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恩达机器学习ex3

第一部分 多分类问题

题目介绍:使用逻辑回归识别0到9的手写数字

数据集:5000个手写数字的训练样本,每一个训练样本都是20像素×20像素的灰度图像的数字,每个像素由一个表示该位置灰度强度的点编号表示,这个20x20的像素网格被“展开”成一个400维的向量。每一个训练样本都是矩阵X的一行数据,这就得到了一个5000×400矩阵X,其中每一行都是一个手写数字图像的训练示例。吴恩达机器学习ex3_第1张图片
训练集的第二部分是一个5000维的向量y,包含了训练集的标签,由于octave/MATLAB中没有0的索引,数字‘0’用标签‘10’代替。

1.数据可视化

代码从X中随机选择100行,构成一个100×400的新矩阵来作图,导入的时候就将构成一张图的矩阵展开为1*400的行向量。

% Randomly select 100 data points to display
rand_indices = randperm(m);
sel = X(rand_indices(1:100), :);

displayData(sel);

吴恩达机器学习ex3_第2张图片
displayData(sel);传入一个100*400的矩阵

function [h, display_array] = displayData(X, example_width)
% Set example_width automatically if not passed in
if ~exist('example_width', 'var') || isempty(example_width) 
	example_width = round(sqrt(size(X, 2))); % example_width = 20
end

如果函数要求的example_width变量不存在,使用X列数的算术平方根来定义,我们使用该函数时并没有传入这一变量,因此example_width = 20。

% Compute rows, cols
[m n] = size(X); %m = 100; n =400
example_height = (n / example_width); % example_height = 20

% Compute number of items to display
display_rows = floor(sqrt(m)); % display_row =10
display_cols = ceil(m / display_rows); % display_cols =10

% Between images padding
pad = 1;

% Setup blank display
display_array = - ones(pad + display_rows * (example_height + pad), ...
                       pad + display_cols * (example_width + pad));

这一部分主要是一些初始化的工作

% Copy each example into a patch on the display array
curr_ex = 1;
for j = 1:display_rows % 1到10
	for i = 1:display_cols % 1到10
		if curr_ex > m,  % 不超过100
			break; 
		end
		% Copy the patch
		
		% Get the max value of the patch
		% 取 X 每一行的最大值方便后面进行按比例缩小(暂且称为标准化)
		max_val = max(abs(X(curr_ex, :)));
		% 把原先的 X 里面每行标准化以后按 20 * 20 的形式 替代 display_array 中的元素
		display_array(pad + (j - 1) * (example_height + pad) + (1:example_height), ...
		              pad + (i - 1) * (example_width + pad) + (1:example_width)) = ...
						reshape(X(curr_ex, :), example_height, example_width) / max_val;
		curr_ex = curr_ex + 1;
	end
	if curr_ex > m, 
		break; 
	end
end

这一部分的代码就是逐行逐列地将每个小图的矩阵传入display_array。举例 curr_ex = 1, i = 1, j = 1,display_array ( 1 + 0 * 21 + (1:20), 1 + 0 * 21 + (1:20))
也就是disoplay_array((2:21),(2:21)) = reshape(X(1,:), 20, 20) / max_val;这就得到图中的第一个小图‘6’。

2.向量化逻辑回归

使用one-vs-all的逻辑回归模型建立多分类器。10个类别就需要分别训练10个逻辑回归分类器。向量化的代码中不含任何循环。

2.1 向量化损失函数

首先是逻辑回归中的损失函数公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我们定义X和θ如下:
吴恩达机器学习ex3_第3张图片
我们知道训练样本有5000个,每个样本有400个“特征“”(20像素×20像素),相当于5000*400的矩阵,我们把每个样本的特征,也就是一个列向量拿出来,转置后为一个行向量,才能够和参数θ(列向量)相乘。
两个矩阵相乘可以得到:
吴恩达机器学习ex3_第4张图片

2.2 向量化梯度

逻辑回归中的梯度公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θ是一个列向量,那么每一个θ_j的梯度组成的也是一个列向量:
吴恩达机器学习ex3_第5张图片
下面说明如何得到最后一步,我们知道:
吴恩达机器学习ex3_第6张图片
这里的xi是一个向量,而h_θ(xi)-y是一个标量(一个数字),我们定义β_i = h_θ(xi)-y:
吴恩达机器学习ex3_第7张图片
上述的结论使我们可以不使用循环去计算每一个偏导数

2.3 向量化正则化逻辑回归

正则化损失函数公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正则化梯度公式:
吴恩达机器学习ex3_第8张图片
实现代码:

J = (1/m) * (-y'*log(sigmoid(X*theta)) - (1-y)'*log(1-sigmoid(X*theta))) + lambda / (2*m) * sum(theta(2:end).^2);
grad = (1/m) * X' *(sigmoid(X*theta)-y);
temp = theta; 
temp(1) = 0;   % because we don't add anything for j = 0  
grad = grad + lambda/m *temp; %(using the temp variable)

3.One-vs-all分类

下面训练多个正则化逻辑回归分类器,返回值是一个关于θ的矩阵,矩阵的每一行参数对应一个分类器,如果有K的类别,可以使用循环1到K单独训练每个分类器。
另外,使用fmincg优化。

% Some useful variables
m = size(X, 1); % 行数5000
n = size(X, 2); % 列数400

% You need to return the following variables correctly 
all_theta = zeros(num_labels, n + 1); % 10*401

% Add ones to the X data matrix
X = [ones(m, 1) X]; % 5000*401
options = optimset('GradObj', 'on', 'MaxIter', 50);
for c = 1:num_labels
  all_theta(c,:)=fmincg(@(t)(lrCostFunction(t, X, (y==c), lambda)), all_theta(c,:)', options)';
end

all_theta是一个10401的矩阵,对应10个分类器,每一行1401对应一个分类器。X是一个5000401的矩阵,因此函数中计算时需要转置为4011的列向量,得到新的401个θ参数,最终得到再转置为行向量。

4.预测

对于每一个输入,计算对应每一个分类器的概率,最终选择概率最高的那个分类器。

A = sigmoid(X * all_theta'); % 计算概率
[X, index] = max(A, [], 2); % 得到最大值以及其索引
p = index;

计算准确率

%% ================ Part 3: Predict for One-Vs-All ================

pred = predictOneVsAll(all_theta, X);

fprintf('\nTraining Set Accuracy: %f\n', mean(double(pred == y)) * 100);

和之前的练习一样,判断预测值和真实值是否相同,相同的置1,不同的置0,再用相同的个数除以总量。
吴恩达机器学习ex3_第9张图片

第二部分 神经网络

神经网络模型:
吴恩达机器学习ex3_第10张图片
该神经网络模型有三层——一个输入层,一个隐藏层,一个输出层。由于图片的尺寸是20×20,因此输出层单元就有401个(加上一个偏置单元)。
神经网络的两个参数θ_1和θ_2已经给出,该网络在第二层有25个单元,输出层有10个单元(对应10个分类)。
θ_1:25×401,θ_2:10×26.
我们只需要根据给出的神经网络编写代码:

X = [ones(m, 1) X];
z2 = X * Theta1';
a2 = sigmoid(z2);
a2 = [ones(m, 1) a2];
z3 = a2 * Theta2';
a3 = sigmoid(z3);
[X, index] = max(a3, [], 2);
p = index;

结果:
吴恩达机器学习ex3_第11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机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