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波长近红外二区发光量子点,近红外二区(NIR-II)发射波长(1000-1700 nm)

激发波长近红外二区发光量子点荧光成像技术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相比于常用的可见光以及近红外一区(NIR-I, 750-900 nm)荧光成像技术,近红外二区(NIR-II)由于发射波长(1000-1700 nm)更长,可显著降低在穿透生物组织时的光散射及自荧光效应的影响,使探测深度更深、空间分辨率更高。该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是缺少具有高亮度与生物相容性的荧光探针。荧光成像技术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相比于常用的可见光以及近红外一区(NIR-I, 750-900 nm)荧光成像技术,近红外二区(NIR-II)由于发射波长(1000-1700 nm)更长,可显著降低在穿透生物组织时的光散射及自荧光效应的影响,使探测深度更深、空间分辨率更高。该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是缺少具有高亮度与生物相容性的荧光探针。

激发波长近红外二区发光量子点,近红外二区(NIR-II)发射波长(1000-1700 nm)_第1张图片

激发波长近红外二区发光量子点近红外二区荧光团材料主要是由无机纳米材料构成,而这些材料在临床试验中往往表现出一定的生物毒性。相反,一些有机小分子诸如亚甲基蓝和吲哚青绿则表现出很好的生物安全性,并已经被用于临床中。近红外二区小分子主要有两大类,第一类是多甲基类,这类染料的缺点就是小斯托克斯位移和较差的化学稳定性。另一类则是具有D-π-D结构的分子染料,这类染料通常具有极大的斯托克斯位移(>200 nm)和体内成像时高信背比的特点,苯并噻二唑(BBTD)在这类染料中显得十分经典。但是目前现有的BBTD基荧光团的最大吸收波长和发射波长分别位于800 nm和1000 nm左右,这两种荧光团的波长相对较短。

相关产品:

近红外二区ZnCdSe/ZnS量子点

近红外二区PbSCdSe量子点

近红外二区硫化铅PbS量子点

近红外二区碲化银Ag2Te量子点

近红外二区硒化银Ag2Se量子点

激发波长近红外二区发光量子点

你可能感兴趣的:(其他,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