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 Overview |
---|---|
1. | 为什么要对数据预处理 |
2. | 数据描述性总结 |
3. | 数据清洗 |
4. | 数据变换 |
5. | 数据整合 |
6. | 数据归约 |
7. | 离散化与概念层级 |
8. | 总结 |
我们从现实生活中获得的原始数据,或多或少会因为各种原因不能直接使用。例如:
数据的质量决定了数据挖掘的质量
数据预处理的主要任务
Tasks | Conception |
---|---|
数据清洗 | 填充缺失值、平滑噪声、识别离群点、解决不一致 |
数据整合 | 多个不同来源的数据聚合 |
数据变换 | 标准化和聚集 |
数据归约 | 减少数据量,但保留主要信息 |
数据离散化 | 对连续的数值数据进行离散化 |
指的是一组数据向某一中心值靠拢的程度,反映了一组数据的中心点所在。
1️⃣ 均值
最常见的统计量,可以表征数据的总体水平。但均值对于噪声比较敏感。
2️⃣ 中位数
先排序,再找中心。毫无疑问,这个方法的时间开销至少是 O ( n l o g n ) O(nlog_n) O(nlogn)级别的。所以有时候,我们可以采用近似估计的方式去计算。
假定数据可以通过数值划分为区间,且知道每个区间的个数。于是,中位数可用以下的公式表示。
m e d i a n = L 1 + [ N 2 − ( ∑ f ) l f m e d i a n ] w i d t h median=L_1+\left [\frac{\frac{N}{2}-(\sum f)_l}{f_{median}}\right ]width median=L1+[fmedian2N−(∑f)l]width
3️⃣ 众数
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最多的数值,有多少个众数,那么我们称数据集为多少峰,例如一个众数:单峰,两个:双峰。
4️⃣ 中列数
Midrange,表示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均值。也可以度量中心趋势哦。不过与其说度量中心,倒不如说是数据范围的中心,正如mid
和range
的意思一般。
尾巴往哪甩,数据往哪偏
用于评估数据的散布或发散程度。
1️⃣ 极差、四分位数和四分位数极差
极差(Range)也称范围误差或者全距,指的是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距。也是衡量变动最简单的指标。
四分位数:将数据从大到小排序后,用三个点(25,50,75)将数据分为三等分,这三个点上对应的位置就是四分位数。例如 Q 1 , Q 2 , Q 3 Q_1,Q_2,Q_3 Q1,Q2,Q3表示第一四分位数,第二四分位数,第三四分位数。
分半四分位差:即 ( Q 3 − Q 1 ) / 2 (Q_3-Q_1)/2 (Q3−Q1)/2
四分位数极差(IQR): Q 3 − Q 1 Q_3-Q_1 Q3−Q1,它给出了数据中间一半的部分。
2️⃣ 五数概括、盒图和离群点
哪五个数?
从下往上分别是:最小值、Q1、中位数、Q3、最大值
盒图又称箱线图,盒须图,体现了五数概括。利用四分位数间距 I Q R IQR IQR,我们可以判断界限,找出异常值。通常设定1.5倍 I Q R IQR IQR外的为异常值。所以边界为:
I Q R 左 = Q 1 − 1.5 × I Q R I Q R 右 = Q 3 + 1.5 × I Q R IQR_{左}=Q_1-1.5\times IQR \\ IQR_右=Q_3+1.5\times IQR IQR左=Q1−1.5×IQRIQR右=Q3+1.5×IQR
直方图方便我们观察数据的分布情况
QQPlot图是用于直观验证一组数据是否来自某个分布,或者验证某两组数据是否来自同一(族)分布。在教学和软件中常用的是检验数据是否来自于正态分布。
公式描述为:
f i = i − 0.5 n f_i=\frac{i-0.5}{n} fi=ni−0.5
对于一组递增排序的数据 X X X, f i f_i fi表示有 100 % f i 100\%f_i 100%fi的数据小于或等于 x i x_i xi。
一般来说,横坐标为实际分位数,纵坐标为标准分布,若QQ图的点分布在y=x曲线附近,说明数据近似正态分布。
一般是二维或者三维散点图,用来查看数据的聚类、离群点,或是两个特征之间的相关性。
在散点图中增加一条曲线,用来拟合回归数据的
数据清洗可以说是数据仓库中的核心问题
数据清洗的主要任务
Tasks |
---|
填充缺失值 |
识别异常值和平滑噪声 |
纠正不一致的数据 |
解决冗余问题 |
常见处理手段有:
label
标签缺失)时进行在一个被测量的变量中的随机误差或方差
噪声一般来说是数据中的随机误差,当然,不一致或者重复的数据也可也算作噪声。
常见的处理手段有:
Binning算法可以分为等距离划分和等频率划分:
等距离 | 等频率 |
---|---|
也叫等宽度(Equal-width) | 也叫等深度(Equal-depth) |
将数据划分为N个宽度相同的间隔 | 将数据划分为N个元素数量相同的间隔 |
每个间隔的大小为: ( M a x − M i n ) / n (Max-Min)/n (Max−Min)/n | 每个间隔的元素大小为: A l l / n All/n All/n |
容易受到异常影响!且稀疏数据很难处理 | 具有良好的数据缩放 |
我们举个binning
的栗子
假设有这样一组数据:
age | 23 | 23 | 27 | 27 | 39 | 41 | 47 | 49 | 50 | 52 | 54 | 54 | 56 | 57 | 58 | 58 | 60 | 61 |
---|---|---|---|---|---|---|---|---|---|---|---|---|---|---|---|---|---|---|
%fat | 9.5 | 26.5 | 7.8 | 17.8 | 31.4 | 25.9 | 27.4 | 27.2 | 31.2 | 34.6 | 42.5 | 28.8 | 33.4 | 30.2 | 34.1 | 32.9 | 41.2 | 35.7 |
现在我们要做一个分组为6的边缘平滑:
这里因为我们是对排好序的数据做处理,所以可以通过二分法进行优化,获取中间分界。
def close(x,a,b):
# 是否靠近下界
return (x-a)<=(b-x)
def boundary(x):
Min=x[0]
Max=x[-1]
l,r=0,len(x)-1
while l<=r:
mid=(r-l)//2+l
if close(x[mid],Min,Max):
if not close(x[mid+1],Min,Max):
l=mid
break
l=mid+1
else:
if close(x[mid-1],Min,Max):
l=mid
break
r=mid-1
return [[Min]*l+[Max]*(len(x)-l)]
N_y=sorted(y)
bins=[[]]
for j in N_y:
bins[-1].append(j)
if len((v:=bins[-1]))==6:
v[:]=boundary(v)
bins.append([])
for i,j in enumerate(bins[:-1]):
print("bin %d is :"%(i+1),j)
bin 1 is : [[7.8, 7.8, 27.2, 27.2, 27.2, 27.2]]
bin 2 is : [[27.4, 27.4, 32.9, 32.9, 32.9, 32.9]]
bin 3 is : [[33.4, 33.4, 33.4, 33.4, 42.5, 42.5]]
数据变换的工作主要是让数据满足某一规则,比如都在某一区间,比如映射到频域等。
主要的工作有:
Tasks | Description |
---|---|
平滑 | 移除噪声 |
标准化 | 缩放区间 |
聚合 | 数据立方体构建 |
属性/特征构造 | 也就是构建新特征 |
常见数据标准化
1️⃣ 最大最小标准化
v ′ = v − m i n i m a x i − m i n i v'=\frac{v-min_i}{max_i-min_i} v′=maxi−miniv−mini
2️⃣ Z得分标准化
v ′ = v − μ σ v'=\frac{v-\mu}{\sigma} v′=σv−μ
其中:
μ = ∑ v n \mu=\frac{\sum v}{n} μ=n∑v
σ = ∑ ∣ v − μ ∣ n \sigma=\frac{\sum|v-\mu|}{n} σ=n∑∣v−μ∣
3️⃣ 十进制缩放
v ′ = v 1 0 j v'=\frac{v}{10^j} v′=10jv
这个部分关注的重点有:
如何解决数据冗余?
冗余的数据很多时候都是由另一个属性派生出来的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相关性检测来识别。
1️⃣ 协方差
对于数值型数据,我们可以计算他的协方差:
r A , B = ∑ ( a i − A ˉ ) ( b i − B ˉ ) ( n − 1 ) σ A σ B = ∑ ( a i b i ) − n A ˉ B ˉ ( n − 1 ) σ A σ B r_{A,B}=\frac{\sum(a_i-\bar A)(b_i-\bar B)}{(n-1)\sigma_A\sigma_B}=\frac{\sum(a_ib_i)-n\bar A\bar B}{(n-1)\sigma_A\sigma_B} rA,B=(n−1)σAσB∑(ai−Aˉ)(bi−Bˉ)=(n−1)σAσB∑(aibi)−nAˉBˉ
r > 0 r>0 r>0表示正相关, r < 0 r<0 r<0表示负相关
2️⃣ * χ 2 \chi^2 χ2检验
卡方检验就是统计样本的实际观测值与理论推断值之间的偏离程度,实际观测值与理论推断值之间的偏离程度就决定卡方值的大小,如果卡方值越大,二者偏差程度越大;反之,二者偏差越小;若两个值完全相等时,卡方值就为0,表明理论值完全符合。
卡方检验适用于标称属性,假设对于两个属性 A , B A,B A,B, A A A有 c c c个不同的取值, B B B有 r r r个不同的取值,用 A A A和 B B B描述的数据元组可以用一个相依表显示,其中 A A A的 c c c个值构成列, B B B的 r r r个值构成行。 ( A i , B j ) (A_i,B_j) (Ai,Bj)表示属性 A A A取 i i i,属性 B B B取 j j j的联合事件。
χ 2 = ∑ i = 1 c ∑ j = 1 c ( o i j − e i j ) 2 e i j \chi^2=\sum_{i=1}^c\sum_{j=1}^c\frac{(o_{ij}-e_{ij})^2}{e_{ij}} χ2=i=1∑cj=1∑ceij(oij−eij)2
其中 O i j O_{ij} Oij表示联合事件的观测频度, e i j e_{ij} eij表示期望频度,计算式为:
e i j = c o u n t ( A = a i ) × c o u n t ( B = b j ) n e_{ij}=\frac{count(A=a_i)\times count(B=b_j)}{n} eij=ncount(A=ai)×count(B=bj)
n n n为元组个数。
例如:
一个数据库或者数据仓库可能可以存储TB级的数据,如果想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或者挖掘是十分困难的
数据规约可以获得数据体积小得多,但产生相同(或几乎相同)的分析结果。
常见的策略
Strategies |
---|
数据立方体聚合 |
尺寸减少----移除不重要的属性 |
数据压缩 |
数量减少 |
离散化和概念层次结构的生成 |
1️⃣ 数据立方体
数据立方体的最低级别(基本立方)
数据多维数据集中的多个级别的聚合
2️⃣ 特征选择(即属性子集选择)
选择一组最小的功能不同类别的概率分布,这些功能的值尽可能接近给定所有特征值的原始分布
减少模式中的特征数量,更容易理解
常见的模式:
前项选择、后向选择、决策树归纳
3️⃣ 主成分分析
给定N维的N个数据向量,求k≤ n个最适合用于表示数据的向量(主成分)
步骤
规格化输入数据:每个属性都在同一范围内
计算k个向量,即主分量
每个输入数据(矢量)是k个主分量矢量的线性组合
主要成分按“重要性”或强度递减的顺序排序
由于对成分进行了排序,因此可以通过消除弱成分(即具有低方差的成分)来减小数据的大小。(即,使用最强的主成分,可以重建原始数据的良好近似值)
仅适用于数字数据
简单来说,就是:
4️⃣ 数据压缩
字符串压缩
有广泛的理论和完善的算法
通常是无损的
但在没有扩展的情况下,只能进行有限的操作
音频/视频压缩
典型的有损压缩,具有渐进式改进
有时可以重建信号的小片段而不重建整个
5️⃣ 小波变换
离散小波变换(DWT):线性信号处理、多分辨率分析
压缩近似:仅存储最强小波系数的一小部分
类似于离散傅里叶变换(DFT),但更好的有损压缩,局限于空间
方法:
长度L必须是2的整数幂(必要时用0填充)
每个变换有两个功能:平滑、差异
适用于数据对,产生长度为L/2的两组数据
递归应用两个函数,直到达到所需长度
6️⃣ 数量减少
通过选择其他更小的数据表示形式来减少数据量
参数化方法
非参数方法
7️⃣ 回归模型
8️⃣ 直方图
9️⃣ 聚类
采样
离散化
通过将属性的范围划分为间隔,减少给定连续属性的值数量
然后可以使用间隔标签替换实际数据值
离散化可以递归地对属性执行
概念层次结构
在数值型数据上,数据离散化和概念层次生成的经典方法:
装箱
直方图分析
聚类分析
基于熵的离散化:有监督的、自上而下的分割
自然分割:自上而下分割
举个栗子:
1️⃣ 基于熵的离散化
熵是对信息混乱程度的度量,其可以写作:
E ( s ) = − ∑ i n p l o g 2 ( p ) E(s)=-\sum_i^nplog_2(p) E(s)=−i∑nplog2(p)
给定一个样本 S S S,将 S S S用边界 T T T划分为两个连续的区间 S 1 S_1 S1和 S 2 S_2 S2,那么分区后的熵就是:
E n t r o p y ( S , T ) = ∣ S 1 ∣ ∣ S ∣ E n t r o p y ( S 1 ) + ∣ S 1 ∣ ∣ S ∣ E n t r o p y ( S 1 ) Entropy(S,T)=\frac{|S_1|}{|S|}Entropy(S_1)+\frac{|S_1|}{|S|}Entropy(S_1) Entropy(S,T)=∣S∣∣S1∣Entropy(S1)+∣S∣∣S1∣Entropy(S1)
在所有的边界中,我们选择信息增益 T T T最大的边界作为划分:
G a i n ( S , T ) = E n t r o p y ( S ) − E n t r o p y ( S , T ) Gain(S,T)=Entropy(S)-Entropy(S,T) Gain(S,T)=Entropy(S)−Entropy(S,T)
递归执行此过程,这样的边界可以减少数据量,大幅度提高分类精度。
2️⃣ 自然分区分割
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 3 − 4 − 5 3-4-5 3−4−5规则对数据进行分割。
将该规则递归的应用于每个子区间,产生给定数值属性的概念分层
先找到Low和High,向上向下找最近的最高位,依此划分作为主体。
下一步进行全数据分析,包含了Min向下和Max向上,只不过如果最小区间包含了最小值,将最小区间的坐区间修正到最小值,并添加主体到最大值的分支。
3️⃣ 针对分类数据的概念层次结构的生成
4️⃣ 自动的概念层次结构的生成
可以根据分析数据集中每个属性的不同值的数量,自动生成一些层次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