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 createTrackbar(conststring& trackbarname, conststring& winname, int* value,
int count, TrackbarCallback onChange=0, void* userdata=0);
第一个参数:conststring& trackbarname,轨迹条的名字,用来表示创建的轨迹条。
第二个参数:conststring& winname,窗口的名字,表示这个轨迹条会依附到哪个窗口上。
第三个参数:int* value,一个指向整形的指针,表示滑块的位置。创建时,滑块的初始位置就是该变量当前的值。
第四个参数:int count,表示滑块可以达到的最大位置的值。滑块最小位置的值始终为0。
第五个参数:TrackbarCallback onChange,默认值为0,指向回调函数的指针。每次滑块位置改变时,这个函数都会进行回调。且这个函数的原型必须为void XXXX(int, void*);,其中第一个参数是轨迹条的位置,第二个参数是用户数据。如果回调函数是NULL指针,则表示没回调函数的调用,仅第三个参数value变化。
第六个参数:void userdata,默认值0。这个参数是用户传递给回调函数的数据,用来处理轨迹条事件。如果使用的第三个参数value是全局变量,完全可以不去管这个userdata参数。
createTrackbar 函数创建了一个具有特定名称和范围的轨迹条,指定一个和轨迹条位置同步的变量,而且指定回调函数onChange(第五个参数),在轨迹条改变的时候来调用这个回调函数,且创建的轨迹条显示在指定的winname(第二个参数)所代表的窗口上。
回调函数:通过函数指针调用的函数。把函数的指针(地址)作为参数传递给另一个函数,当这个指针被用来调用其所指向的函数时,就称其为回调函数。
我来展示我的使用实例。
还是跟以前的多文件调用,这里只附这个demo的代码:
Mat src, m, dst;
int lightness = 50;
static void on_back(int, void*) {
m = Scalar(lightness, lightness, lightness);
subtract(src, m, dst);//减少亮度
//add(src, m, dst);//增加亮度
imshow("亮度调整",dst);
}
void QuickDemo::tracking_bar_Demo(Mat &image)
{
namedWindow("亮度调整", WINDOW_AUTOSIZE);//创建窗口
dst = Mat::zeros(image.size(), image.type());//初始化dst
m = Mat::zeros(image.size(), image.type());//初始化m
src = image;
int max_value = 100;//亮度最大值为100
createTrackbar("trackbar", "亮度调整", &lightness, max_value, on_back);//
on_back(50, 0);
}
下面附一下用createTrackbar调整的几个不同亮度的结果图片:
因为我们上面用到的是subtract(src, m, dst);//减少亮度,用来减少亮度的,因此可以看到图像的调整是越来越暗的,如果要增加亮度,就用add(src, m, dst);//增加亮度。
这篇博客我们学习了TrackBar滚动条操作演示-调整图像亮度。
加油吧 阿超没有蛀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