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近邻(k-NN)算法

k近邻算法的基本概念,原理

  • K最近邻(k-Nearest Neighbor,KNN)分类算法,是一个理论上比较成熟的方法,也是最简单的机器学习算法之一。
  • K近邻算法原理即是给定一个训练数据集,对新的输入实例,在训练数据集中找到与该实例最邻近的K个实例,这K个实例的多数属于某个类,就把该输入实例分类到这个类中。

k近邻算法中距离的度量

k近邻模型的特征空间一般是n维实数向量空间Rn,使用的距离是欧式距离,但也可以是其他距离,如更一般的Lp距离(Lpdistance)或Minkowski距离(Minkowski distance).
k近邻(k-NN)算法_第1张图片
其中当p=2的时候,就是我们最常见的欧式距离,我们也一般都用欧式距离来衡量我们高维空间中俩点的距离。

k近邻算法中k的选取

k=1 时的k近邻算法称为最近邻算法,此时将训练集中与xx最近的点的类别作为xx的分类。

k值的选择会对k近邻法的结果产生重大影响.

  1. 如果选择较小的k值,就相当于用较小的邻域中的训练实例进行预测,“学习”的近似误差会减小,只有与输入实例较近的(相似的)训练实例才会对预测结果起作用.但缺点是“学习”的估计误差会增大,预测结果会对近邻的实例点非常敏感 如果邻近的实例点恰巧是噪声,预测就会出错.

  2. 换句话说,k值的减小就意味着整体模型变得复杂,容易发生过拟合.

  3. 如果选择较大的k值,就相当于用较大邻域中的训练实例进行预测.
    其优点是可以减少学习的估计误差.但缺点是学习的近似误差会增大.这时与输入实例较远的(不相似的)训练实例也会对预测起作用,使预测发生错误.k值的增大就意味着整体的模型变得简单.
    如果k=N,那么无论输入实例是什么,都将简单地预测它属于在训练实例中最多的类.这时,模型过于简单,完全忽略训练实例中的大量有用信息,是不可取的.
    在应用中,k值一般取一个比较小的数值.通常采用交叉验证法来选取最优的k值.

    本文使用k=3来演示核心算法

k近邻算法核心程序

Python实现

import operator

import numpy as np


def calculateDistances(test_in, train_dataSet):
    """计算inX到各个点的距离"""
    dataSetSize = train_dataSet.shape[0]
    # tile函数是将原矩阵横向、纵向地复制
    # 这里是将输入的in复制为行:dataSetSize 列1的矩阵
    diffMat = np.tile(test_in, (dataSetSize, 1)) - train_dataSet
    # 先平方和再开方
    distances = (diffMat ** 2).sum(axis=1) ** 0.5
    return distances


def classify(inX, dataSet, labels, k):
    # k-近邻算法分类器
    distances = calculateDistances(inX, dataSet)
    # argsort返回的是数组值从小到大的索引值
    sortedDisIndicies = distances.argsort()
    classCount = {}
    for i in range(k):
        # 根据索引值获取标签值
        votelabel = labels[sortedDisIndicies[i]]
        # 统计个数
        classCount[votelabel] = classCount.get(votelabel, 0) + 1

    sortClassCount = sorted(classCount.items(), key=operator.itemgetter(1), reverse=True)

    return sortClassCount[0][0]


def createDataSet():
    """创建样本数据集合"""
    data = np.array([[1.0, 1.1], [1.0, 1.0], [0, 0], [0, 0.1]])
    labels = ['A', 'A', 'B', 'B']
    return data, labels


if __name__ == '__main__':
    data, labels1 = createDataSet()
    print(classify([1.2, 0.8], data, labels1, 3));

打印结果应该是

A


参考资料:《统计学习方法》 ——李航

你可能感兴趣的:(机器学习,机器学习,pyth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