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深度协同过滤
代码地址:pytorch版
https://github.com/hexiangnan/neural_collaborative_filtering
作者何向南
使用神经结构替换矩阵分解的内积
近几年来,深度学习在推荐系统领域应用不多,本文力争使用深度学习解决推荐系统领域的关键问题:隐式反馈的协同过滤
尽管最近也有一些工作将深度学习应用于推荐领域,但都主要集中在对辅助信息建模上,比如物品的文本描述、音乐的声学特征等等。
但对于协同过滤中的关键点,用户和物品的交互建模上仍然是矩阵分解MF,然后使用用户和物品的隐特征做内积。
本文提出了一种通用框架,NCF(Neural network- based Collaborative Filtering),基于神经网络的协同过滤,它把内积部分替换成了可以拟合任意函数的神经网络结构。
NCF是一个通用框架,可以表达并泛化到矩阵分解。为了提高NCF的非线性,本文提出使用MLP学习用户物品交互函数。最后在两个实际数据集上验证了NCF远优于sota方法。经验表明,使用深度神经网络能提供更好的推荐效果。
先说明如何使用强调隐式反馈二值性的概率模型学习NCF,再阐明NCF可以表达MF并泛化到MF。为了探索用于协同过滤的DNN结构,本文提出了一个NCF实例,使用MLP学习用户物品交互函数。
最后,本文提出一个在NCF框架下融合MF和MLP的新的深度矩阵分解模型,既有MF的线性优势,又利用MLP的非线性建模用户物品的隐特征。
为了实现一个全神经网络的协同过滤,引入多层表示来建模用户物品交互,上一层的输出是下一层的输入。如下图所示,
现有的pointwise方法大部分都是使用平方损失回归学习模型参数: L s q r = ∑ ( u , i ) ∈ y ⋃ y − w u i ( y u i − y ^ u i ) 2 L_{sqr}=\sum_{(u, i)\in y\bigcup y^- }w_{ui}(y_ui - \hat y_{ui})^2 Lsqr=∑(u,i)∈y⋃y−wui(yui−y^ui)2,其中y表示Y中观测到的行为, y − y^- y−表示负样本,可以是所有没观测到的行为也是未观测行为的采样, w u i w_{ui} wui是一个超参数,表示训练实例(u,i)的权重。然后平方损失的前提是观测数据是服从高斯分布的,本文认为这一点可能并不符合隐式反馈数据,因为隐式反馈的目标值 y u i y_{ui} yui是二分值0或1,表示u是否和i有交互。接下来,我们会提出一种学习pointwise NCF的概率方法,重点关注隐式反馈的二值属性。
鉴于隐式反馈的一元本质,可以把 y u i y_{ui} yui的值看做是标签,1表示物品i和用户u相关,0则无关。预测分数 y ^ u i \hat y_{ui} y^ui表示物品i和用户u的相关度。为了让NCF有这样的概率解释,需要限制输出 y ^ u i \hat y_{ui} y^ui的范围在[0,1]内,这一点使用概率函数(如Logistic函数或Probit函数)作为输出层 ϕ o u t \phi_{out} ϕout的激活函数非常容易做到。
由此,得到似然函数: p ( y , y − ∣ P , Q , ⊝ f ) = ∏ ( u , i ) ∈ y y ^ u i ∏ ( u , j ) ∈ y − ( 1 − y ^ u j ) p(y, y^-|P, Q, \circleddash_f) = \prod_{(u,i)\in y}\hat y_{ui} \prod_{(u,j)\in y^-}(1-\hat y_{uj}) p(y,y−∣P,Q,⊝f)=∏(u,i)∈yy^ui∏(u,j)∈y−(1−y^uj)
取负的对数似然,得到: L = − ∑ ( u , i ) ∈ y l o g y ^ u i − ∑ ( u , j ) ∈ y − l o g ( 1 − y ^ u j ) L=-\sum_{(u,i)\in y}log \hat y_{ui} - \sum_{(u,j)\in y^-}log(1-\hat y_{uj}) L=−∑(u,i)∈ylogy^ui−∑(u,j)∈y−log(1−y^uj)
= − ∑ ( u , i ) ∈ y ⋃ y − y u i l o g y ^ u i + ( 1 − y u i ) l o g ( 1 − y ^ u i ) = -\sum_{(u,i) \in y\bigcup y^-} y_{ui}log\hat y_{ui} + (1-y_{ui}) log(1-\hat y_{ui}) =−∑(u,i)∈y⋃y−yuilogy^ui+(1−yui)log(1−y^ui)
这也是最小化NCF的目标函数,可以通过SGD优化。这个目标函数和二值交叉熵损失是一样的,也就是log loss。
为了给NCF找到概率解法,本文把隐式反馈推荐问题定义为二分类问题。由于用于分类的log loss几乎从未被用于推荐场景,本文探索了这种方法并证明了其有效性。
对于负样本 y − y^- y−,统一在每个迭代中从未观测行为中采样得到,采样率和观测行为数目有关。但非统一采样策略(例如物品流行度偏差)也许可以进一步提高效果,这也作为未来工作探索了。
本节解释MF是如何作为NCF框架的特例的。MF是推荐领域最流行的模型,关于MF的研究非常多,NCF能复现它也就复现了一大波分解模型。
由于输入层是one-hot编码,embedding层得到的向量可以视为用户或物品的隐向量。用户隐向量 P u P_u Pu改写为 P T V u U P^TV_u^U PTVuU,物品隐向量q_i改写为 Q T v i I Q^Tv_i^I QTviI。
定义第一层Neural CF层的映射函数为: ϕ 1 ( P u , q i ) = P u ⨀ q i \phi_1 (P_u, q_i) = P_u \bigodot q_i ϕ1(Pu,qi)=Pu⨀qi,其中 ⨀ \bigodot ⨀表示向量的元素积,即点积。
再把向量映射到输出层: y ^ u i = a o u t ( h T ( p u ⨀ q i ) ) \hat y_{ui} = a_{out}(h^T(p_u \bigodot q_i)) y^ui=aout(hT(pu⨀qi)),其中, a o u t a_{out} aout和h分别表示激活函数和输出层的边权重。显然,如果 a o u t a_{out} aout设置成恒等函数,h设置成全1的向量,这就是一个MF模型了。
在NCF框架下,MF可以轻易泛化和扩展。例如,如果允许h从没有统一限制的数据中学习,就会得到一个能赋予隐向量维度不同权重的MF模型变种。而且如果使用非线性函数作为 a o u t a_{out} aout,就可以把MF泛化到非线性场景,比线性MF更有表达能力。本文实现了一个这样的NCF框架下泛化版本的MF模型,其中 a o u t a_{out} aout使用sigmoid函数 σ ( x ) = 1 / ( 1 + e − x ) \sigma (x)=1/(1+e^{-x}) σ(x)=1/(1+e−x),使用log loss从数据中学习函数h,命名为GMF(Generalized Matrix Factorization)
由于NCF使用两个通路建模用户和物品,最直觉的方法就是把这两路特征拼接起来。这种设计方式在多模型深度学习应用非常广泛。然而,简单地向量拼接并不能表示用户和物品的隐特征之间的交互,不足以对协同效果建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提出在拼接向量的基础上增加隐层,使用标准MLP学习用户和物品隐特征之间的交互。这样一来,模型就极具灵活性以及 P u P_u Pu和 q i q_i qi之间的非线性,不像GMF那样只使用固定的元素积。
更精确地说,NCF框架下的MLP模型被定义为: z 1 = ϕ 1 ( p u , q i ) = [ p u q i ] z_1=\phi_1(p_u, q_i)= \left[ \begin{matrix} p_u \\ q_i \end{matrix} \right] z1=ϕ1(pu,qi)=[puqi]
ϕ 2 ( z 1 ) = a 2 ( W 2 T z 1 + b 2 ) \phi_2 (z_1) = a_2(W_2^T z_1 + b_2) ϕ2(z1)=a2(W2Tz1+b2)
. . . . . ..... .....
ϕ L ( z L − 1 ) = a L ( W L T z L − 1 + b L ) \phi_L (z_{L-1}) = a_L (W_L^Tz_{L-1}+b_L) ϕL(zL−1)=aL(WLTzL−1+bL)
y ^ u i = σ ( h T ϕ L ( z L − 1 ) ) \hat y_{ui} = \sigma (h^T \phi_L (z_{L-1})) y^ui=σ(hTϕL(zL−1))
其中, W x W_x Wx, b x b_x bx和 a x a_x ax分别表示第x层的权重矩阵,偏置矩阵,激活函数。MLP的激活函数可以随意挑选,sigmoid,tanh,ReLU或者其他都行。
关于激活函数:
本文已经提出了NCF的两种实例:
公式表示如下:
ϕ G M F = p u G ⨀ q i G \phi^{GMF}=p_u^G \bigodot q_i^G ϕGMF=puG⨀qiG
ϕ M L P = a L ( W L T ( a L − 1 ( . . . a 2 ( W 2 T [ p u M q i M ] + b 2 ) . . . ) ) + b L ) \phi^{MLP} = a_L(W_L^T(a_{L-1}(...a_2(W_2^T \left[ \begin{matrix} p_u^M \\ q_i^M \end{matrix} \right] +b_2) ...)) + b_L) ϕMLP=aL(WLT(aL−1(...a2(W2T[puMqiM]+b2)...))+bL)
y ^ u i = σ ( h T [ ϕ G M F ϕ M L P ] ) \hat y_{ui} = \sigma(h^T \left[ \begin{matrix} \phi^{GMF} \\ \phi_{MLP} \end{matrix} \right]) y^ui=σ(hT[ϕGMFϕMLP])
其中, p u G p_u^G puG和 p u M p_u^M puM表示GMF和MLP部分的用户embedding, q i G q_i^G qiG和 q i M q_i^M qiM则是物品embedding。如前文所述,使用ReLU作为MLP的激活函数。
这个模型联合了MF的线性核DNN的非线性共同建模用户物品隐结构,称之为NeuMF(Neural Matrix Factorization)。
由于NeuMF的目标函数是非凸的,基于梯度的优化方法只能找到局部最优解。本文建议使用GMF和MLP的预训练模型初始化NeuMF。
先随机初始化GMF和MLP并训练到收敛。再用这些模型参数作为NeuMF的对应部分的初始化。唯一需要调整的是输出层,这两个模型的拼接权重如下:
h ⟵ [ α h G M F ( 1 − α ) h M L P ] h \longleftarrow \left[ \begin{matrix} \alpha h^{GMF} \\ (1-\alpha)h^{MLP} \end{matrix} \right] h⟵[αhGMF(1−α)hMLP],其中 h G M F h^{GMF} hGMF和 h M L P h^{MLP} hMLP分别表示GMF和MLP的预训练的h向量, α \alpha α是决定两个模型比重的超参数。
使用Adam从头开始训练GMF和MLP模型,实验证明,在这两个模型上,Adam方法比SGD收敛更快,节省学习率调试。但把预训练模型喂入NeuMF之后,本文采用SGD优化而不是Adam,因为Adam需要保存用于参数更新的动量信息,预训练模型初始化后不必保存动量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