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高赞回答创了一个新词:潜力工作者(用来形容毕业3年内找不到工作的),引起了不少网友的赞同。下面看看原文的回答:
不会更惨。
预计明年会出现极大改善。
原因很简单,大家都学过数学,负负得正。
原来的失业率高,但是真的高到一定程度了,到时候把统计的一个参数修改下,比如把没有正式工作的人改成灵活就业。
一下子这数据就好看多了。
如果加上灵活就业的参数也掩饰不过去了,到时候,再改个参数,比如毕业3年内找不到工作的,称为潜力工作者,不算失业,到时候数据又会好看很多。
所以你可以不相信环境,但你要相信数学,数学是不会骗你的。
作者:黑夜下的野狗
这一型遍及大江南北,所纳的学历范围也极广,上至某华五艺术类硕士,下至最为普通的大西南二本,一问人均都在准备省考国考。
有南大本硕学戏剧影视专业的南京土著正为当地某家博物馆的文创岗抢破了头,纵127:1的报录比,也一心想进编制。
也有末流985国贸专业不愿做柜员,校招的工作只干了大半年便回家一门心思省考,可终其一年也未能上岸的。
还有普通二本英专毕业,报了中公的封闭式训练营,最终还是托关系去当地机关部门找了份4k的公职的,安稳做着的。
以及认识的一个310土著,本科在临港某校读计算机,但最终还是被家里劝着报考辅警的。
剩下的包括不限于:准备考市监局的,考烟草局的,想进红十字会的,诸如此类。
这一型所耗的开销颇巨,时间成本也很高,即使是同一届毕业的学生,前后进度差距也大得惊人。
只以21届应届为例,
速度最快的,6月毕业典礼,9月直飞新加坡,在NTU读一年的商务管理,一会儿在票圈晒骑马打高尔夫,一会儿又积极运作自己的公众号团队,最终一年硕毕业,前个月刚进麦肯锡。
稍慢一点的,毕业后9个月返校去二教自助打印成绩证明跟绩点,如今到底也上了研一。
再慢一点的,毕业后没想好到底做什么,先gap year了1年,期间学学CPA、做做甜点,偶尔接点兼职,到今年暮春又不想gap了,先找了份财务工作做着,边做边准备雅思,筹划着将来出去。
注意,这三个人的时间线都是一样的。
这里的民企,或者说非公企业吧,指排除了体制或编制,及大国企外的广泛企业。这一类型反而是覆盖面最广的,但也是上下落差最明显的。
混得好的,基本都是走了校招,且从一而终,少说也在一个岗位上干满1周年,哪怕是做销售,或带有销售性质的工作。
有认识的211食品专业硕士,985酿酒工程的本科生,去某家制造业大厂做营销的,起薪不菲(试用期92本到手8k、92硕到手9k,转正后各提1k,过完年自也有加薪),虽然跑市场、对接经销商,累是累了点,可关键还是做着舒服不是?
如今这批人也都攒下钱,为了业务方便买了车,年纪轻轻混成这样,不错了,虽然加班也多、事儿也不少,可一份辛苦、一份收获嘛。
我唯一认识的一个做互联网的,咱校计科院毕业,成绩不算特别突出,年级70%左右的水平,本科去了京东物流,起薪12k。如今再联系,光是公积金都是我的一倍还多,甩开一大截了——这还是建立在互联网寒冬的大背景下。
更多人,则是也无风雨也无晴,甚至谈及逝去的学生时代,竟萌发出淡淡的哀伤,很多人在深圳、在北京,一个月7-9k,付掉房租及衣食行等必要的开销,所剩也不多。唯一庆幸的是工作压力不算太大,但在流离的都会也看不清未来,只若芦苇般,在阵阵秋风中摆荡。
时常疲惫,但不敢辞职。不时哀伤,却也不时喜乐,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地过去,直到35岁。
作者:不得我命
最后,分享一套各行各业的解决方案,大家且行且珍惜,只有不断提升自我,才能有更多的把握面对不确定的未来!回复”素材包“获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