太便于管理,这时候就需要了解域的概念了。
可以简单的理解成工作组的升级版,如果说工作组是“免费旅店”那么域就是“星级宾馆”;工作组可以随便进进出出,而域则有严格的控制。
在“域”模式下,至少有一台服务器负责每一台联入网络的电脑和用户的验证工作,相当于一个单位的门卫一样,称为域控制器。
简写为 DC ,域控制器中包含了由这个域的账户、密码、属于这个域的计算机等信息构成的数据库。
当电脑连入网络时,域控制器首先要鉴别这台电脑是否是属于这个域的,用户使用的登录账号是否存在、密码是否正确。如果以上信息有一样不正确的,那么域控制器就会拒绝这个用户从这台电脑登录。 不能登录,用户就不能访问服务器上有权限保护的资源,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网络上的资源。
正是因为域控起到了一个身份验证的作用,因此站在渗透的角度来说,拿下域控是至关重要的。拿下了域控,就相当于拿到了整个域内所有计算机的账号和密码。
而要想实现域环境,就必须要计算机中安装活动目录,也可以说如果在内网中的一台计算机上安装了活动目录,那它就变成了域控制器。在域中除了域控制器还有成员服务器、客户机、独立服务器。
顾名思义,在一个域下新建了一个域便称其为子域。形象的来说,一个部门一个域,那个如果这个部门还有分部,那每个分部就可被称为子域,这个大的部门便称为父域。每个域中都有独立的安全策略。
域树由多个域组成,这些域共享同一表结构和配置,形成一个连续的名字空间。
树中的域通过信任关系连接起来,活动目录包含一个或多个域树。域树中的域层次越深级别越低,一个“.”代表一个层次,如域child.Microsoft.com 就比 Microsoft.com这个域级别低,因为它有两个层次关系,而Microsoft.com只有一个层次。而域Grandchild.Child.Microsoft.com又比 Child.Microsoft.com级别低,道理一样。他们都属于同一个域树。Child.Microsoft.com就属于Microsoft.com的子域。
域林是指由一个或多个没有形成连续名字空间的域树组成,它与域树最明显的区别就在于域林之间没有形成连续的名字空间,而域树则是由一些具有连续名字空间的域组成。
域本地组
全局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