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观分析:普惠金融有别于传统的金融体系,强调构建包容性、公平性的金融服务生态,商业银行提升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能力需关注五个方面的因素:获客能力上以普惠客群的金融需求为锚点,增强银行服务生态的多样性,保持拓客模式的丰富性和可持续性;在客户运营策略上,需要通过组织机制建设,构建普惠客群分层分类的运营策略,线上线下协同推进;同时,需要推动风险模型在普惠金融全流程、全产品的覆盖度,通过智能风控平台,对企业融资业务的全流程线上化提供安全保障;通过外部数据引入和内部协同提升数据的有效性和可用性;在产品的设计和供给上可以多考虑灵活性和及时性,提高产品组合效率,能够突出银行自身的核心优势,并能快速响应普惠客群的迫切需求。
普惠金融近年来作为国家战略,受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各家银行纷纷发力,推动普惠金融业务的全面拓展。易观分析基于目前普惠金融的政策导向、业务发展方向和经营目标,构建了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对多家商业银行的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对不同类型银行的业务特色进行了对标分析。希望以此对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能力构建的过程进行梳理和洞察,更加直观地寻找发展的长短板,评估发展优势与待提升领域来进行科学布局,助力关键经营绩效的提升。
01
商业银行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模型
图1:商业银行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模型
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是基于目前商业银行普惠金融的发展状况和业务经营目标,从构建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需求出发,主要包含客户、技术和产品三个因素,对照拆解为获客能力、客户运营能力、风控能力、数据能力、产品创新能力五个关键能力。以这五个维度为基础,构建了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指数模型,并将五大能力细分形成了二级指标,据此进行各项能力的评价。评价中涉及的数据和信息来源包括银行2019-2021年财务报告、社会责任报告、官方网站新闻等。(权重说明详见文末)
02
总体能力评价
图2:部分商业银行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结果
国有大行由于资金实力强、客户基础好,数字化转型成熟度高,近几年加大普惠金融的下沉力度和服务能力,在客户、技术、产品各维度的能力都全面领先于其他类型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邮储银行综合得分在8.5以上,位列第一梯队,在普惠金融领域非常鲜明地体现出了大行的“头雁”效应,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位列其后。
股份制银行积极推进风控体系和数据中台建设,并且具备较强的产品创新能力,平安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均处于第二梯队,股份制银行整体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相当,平安银行在其中的表现比较突出。
北京银行、宁波银行、上海农商银行、中原银行总体能力位于第三梯队。整体而言,区域银行整体的可持续能力虽然弱于国有银行,但也形成了一定的自身特色或是某一方面的能力优势,具备良好的增长潜力。
03
各分项能力评价
(1)获客能力
提升普惠金融服务生态的多样性是可持续获客的关键因素,不同类型银行各有优势。国有银行聚焦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新经济、新金融客群建设,利用自身影响力联动GBC端合作拓客,生态多样性表现最为丰富;股份制银行善于围绕重点客群、借助场景平台提升获客能力,客群相对更为聚焦;区域银行主要服务对象在于地方的普惠客群,通过客户细分驱动精细化的客户营销,但在拓客能力和生态多元化程度上仍与国有和股份制银行有较大差距。
图3:部分商业银行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结果——获客能力
获客能力包括客户成长和生态多元两项指标,主要衡量银行对普惠客群拓展手段的丰富性、客户规模的成长性、客群结构的健康度,获客渠道和生态模式的多元化程度等。
建设银行、农业银行、邮储银行在客户增长潜力、生态合作与拓展方面的优势明显,综合得分排在前三位。建设银行通过构建“政策+产业+人才+投贷”相融合的新金融孵化引导机制,深化平台经营,小微企业客户规模、普惠型小微贷款投放规模位居系统内首位;农业银行聚焦“扩户提质”,强化源头获客、批量化获客、场景获客;工商银行通过线上推介、GBC联动生态模式的构建,大中小微客户协调的客户生态体系不断完善。
股份制银行中,平安银行用科技力量将私行财富级的服务覆盖到大众客群,打造健康稳健且向上流动的客群结构,并建立了星云开放联盟来加强外部生态合作;民生银行通过核心企业供应链生态圈延伸拓展,聚焦中小微客户集中度较高的教育、商超、餐饮、产业园区、小微商圈等场景平台,提升服务纵深度;浦发银行建立了以“批量获客、投贷联动、以大带小”为核心,股、债、贷一体化的科技金融生态圈服务模式,形成科技金融服务特色。
区域银行中,北京银行发布“京惠云”普惠线上拓客平台的实现批量渠道对接、大数据筛选、名单客户推送;宁波银行对小微企业按照网格化、片区化模式推进覆盖,以村、工业园区、街道为单位,实现村村打卡、户户上门。
普惠金融有别于传统的金融体系,强调构建包容性、公平性的金融服务生态,因此提升获客能力需要以普惠客群的金融需求为锚点,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获客、批量化获客、产业链获客、GBC联动获客等模式,增强银行服务生态的多样性,保持拓客模式的丰富性和可持续性。在获客模式的选择上,国有银行可以利用资源和品牌优势,加强对下沉普惠客群的拓展,盘活长尾客户;股份制银行、区域银行需要对客户做进一步细分,围绕核心区域、场景和客群进行有针对性的营销拓展。
(2)客户运营能力
客户运营能力是打造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国有银行加大物理渠道服务下沉力度,提高服务的县域覆盖率,降低融资成本,服务可得性最强。各类型银行均通过组织机制建设,构建普惠客群分层分类的运营策略。国有银行强调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利用网点优势进行深度运营;股份制银行聚焦普惠客群的场景开发和旅程体验,以线上化运营为核心提供高效便捷服务;区域银行更加注重县域经济、三农领域的客群运营,与当地政府机构共建服务平台,推动金融服务的下沉化和可得性。
图4:部分商业银行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结果——客户运营能力
客户运营能力包括持续经营、服务可得、精细化运营三项指标,主要衡量客户运营成本结构的经济性、服务的可得性、公平性、组织机制的完备性、客户运营的数字化、精细化程度等。组织机制方面,国有银行均成立了独立的普惠金融部门,把普惠金融纳入了考核指标体系;股份制银行、区域银行或单独成立新部门,或指定原有的零售信贷或小微/农村金融部门作为牵头部门,负责普惠金融业务的专项推进。
农业银行、邮储银行、建设银行凭借广泛的线上线下服务触点,在客户运营能力的表现最优。农业银行是全国唯一一家在全部县域都有网点的商业银行,通过推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平台,帮助农村 集体实现“三资”全生命周期管理;邮储银行全国近4万家网点覆盖99%县域;建设银行普惠金融服务点总量49万个,覆盖全国近八成的乡镇及行政村,普惠专员近2万人;交通银行创新代发资金圈存支撑机制,实现代发后联动代扣的服务模式,解决乡村偏远地区客户往返网点办理结算的难点问题;兴业银行对接福建省委、省金融监管局打造的金服云平台,已经成为福建省数字化精准实施惠企政策的重要平台;上海农商银行积极对接各类孵化器及私募基金渠道,深挖科创企业金融需求,科技型贷款增量居上海同业首位。
在服务策略和运营策略上,不同类型的银行可各有侧重,国有银行可持续下沉物理服务渠道,网点分布结构向县域和乡村迁移,同时加强线上线下的融合发展,通过线上渠道快速触达、线下渠道深度衔接来协同推进普惠客群的运营;股份制银行可聚焦线上渠道和场景化服务,聚集社区、园区、科创等重点客群,提供综合化的金融服务。
(3)风控能力
风控能力是构建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国有银行强调风险管理的机制建设和金融科技的全面建设,并具备向同业输出数字化风控技术,进行风险共治的能力;其他类型银行加快构建小微企业的专属风控策略,注重线上化风控体系的构建,利用数字技术提升普惠业务模型风险识别能力。
图5:部分商业银行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结果——风控能力
风控能力包括风险管理和数字化风控两项指标,主要衡量的是银行对于普惠客群的风险管理机制、风控策略、风控模型的完备性和先进性,全流程风控中的数字化程度等。整体来看,各类型的银行对于风控能力的重视程度都很高,均通过机制、策略、模型等维度推进企业级风控体系的建设,此项评分结果的主要区别在于风控体系的建设阶段和成熟度。
国有银行的数字化转型成熟度高,科研投入和技术能力强,六大行在风控能力上位于第一梯队,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的得分最高。股份制银行积极运用技术手段,近年来风控体系建设成效明显,在数字化风控指标的表现与国有银行相差不大。区域银行大多利用信贷流程风险管理、反欺诈平台和一些数字化风控工具等,在关键环节提升管控水平,但整体仍处于企业级风控平台的基础建设阶段,因此风控方面的能力稍弱。
工商银行研究推进互联网年轻长尾客群、科创类企业、小企业供应链评级、境外机构、SPV公司等风险计量问题,创新风险计量模型;邮储银行实现小微企业贷款风险量化计量,推广触发式贷后预警,实现风险客户的提前识别及退出;中国银行建立多层次智能风控预警体系,深耕“网御”事中风控系统建设,应用人工智能模型增强线上资金安全服务能力;平安银行智慧风控平台实现65%的标准化业务出账秒放,智慧贷后新场景实现自动化、智能化贷后管理,并持续迭代智慧审批、智能放款应用,进一步提升审批和放款效率;招商银行依托智能风控平台“天秤”,实施全生命周期的量化风险监测和分类管理;民生银行构建全行风险全景视图,打造“自动评级+模型审批+组合式尽调”的智能在线授信审批流程,建立智能化贷后监测处置机制;浦发银行建立起以“天眼”系统为依托的数字化风控体系,将风险管控与流程场景相融合,实现风险管理与经营管理的统一。
随着商业银行普惠金融业务的发展,银行的客群层级呈现下沉化的趋势,客户本身的信用水平较低、抗风险能力弱,同时受到经济增速放缓、疫情因素的影响,也势必增加了相应的信用风险。另外,普惠金融“短、小、轻、快”的特征,客户对线上渠道金融服务的依赖程度高,银行的数字化风控能力面临考验。所以在风控能力的建设上,需要推动风险模型在普惠金融全流程、全产品的覆盖度,通过智能风控平台,对企业融资业务的全流程线上化提供安全保障。
(4)数据能力
充分和有效的数据运用能够有效拓展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空间。国有银行的数据应用程度高,并且基本完成了数据中台的建设,数据治理进展较快,同时参与行业数据标准化和政务数据建设,助力营商环境,展现了大行的社会责任;股份制银行运用“云+中台”开放式架构,强调数据模型建设,从行业客群数据化经营出发,推动产业链数据在普惠金融场景中的应用流通;区域银行数据能力建设进度相对落后,但有部分银行已经在规划或启动了数据中台项目建设,进行重点业务领域的赋能。
图6:部分商业银行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结果——数据能力
数据能力包括数据应用、数据治理和数据安全三项指标,主要衡量数据的引入能力、普惠业务应用程度、数据治理的进展、数据安全能力等。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以及其他国有银行依托数据平台和外部合作,在数据获取、挖掘和应用的能力普遍较强,并积极探索可信技术的应用;平安银行运用“星云物联网平台”获取海量数据,以数字信用补充抵质押信用,并制定了数据治理规划3.0版本,通过提高底层数据的标准化、标签化、颗粒化水平,全面提升数据质量,累计制定数据标准6000余项,在普惠金融的数据能力上表现突出。
商业银行作为数据密集型机构,对数据的依赖程度非常高,在普惠金融业务领域,数据能力、数据安全。通过对各家商业银行构建数据能力的策略的总结,发现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抓手,一是通过加强对外部数据的引入,通过与政府机构、征信机构、核心企业的合作,拓展小微企业的数据源,扩大数据应用范围,来完善小微企业的信用画像;二是强化内部协同,推进数据治理工作,建立全行统一的数据标准,提升数据的有效性和可用性。
工商银行与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合作,构建了融合双方数据的贷后风险评分卡模型;中国银行的企业级一站式隐私计算平台,集成隐私求交、联合统计、匿踪查询、联合建模功能,提供企业级跨机构数据安全协作能力;民生银行设立数据管理部一级部,规划全行数据战略,通过全行统一大数据平台促进数据资源共享,整合内外部数据,提供统一的数据模型、数据标准、开发框架和工具。基于数据中台促进数据资源共享,打造“生产-消费-再生产-再消费”的数据闭环,提供近千个实时指标;兴业银行建设的数据分析模型超过400个,依托大数据精准智能拓客、风控、营销、运营,创新产品服务;中原银行自主研发企业级融合数据湖,实现基于湖仓一体的数据智能分级存储;宁波银行启动了智能数据分析平台建设,具备评分卡建模、风险预测、特定客群关联查询等功能。
进行全行级的数据治理工作涉及多条线、多部门和诸多历史遗留的数据问题,系统多、周期长、耗费大,需要结合自身资源和能力制定推进路线。国有大行的数据量庞大,可以更加侧重对数据源头的规范和约束,减少数据的清洗、转换工作,集成整合为高品质的可用资产;对于中小银行来说,打造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数据基础、数据应用的程度是关键因素,银行可以优先关注重点业务、重点客群的数据应用需求,通过数据引入、共享流通等方式,全面为数据应用服务。
(5)产品创新能力
产品创新能力是体现银行差异化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国有银行除了常规普惠金融贷款产品外,在跨境撮合、衍生品市场业务上为小微客户提供了更加深度的金融服务;股份制银行多强调对科创企业的支持,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一体化服务;农商行、城商行注重地方性合作,通过政银企共建平台对接金融需求来打造产品体系,但系统内的独创性或首创性的产品较少。由于普惠金融产品并不存在很高的技术壁垒,所以目前银行间产品的同质化现象仍然比较明显。
图7:部分商业银行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结果——产品创新能力
产品创新能力包括产品覆盖、差异化两项指标,主要衡量普惠金融产品体系对普惠客群的覆盖程度,以及普惠金融产品的独创性、灵活性,以及系统内、区域内的首创性等。整体而言,国有银行依托大行在资金结算方面的优势,产品覆盖客群更广泛,产品体系更加丰富和完善,但股份制银行的产品独创性和首创性较强,在对科创企业服务方面形成了自身优势。农商、城商行主要围绕地方对小微企业的专项政策、产业政策进行合作共建,开发专项普惠金融产品。
农业银行落地了全国首笔数字人民币普惠贷款,同时强化新市民金融服务,已经累计投放“农民安家贷”7666 亿;建设银行构建大数据产品体系,契合小微企业各类经营数据,能够根据小微企业具备的不同维度的数据信息,匹配相应的贷款产品,产品的定制化和灵活性程度较强;交通银行成功实现首笔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出口贸易融资发放,并落地首笔批量担保定制贷款;浦发银行的“海浦e贷”是全国首笔基于工业互联网“交易信用模式”的在线供应链融资贷款;兴业银行发放全国首笔林票质押贷款业务,解决了农户由于抵质押物缺乏导致的融资难问题;平安银行落地全国首个银担“总对总”批量担保线上业务;北京银行与政策性银行创新业务合作模式,落地全国首笔科创转贷款;中原银行基于对县域经济发展程度、市场容量的分析,逐步放开对小微产品县域业务权限,体现了对产品的精细化管理。
由于普惠金融产品不存在很高的技术壁垒,因此在产品的设计和供给上可以多考虑灵活性和及时性,提高产品组合效率,能够突出银行自身的核心优势,并能快速响应普惠客群的迫切需求。
04
指数模型权重说明
技术赋能因素:基于目前普惠金融的发展阶段,运用数字技术提升风控水平、强化数据应用,将普惠金融的资产质量、数据质量控制在良好的水平,完备的风险管理体系能够为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形成基本保障;而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一直是普惠金融面临的主要痛点,发展数据能力能够在小微企业贷款可得性、融资成本控制等方面形成直接影响,突出体现金融赋能实体经济的作用,因此给予了风控能力、数据能力最高的权重。
客户经营因素:获客能力、客户运营能力反映了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公平性、经济性等因素,能够解决金融供给的覆盖和不均衡的问题,因此给予了次之的权重,但是在风控体系建设、数据应用水平持续提高的情况下,未来一段时期与客户相关因素的权重将会继续提高。商业银行可以将关注点更多聚焦在客户经营和客户价值成长方面,通过多方共建提升服务的可得性,推动普惠客群的规模增长、资产增长。
产品研发因素:产品的独创性和差异化程度不影响银行现阶段提供普惠金融服务的能力,因此给予了最小权重,但创新能力体现的是普惠金融业务的成长潜力,未来可以加大在产品体系的规划设计、创新研究等方面的投入,引入更多的专业人才,打造具备差异性、独创性的普惠金融产品,具备在长周期中更强的服务优势。
权重体现的仅是构建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路径的基本逻辑,但技术赋能、客户经营、产品创新本身没有先后之分,需要商业银行结合自身情况,在当前不同的发展阶段有所侧重,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也要兼顾三方面的协同发展。
易观分析近期发布《中国商业银行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2022》。报告结合我国普惠金融业务发展现状、矛盾点和生态特征,分析影响商业银行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构建了基于商业银行主体视角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从商业性、经济性、社会性等角度衡量普惠金融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
声明须知:易观分析在本文中引用的第三方数据和其他信息均来源于公开渠道,易观分析不对此承担任何责任。任何情况下,本文仅作为参考,不作为任何依据。本文著作权归发布者所有,未经易观分析授权,严禁转载、引用或以任何方式使用易观分析发布的任何内容。经授权后的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使用时应原文引用并注明来源,且分析观点以易观分析官方发布的内容为准,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删减、增添、拼接、演绎、歪曲等。因不当使用而引发的争议,易观分析不承担因此产生的任何责任,并保留向相关责任主体进行责任追究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