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筑现状及发展趋势,建筑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当今智能建筑领域的发展新动态和发展趋势如何?

智慧城市包括智能建筑、智慧公安、智慧政务等智慧城市包括智能建筑、智慧公安、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能源等。

其中,智能建筑是智慧城市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智能建筑可实现建筑物高效节能、安全舒适和提高不同系统共享信息能力的需求。通过优化建筑物内的基础设施,城市将更可持续、宜居与高效运行。

代表性企业由“智能建筑系统集成商”向“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2013及2014年,智能建筑行业内代表性企业延华智能、达实智能、延华智能分别开始从“智能建筑系统集成商”向“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进程,企业智能建筑/智慧建筑业务占比逐年下降。

2018及2019年,延华智能、达实智能智能建筑及智慧建筑及节能业务占比分别下降至55.4%与15.9%。

2018-2019年,延华智能智能建筑业务划为其他类智慧城市服务;2019-2020年,达实智能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社区及智慧建筑及节能业务划为解决方案类业务。

根据上市企业的描述,布局智慧城市将带来一定的业绩不确定性。

从转型效果看,延华智能其他综合智慧城市服务业务较智能建筑业务毛利率有所提升,同时,达实智能解决方案业务包含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社区等多领域,与2019年相比,业务毛利率变化幅度不大。

智慧城市生态圈的潜力较大或是企业转型的因素之一。

根据IDC数据,2018年,中国智慧城市技术支出达200.53亿美元,金额占比前三的应用场景与其重点投资领域保持一致,依次为智能电网(属于弹性能源管理与基础设施)、固定智能视频监控(属于数据驱动的公共安全治理)以及智慧公交系统(属于智能交通);至2023年,上述三个场景占比将下降至37%,智慧城市技术支出达389.23亿美元。

智能建筑融入智慧城市生态圈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建筑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构成部分,预计融入智慧城市生态圈将成为发展方向。

智能建筑融入智慧城市需考虑的因素包括智能建筑体系架构确定、设计理念更新、标准与规范完善、云计算服务平台建设等。——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智能建筑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谷歌人工智能写作项目:神经网络伪原创

智能化建筑的发展前景

2018年市场规模达到5537.6亿元目前,我国建筑智能化的市场需求主要由新建建筑智能化技术应用和既有建筑智能化改造两部分组成文案狗。新增建筑面积对建筑智能化行业的市场需求影响较大,占据了市场的主要需求。

在存量智能建筑规模测算方面,我国每年约3%(平均改造周期30年)的住宅以及6%(平均改造周期15年)的工业、公共建筑会进行智能化改造,按住宅每平米80元、公建150元的平均改造成本计算,2018年我国建筑智能化改造市场规模为2356.55亿元。

在新增智能建筑规模测算方面,随着建筑智能的提升,我国智能建筑在新增建筑中的比例从2012年的25%提升至40%左右。

以住建部公布的房屋竣工面积为基数,按照前瞻调研的智能化建筑平均新建成本,以住宅150元/平方米,厂房仓库250元/平方米,办公商业服务用房350元/平方米的建筑智能化成本计算,2018年我国智能建筑行业新建市场规模为3181亿元。

综上所述,我国智能建筑行业总市场规模为5537.6亿元,且未来,随着行业市场的需求增长,智能改造成本的上升,行业市场规模还会逐渐增大。

行业发展潜力大,市场占比逐步提升当前,智能建筑行业在我国尚处于成长期,行业发展潜力大。

2018年,我国智能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40%,仍远低于美、日等成熟智能建筑市场的占比,前瞻预计未来我国智能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例仍将保持每年3个百分点左右的提升速度,到2024年,我国智能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例有望逼近55.8%。

——以上数据来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智能建筑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智能建筑的发展前景及现状,可不可以说的透彻点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智能建筑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我国建筑业产值的持续增长推动了建筑智能化行业的发展,智能建筑行业市场在2005年首次突破200亿元之后,也以每年20%以上的增长态势发展,2012年市场规模达到861亿元。

我国智能建筑行业仍处于快速发展期,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领域的延伸,未来几年智能建筑市场前景仍然巨大。智能建筑是随着人类对建筑内外信息交换、安全性、舒适性、便利性和节能性的要求产生的。

智能建筑及节能行业强调用户体验,具有内生发展动力。建筑智能化提高客户工作效率,提升建筑适用性,降低使用成本,已经成为发展趋势。

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新建建筑中智能建筑的比例仅为26%左右,远低于美国的70%、日本的60%,市场拓展空间巨大。同时,我国中国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也给智能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沃土。

我国平均每年要建20亿平米左右的新建建筑,前瞻预计这一过程还要持续25-30年。按照“十二五”末国内新建建筑中智能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30%计算,该比例提高近一倍。

未来三年智能建筑市场规模增速维持在25%左右,2013年市场将超千亿规模。总体来说,我国智能建筑行业前景还是很不错的,市场需求非常大。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您。

当今智能建筑领域的发展趋势

1.3 智能建筑的概念“智能建筑”一词, 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 它是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

美国智能建筑学会(AIBI) 定义“智能建筑”是将结构、系统、服务、运营及相互联系全面综合, 并达到最佳组合, 所获得的高效率、高功能与高舒适性的大楼。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 应强调智能大厦是多学科、多技术系统集成的特点, 即智能建筑是指利用系统集成的方法, 将智能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与建筑艺术有机结合, 通过对设备的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对使用者的信息服务及其与建筑物的优化组合, 获得投资合理、适合信息社会需要并且具有安全、高效、舒适、便利和灵活特点的建筑物。

1.4 智能建筑的特点(1) 智能建筑创造了安全、健康、舒适宜人和能提高工作效率的办公和居住环境。(2) 节能: 利用最新技术节约能源。(3) 能满足多种用户对不同环境功能的要求。

(4) 现代化的通信手段与办公条件。

智能化建筑的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趋势是什么

《2013-2017年中国智能建筑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我国建筑业产值的持续增长推动了建筑智能化行业的发展,智能建筑行业市场在2005年首次突破200亿元之后,也以每年20%以上的增长态势发展,2012年市场规模达到861亿元。

我国智能建筑行业仍处于快速发展期,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领域的延伸,未来几年智能建筑市场前景仍然巨大。智能建筑是随着人类对建筑内外信息交换、安全性、舒适性、便利性和节能性的要求产生的。

智能建筑及节能行业强调用户体验,具有内生发展动力。建筑智能化提高客户工作效率,提升建筑适用性,降低使用成本,已经成为发展趋势。

显示,2012年我国新建建筑中智能建筑的比例仅为26%左右,远低于美国的70%、日本的60%,市场拓展空间巨大。同时,我国中国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也给智能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沃土。

我国平均每年要建20亿平米左右的新建建筑,预计这一过程还要持续25-30年。按照“十二五”末国内新建建筑中智能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30%计算,该比例提高近一倍。

未来三年智能建筑市场规模增速维持在25%左右,2013年市场将超千亿规模。

智能建筑的发展现状

在我国,由于智能建筑的理念契合了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和谐发展理念,所以我国智能建筑主要更多凸显出的是智能建筑的节能环保性、实用性、先进性及可持续升级发展等特点,和其他国家的智能建筑相比,我国更加注重智能建筑的节能减排,更加追求的是智能建筑的高效和低碳。

这一切对于节能减排降低能源消耗等都具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进步,随着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现代控制技术、智能卡技术、可视化技术、无线局域网技术、数据卫星通信技术等高科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智能建筑将会在未来我国的城市建设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将会作为现代建筑甚至未来建筑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不断吸收并采用新的可靠性技术,不断实现设计和技术上的突破,为传统的建筑概念赋予新的内容,稳定且持续不断改进才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智能控制与传统的或常规的控制有密切的关系,不是相互排斥的. 常规控制往往包含在智能控制之中,智能控制也利用常规控制的方法来解决“低级”的控制问题,力图扩充常规控制方法并建立一系列新的理论与方法来解决更具有挑战性的复杂控制问题。

1. 传统的自动控制是建立在确定的模型基础上的,而智能控制的研究对象则存在模型严重的不确定性,即模型未知或知之甚少者模型的结构和参数在很大的范围内变动,比如工业过程的病态结构问题、某些干扰的无法预测,致使无法建立其模型,这些问题对基于模型的传统自动控制来说很难解决.2. 传统的自动控制系统的输入或输出设备与人及外界环境的信息交换很不方便,希望制造出能接受印刷体、图形甚至手写体和口头命令等形式的信息输入装置,能够更加深入而灵活地和系统进行信息交流,同时还要扩大输出装置的能力,能够用文字、图纸、立体形象、语言等形式输出信息. 另外,通常的自动装置不能接受、分析和感知各种看得见、听得着的形象、声音的组合以及外界其它的情况. 为扩大信息通道,就必须给自动装置安上能够以机械方式模拟各种感觉的精确的送音器,即文字、声音、物体识别装置. 可喜的是,近几年计算机及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智能控制在这一方面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上的准备,使智能控制变成了多方位“立体”的控制系统.3. 传统的自动控制系统对控制任务的要求要么使输出量为定值(调节系统) ,要么使输出量跟随期望的运动轨迹(跟随系统) ,因此具有控制任务单一性的特点,而智能控制系统的控制任务可比较复杂,例如在智能机器人系统中,它要求系统对一个复杂的任务具有自动规划和决策的能力,有自动躲避障碍物运动到某一预期目标位置的能力等. 对于这些具有复杂的任务要求的系统,采用智能控制的方式便可以满足.4. 传统的控制理论对线性问题有较成熟的理论,而对高度非线性的控制对象虽然有一些非线性方法可以利用,但不尽人意. 而智能控制为解决这类复杂的非线性问题找到了一个出路,成为解决这类问题行之有效的途径. 工业过程智能控制系统除具有上述几个特点外,又有另外一些特点,如被控对象往往是动态的,而且控制系统在线运动,一般要求有较高的实时响应速度等,恰恰是这些特点又决定了它与其它智能控制系统如智能机器人系统、航空航天控制系统、交通运输控制系统等的区别,决定了它的控制方法以及形式的独特之处.5. 与传统的自动控制系统相比,智能控制系统具有足够的关于人的控制策略、被控对象及环境的有关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

6. 与传统自动控制系统相比较,智能控制系统能以知识表示的非数学广义模型和以数学表示的混合控制过程,采用开闭环控制和定性及定量控制结合的多模态控制方式.7. 在与传统自动控制系统相比,智能控制系统具有变结构特点,能总体自寻优,具有自适应、自组织、自学习和自协调能力.8. 与传统自动控制系统相比,智能控制系统有补偿及自修复能力和判断决策能力.总之,智能控制系统通过智能机自动地完成其目标的控制过程,其智能机可以在熟悉或不熟悉的环境中自动地或人─机交互地完成拟人任务. 相对于智能家居在中国的发展,智能建筑的历史还要更长,就基础功能而言,大型公共建筑的智能化已经进入普及阶段。

全国各大中城市的新建办公楼宇和商业楼宇等基本都已是智能建筑,这也就意味着公共建筑的智能化已经成为现代建筑的标准配置。

然而,智能建筑在国内的发展状况也并不让人满意,系统稳定性差、功能实现率低、智能化水平参差不齐,一直是智能建筑屡遭诟病的问题。近些年,智能一体化设计逐渐在智能建筑行业兴起。

简单来说,智能建筑一体化,就是将庞杂的智能控制系统集成在了一起,做到了标准统一、施工方统一。这样一来,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都将大大增加。

建筑设计院专业配套,人才济济,但主要集中于建筑、结构、水、电、暖五个专业,能从事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的人员缺少。

系统集成商智能化系统设计人员大大多于 建筑设计院,且大多对智能化系统各子系统技术比较了解,对设备产品也比较熟悉。问题在于这部分人员走出校门后未经设计培训,对建筑设计不够了解,施工图设计质量较差。

而且由于建筑设计中建筑、结构、水、电、暖各专业均由设计院设计,系统集成商只搞智能化设计,与各专业配合困难。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设计依据主要是国家现行标准规范和建设单位的投资情况、功能需求。

目前国内关于智能化系统技术的规范很多,但我认为这些规范功能论述较多,做什么谈得较多,但怎么做不够具体。智能化系统设计人员手头缺少一本类似《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这样一册工具书。

有关部门规定,建筑设计施工图必须经具有审图资格的审图公司审查,经审查合格才能取得施工许可证。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图经审图公司审查的极少,这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

一方面部分工程项目在土建施工开始后才进行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由系统集成商设计的工程项目施工图更不会送审;部分建筑设计院设计的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图如果送审也由于审图公司未配备相应智能化设计审图人员以致走过场。

施工图设计质量未得到有效监督。建筑设计一般有三个阶段:方案设计、初步和施工图设计。前两个阶段一般要经规划部门、建设部门组织的评审。由于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未与建筑设计一道委托,以致滞后未参加评审。

部分工程项目智能化设计与建筑设计同步进行,但由于参加评审者为有关主管部门,如规划、建设、环保、消防、交通、市政、电力等,连电信、广电部门也未参与,以致智能化部分无人评审。

影响智能建筑今后发展的因素较多,但值得特别关注的是,在接下来的发展之路上,智能建筑必须融入智慧城市建设,这也可认为是智能建筑的“梦”。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急剧发展的推动和国家新四化的演变,特别是在新型城镇化目标的指导下,为了破解城镇化带来的各种“城市病”,智慧城市建设时不可待。

而智能建筑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元素,随着国家智慧城市建设广度和深度展开,智能建筑必须融入智慧城市建设,这是智能建筑今后发展的大方向。

与此同时,智能建筑融入智慧城市应从智能建筑体系架构确定、设计理念更新、标准与规范完善、B/S访问模式确立、集成融合平台建设、云计算服务平台建设以及嵌入式控制器系统架构等方面来考虑。

智能建筑弱电技术包含哪些内容以及它的发展前景

主要智能建筑弱电技术内容1.信息技术IT 通常信息技术包括:信息获取技术、信息传输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信息检索技术、信息存储技术、信息显示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等。

信息技术是指语音、数据、图像等各种信息的产生、发射、接收、收集、检索、检测、分配、处理、传输及其应用的技术。2.现代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技术是建筑设备自动化的核心技术。

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例如LONworks、BACnet等)连接计算机和建筑物内空调、电梯等各种设备完成设备自动监控管理和系统集成;完成对消防和安全防范系统的自动控制和管理。

3、现代通信技术 通信技术正在沿着数字化、宽带化、高速化和智能化、综合化、网络化的方向迅速发展。

现代通信技术包括了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技术,即N-ISDN/B-ISDN技术、宽带多媒体网技术、异步传输ATM技术、同步数据系列SDH技术、接入网技术、互联网Internet/Intranet、IP(Internet Protocol)通信技术、卫星通信技术、移动通信和个人通信技术、数字微波通信技术、数据通信技术等等。

4、现代自动控制技术 现代自动控制技术主要是数字控制技术,即计算机控制技术和网络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是智能建筑起主导作用的一门智能建筑弱电技术。

利用网络集成控制技术可以形成整个智能建筑管理系统IBMS。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建筑设备管理自动化系统BMS。 5.现代图形图像显示技术 应用于智能建筑的现代图像显示技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先进的图像信息技术,即信息显示图形图像化。另一方面是图像信息及相关管理信息的计算机处理、活动图像压缩编码以及网络控制技术,既计算机处理及网络控制。

目前,图像显示技术主要有三种类型,既CRT、LCD和DLP显示技术。

6.综合布线技术 综合布线技术是一种信息传输技术,综合布线技术是将所有电话、数据、图文、图像及多媒体设备的布线综合(或组合)在一套标准的布线系统上,实现了多种信息系统的兼容、共用和互换互调性能。

即它是在建筑和建筑群环境下的一种信息有线传输技术;它在建筑物内或建筑群间传输语音、数据、图像等信息满足人们在建筑物内的各种信息要求。因此,它也是智能建筑弱电技术主要技术之一。

7.系统集成 智能建筑系统集成IBSI(Systems Integration of Intelligent Building)是将智能建筑内不同功能的智能化子系统在物理上、逻辑上和功能上连接在一起,以实现信息综合、资源共享的一种技术方法。

在建筑领域中系统集成简称SI。

智能建筑弱电技术的发展前景 智能建筑弱电技术,以信息技术为主,是实现智能建筑功能的主要技术手段,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表现在以下方面: 1、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对IB的建设起主导作用。

2、网络结构和标准实现开放协议,例如BACnet标准;LonWorks标准等。 3、互联网技术(Internet)采用开放的网络传输协议TCP/IP和HTTP,采用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

实现远程监控、操作和综合信息数据库访问。 4、通信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发展方向是:数字化、宽带化、高速化、网络化、综合化、多媒体通信。 5、"三网融合"是我国通信领域的发展的方向。

6、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宽带多媒体通信、IP通信、移动通信、ATM技术都正在迅速发展应用。

7、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 8、开放的网络控制技术和BMS的发展 9、智能卡技术和人体识别技术 10、办公自动化的普及和扩展 11、综合布线的发展前景 12、系统集成是IB智能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13、尽快完善智能建筑弱电系统工程的招、投标和监理标准,健全其管理体制及结构体系,加强管理技术和队伍的建设,以适应建筑智能化工程健康有序发展的需求。

建筑行业数字化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2022会诞生哪些商机?

从国家层面来看,未来5年,站在“十四五”的新起点上,建筑业进入以智能建造为核心的发展时期。建筑企业要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契机,以信息化、智能化为杠杆培育新动能。

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帮助市场主体重构组织模式。宏观角度可能比较难理解,你可以尝试从微观角度,例如将智慧工地作为切入点去看待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就容易多了。

如果还是不太清楚,或者上“全球共德”官网看,上面对于智慧工地、建企数字化转型的资讯还是很丰富的。

物联网发展前景和趋势

物联网发展的主要前景和趋势包括以下4个方面: 趋势1:人机交互性增强的数据和设备增长 到2019年底,将有约36亿台设备主动连接到Internet并用于日常任务。

随着5G的推出,将为更多设备和数据流量打开大门。趋势2:人工智能再次成为物联网的重要参与者 充分利用数据,需要通过人工智能提供计算机帮助。人工智能是理解收集的大量数据并提高其业务价值所必需的基本要素。

人工智能将在以下领域帮助物联网数据分析:数据准备,数据发现,流数据的可视化,数据的时间序列准确性,预测和高级分析以及实时地理空间和位置(后勤数据)。

包括亚马逊,微软和谷歌在内的主要云供应商越来越多地希望基于其AI功能进行竞争。各种初创企业希望通过能够利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AI算法使企业能够从不断增长的数据量中提取更多的价值。

趋势3:VUI:语音用户界面将成为现实语音占了我们日常通讯的80%,就像科幻电影中一样,与机器人交谈应该是常见的通讯方式,例如R2D2,C-3PO和Jarvis。

在设置设备、更改设置、发出命令和接收结果中使用语音不仅在智能房屋,工厂中,而且在诸如汽车,可穿戴设备之类的设备之间都是常见的。

趋势4:在物联网上的更多投资物联网是少数新兴和传统风险投资家都感兴趣的市场之一。智能设备的普及以及客户越来越依赖于使用它们执行许多日常任务,将增加对物联网初创企业投资的兴趣。

客户将等待物联网的下一个重大创新,例如可以对您的面部进行分析的智能镜,如果您生病了,可以打电话给您的医生;将结合智能监控摄像头的智能ATM机;可以告诉您如何进食和饮食的智能叉子。

吃什么,以及每个人都在睡觉时会关灯的智能床。

物联网现状和发展前景

处于市场验证期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 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因特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 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发 展历史悠久,可分为三个阶段:物联网连接数超120亿个根据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GSMA)统计数据显示,2010-2020年全球物联网设备数量高速增长,复合增长率达19%;2020年,全球物联网设备连接数量高达126亿个。

“万物物联”成为全球网络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据GSMA预测,2025年全球物联网设备(包括蜂窝及非蜂窝)联网数量将达到约246亿个。万物互联成为全球网络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下游制造业/工业占比最大从下游领域来看,根据IoT Analytics的数据,2020年全球物联网行业下游占比中,制造业/工业占比22%排在首位,其次是交通/车联网,占比15%。

智慧能源、智慧零售、智慧城市、智慧医疗和智能物流分别占比14%、12%、12%、9%和7%,排在第3至7位。

2020年物联网链接内容90%属低功耗、广域网领域2020年整个物联网90%连接属于低功耗、广域网领域。

万物互联趋势下,传统移动蜂窝网络的高使用成本和高功耗催生了专为物联网连接设计的低功耗广域连接技术,对应中低速率应用场景,拥有广覆盖、扩展性强等特征,更符合室外、大规模接入的物联网应用。

2026年市场规模接近1.55万亿美元根据知名国际信息技术数据公司lDC的测算,2019年全球loT市场规模为6860亿美元,到2022年,这一数字将突破万亿美元;与此同时,2019年全球通过万物互联传输的数据规模已达到14ZB,2025年传输规模则将达到80ZB。

在loT行业本身的从全球来看,目前全球物联网相关的技术、标准、产业、应用、服务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整体上物联网核心技术持续发展,标准体系正在构建,产业体系处于建立和完善过程中。

移动互联网连接和工业互联网连接是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根据lDC的测算数据,2020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为7490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2.20%;预计2026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将会接近1.55万亿美元。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物联网行业细分市场需求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神经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