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React源码之后相信大家都会对Fiber有自己不同的见解,而我对Fiber最大的见解就是这玩意儿就是个链表。如果把整个Fiber树当成一个整体确实有点难理解源码,但是如果把它拆开了,将每个节点都看成一个独立单元却能得到一个很清晰的思路,接下来我就简单几点讲讲,我所认为的为什么React要用链表这种数据结构来构建Fiber架构
什么是Fiber
可能了解过React的靓仔就要说了,Fiber就是一个虚拟dom树;确实如此,但是16版本之前的React也存在虚拟dom树,为什么要用Fiber替代呢?
众所周知(可能有靓仔不知道),16.8之前React还没引入Fiber概念,Reconciler(协调器)
会在mount阶段与update阶段循环递归mountComponent与updateComponent,此时数据存储在调用栈当中,因为是递归执行,所以一当开始便无法停止直到递归执行结束;如果此时页面中的节点非常多我们要等到递归结束可能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而且在此之间用户会觉得卡顿,这对用户来说绝对称不上是好的体验;
因此在16版本之后React有了异步可中断更新与双缓存的概念,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同步并发模式Concurrent模式,那么这些跟Fiber有什么关系呢?
首先我们来看一段关于Fiber节点的React源码
function FiberNode(tag, pendingProps, key, mode) {
// Instance
//静态属性
this.tag = tag;//
this.key = key;
this.elementType = null;//
this.type = null;//类型
this.stateNode = null; // Fiber
//关联属性
this.return = null;
this.child = null;
this.sibling = null
this.index = 0;
this.ref = null;
//工作属性
this.pendingProps = pendingProps;
this.memoizedProps = null;
this.updateQueue = null;
this.memoizedState = null;
this.dependencies = null;
this.mode = mode; // Effects
this.flags = NoFlags;
this.subtreeFlags = NoFlags;
this.deletions = null;
this.lanes = NoLanes;
this.childLanes = NoLanes;
this.alternate = null;
{
// Note: The following is done to avoid a v8 performance cliff.
//
// Initializing the fields below to smis and later updating them with
// double values will cause Fibers to end up having separate shapes.
// This behavior/bug has something to do with Object.preventExtension().
// Fortunately this only impacts DEV builds.
// Unfortunately it makes React unusably slow for some applications.
// To work around this, initialize the fields below with doubles.
//
// Learn more about this here:
// https://github.com/facebook/react/issues/14365
// https://bugs.chromium.org/p/v8/issues/detail?id=8538
this.actualDuration = Number.NaN;
this.actualStartTime = Number.NaN;
this.selfBaseDuration = Number.NaN;
this.treeBaseDuration = Number.NaN; // It's okay to replace the initial doubles with smis after initialization.
// This won't trigger the performance cliff mentioned above,
// and it simplifies other profiler code (including DevTools).
this.actualDuration = 0;
this.actualStartTime = -1;
this.selfBaseDuration = 0;
this.treeBaseDuration = 0;
}
{
// This isn't directly used but is handy for debugging internals:
this._debugSource = null;
this._debugOwner = null;
this._debugNeedsRemount = false;
this._debugHookTypes = null;
if (!hasBadMapPolyfill && typeof Object.preventExtensions === 'function') {
Object.preventExtensions(this);
}
}
}
可以看到在一个FiberNode当中存在很多属性,我们大体将他们分为三类:
- 静态属性:保存当前Fiber节点的 标签,类型等;
- 关联属性:用于连接其他Fiber节点形成Fiber树;
- 工作属性:保存当前Fiber节点的动态工作单元;
而多个Fiber节点之间正是通过关联属性的连接形成一个Fiber树;因为每一个Fiber节点都是相互独立的,因此Fiber节点之间通过指针指向的方式产生联系,return指向的是父级节点,child指向的是子节点,sibling指向的是兄弟节点;
如下列这段JSX代码为例
最终该JSX产生的树结构为
Fiber树的每个节点都是相互独立的,利用指针指向让他们关联在一起;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说Fiber树就是一个链表,关于什么是链表,可以参考我这篇博文 《作为前端你是否了解链表这种数据结构?》
Fiber树是链表
可能现在就有靓仔要问了,为什么React要选用链表这种数据结构搭建Fiber架构?
我是这么考虑的
- 节点独立
- 节省操作时间
- 利于双缓存与异步可中断更新操作
节点独立
不知道有没有靓仔会说React的Fiber架构拿父节点的child存子节点拿子节点的return存父节点怎么就节点独立了呢?这位靓仔贫道建议你再去学一下一般类型和引用类型;父节的child存的是子节点的内存地址,子节点的return存的是父节点的内存地址,因此并不会占用太多空间,说白了他们只是有一层关系将节点绑定在一起,但是这层关系并不是包含关系;就比如你女朋友是你女朋友,你是你一样,你们是情侣关系,并不是占有关系(不提倡啊!自由恋爱,人格独立);
节省操作时间与单向操作
如果Fiber树并不是链表这种数据结构而是数组这种数据结构会怎么样呢?我们都知道数组的存储需要在内存中开辟一长串有序的内存,如果我把中间的某个元素删除,那么后面的所有元素都要向上移动一个存储空间,如果现在我有1000个节点,我把第一个节点删了,那么后面的999个节点都需要在内存空间上向上移动一位,这显然是非常消耗时间的;但是如果是链表的话我们只需要将指针解绑,移动到上一位节点或者下一节点就能形成一个新的链表,这在时间上来说是非常有优势的;因为是
节点间相互独立因此我们仅仅只需要对指针进行操作并且它的操作是单向的我们不需要进行双向解绑;
我们继续以这段JSX为例
如果此时我们要将class为div1的节点删除fiber是如何操作的?我们用图来解释
由图所示,我们只需要将App的child指针改为div2,将div2的return指针改为App即可,然后我们便可以对div1与div3进行销毁;
利于双缓存与异步可中断更新操作
异步可中断更新
我只能说React为了给用户良好的使用感受确实是下足了功夫,在React16之前React还采取着原始的同步更新,但是在在16之后React推出了concurrent模式也就是同步并发模式,在concurrent模式下你的mount与update都将成为异步可中断更新,至于react为什么要推出异步可中断更新可参考我这篇文章 《重学React之为什么需要Scheduler》
现在我们用最直观的浏览器反馈来看一下Concurrent模式与Legacy模式的区别
我们看看Legacy模式下的Performance的监听
可以看到所有的render阶段方法都在同一个Task完成,如果运行时间过长将会造成卡顿;
我们再看Concurrent模式下的Performance的监听
在concurrent模式下会react的render阶段会被分为若干个时长为5ms的Task
这一切归功于Scheduler调度器的功劳,因为16之前的React没有Scheduler所以采用的是所以采用的是递归的方式将数据存储在调用栈当中,递归一旦开始便无法停止,所以后来有了Scheduler;而采用链表这种数据结构(Fiber)存储数据却能很好的中断遍历;我们来看看Concurrent模式下的入口函数
function workLoopConcurrent() {
// Perform work until Scheduler asks us to yield
while (workInProgress !== null && !shouldYield()) {
performUnitOfWork(workInProgress);
}
}
可以看到当shouldYield() 为true时workLoopConcurrent方法将会中断工作,而shouldYield() 对应的正是scheduler是否需要更新调度的状态
双缓存
双缓存的概念在座的靓仔应该都清楚,React在运行时会有两棵Fiber树 (mount阶段只有workInProgress Fiber树),
一颗是current Fiber树,对应当前展示的内容,一颗是workInProgress Fiber树对应的是正在构建的Fiber树,在mount阶段的首次创建会创建一个fiberRootNode的根节点,fiberRootNode 有一个current工作单元属性,来回指向Fiber树,当workInProgess Fiber树构建完成之后current就指向workInprogress Fiber树,此时workInProgess Fiber树变为current Fiber树,而current Fiber树将变为workInProgess Fiber树,由于这一切都是在内存中进行的,所以称之为双缓存;
而这一切刚好运用了链表的灵活指向,不断形成一个新的链表;
总结
没什么总结~~能叫我一声靓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