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代码“交卷”金融数字化:敏捷、高效与自主性

来源 | 镭射财经(leishecaijing)

自金融业启动全面数字化转型以来,从核心系统到局部应用,均在找寻安全、效率和成本的最优解。

但数字化对金融机构的要求绝不仅仅体现在技术应用层面,更内化于业务模式的重构,即改变以往前后台分离的展业模式。这就要求技术研发必须无限接近业务场景,缩短IT与业务的距离,改变传统上下游或甲乙方的生产关系。

从金融机构数字化现状看,多数金融机构尚不能在场景前端实现科技与业务的一体化,组织管理和展业机动效率明显不足。究其根本,是传统IT开发模式不足以应对金融机构业务条线庞杂,内外管理难度大,业务迭代速度快的难题。

眼下,金融机构在核心系统之外,必须建立与之适配的敏捷开发逻辑,用更高效率、更低成本、更低风险的开发模式,完成应用和业务系统的构建和迭代,将运营效率推向极致。

那么,谁能成为金融机构实现敏捷开发和数字化转型的解题者?

“低代码将成为金融业数字化转型的必选项。” 奥哲副总裁黄杰告诉「镭射财经」,低代码模式的出现,颠覆了金融机构传统的开发协作模式,以低技术门槛赋能业务团队覆盖部门级长尾应用需求,以领域模型驱动模式赋能专业开发者高效落地核心业务开发。

低代码重构金融级能力

在大众印象里,甚至是一线开发人员,低代码就是简单的拖拉硬拽,根本无法适用于组织和业务复杂的场景。但随着产品能力的不断迭代和应用场景的丰富,低代码能力已经得到延伸。

当前,低代码开发平台能力可总结为以下三点:

第一,简单易用,开发效率倍增。和高代码开发不同,低代码降低了开发过程的复杂性,能让具备不同经验水平的开发者通过可视化建模和拖拽组件的方式快速构建业务应用,减少在重复和基础开发工作上的时间成本。根据Gartner预测,到2024年,65%的应用程序开发活动将通过低代码的方式完成。

第二,强化业务侧和IT侧的协同。华尔街日报刊出的《是时候砍掉 IT 部门了》(It’s Time to Get Rid of the IT Department)一文中曾指出,现有公司内设置专门的IT部门的组织模式,阻碍了公司的创新、敏捷、以客户为中心和数字化转型。其中的理由不乏业务部门认为IT 部门对业务需求没反应、IT部门工作成果无法跟业务绩效挂钩、IT跟不上业务的变化与创新需求等等。

这类情况的出现其实跟企业传统的开发与业务协同模式相关:通常先由业务提出需求,IT针对需求进行排期和实现。但由于双方存在认知差和信息差,「部门墙」也让彼此对任务优先级和重要性有着不同评估标准,造成的结果往往是需求长年在排期、过程阶段总是“变来变去,定不下来”或者开发出的应用与实际需求不匹配,造成企业财力物力及人力的多重损耗。

低代码则打通了业务和IT的隔阂。一方面,其低门槛的特性让业务人员无需拥有专业的技术知识,只需简单培训就能以拖拽方式独立完成部门应用的搭建,及时高效的同时「自行搭建」的应用亦更贴近实际业务。而减少了零散需求的干扰,开发人员得以更专注于核心业务系统的架构构建和开发工作。另一方面,领域模型驱动型的低代码产品,能让IT人员、业务人员共同参与到系统的建模中,并在建模的基础上开展后续应用开发工作。双方基于同一套「语言」体系交流,协作起来自然事半功倍。

第三,敏捷开发,自主创新。数据显示,低代码开发平台在代码量上至少可以节省80%,同时能敏捷响应需求变更,做到调研即开发,开发即部署,大幅缩短需求到开发再到上线部署的周期。

对国内大多数缺乏成熟经验的企业来说,相较于一上来就采购大型数字化系统,成本高昂的同时存在着一旦出错就难以调整的风险。采用低代码的方式反而是一种更好的选择,可以大幅降低试错成本,尤其在探索创新业务时。

“传统开发模式需要一周完成的工作,低代码开发平台通常一天就能做到。”黄杰表示。

以奥哲服务的某国内头部金融机构为例,以往业务部门提出需求后,从需求分析论证、开发、测试到上线,需要1到3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但在使用奥哲低代码平台后,整个周期缩短到1周左右。

可以说,低代码的功能性和易用性优势已然具备了向金融行业——这个中国数字化的第一梯队产业迈步的可能。

据了解,奥哲自2010年成立至今,已服务了众多金融企业。但早期的金融企业需求更多体现在BPM(业务流程管理)上,对业务侧和场景侧的敏捷开发感知较弱。

“但现在趋势已经很明显了,很多金融客户对敏捷开发需求激增,并已经转而升级使用奥哲提供的低代码服务。”

敏捷开发的低风险「能力组合」

在能力确认之后,另一个需要回答的问题是:低代码到底能为金融业带来什么?

IDC数据显示,目前超三分之一的中国金融企业达到了数字化转型成熟度的高阶阶段: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能应对企业面临的技术与人才等挑战,满足企业级应用快速变化的动态需求,提高金融企业的数字敏锐度和对变化的适应力,也能较大地提升应用程序开发民主化、普适化程度。

但对于绝大多数金融机构而言,在更快响应市场需求,以及监管要求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的KPI压力下,都难以真正做到数字化的全面覆盖。

其中,开发标准不统一、重复开发和应用迭代跟不上业务变化,是致使数字化难以推进的首因。

一方面,金融行业特别像银行机构,内部的技术、安全等规范和体系复杂度高,业务开发都要符合相应的框架,技术底层无法统一。开发人员必须把大量的精力放在底层平台技术上,最终导致他们的开发模式过重,应用层面敏捷性不足,开发周期长且效率非常低。

另一方面,在金融科技引领业务趋势下,数字化转型逐渐从金融机构前台业务侧向中后台管理运维侧渗透。期间,综合办公管理、业务管理数字化改造,释放了大量的长尾和核心开发需求,这对金融机构的开发效率和运维迭代效能提出更高要求,即使对于数字化投入较大的金融机构,也难完全通过自有IT团队处理。

如果依靠技术外包的方式响应开发需求,且不论自主可控和安全问题,从业务提需求外包来开发的模式本身,也存在长链条的沟通难题,最终可能造成交付不及时和应用开发烂尾。

实际上,金融行业因其监管、合规等特殊要求,对需求传递、产品设计、测试部署都有着严格的内控机制,因此产品研发周期普遍偏长。要想从整体缩短周期,提升数字迭代时效,提升开发的敏捷度是最佳切入口。

低代码正是以敏捷开发为导向,直接基于具体业务场景开发,从底层技术标准和应用扩展两个维度,将应用需求上线的时长由季缩短至天。

以奥哲旗下的云枢低代码平台为例,其为专业开发人员和一线业务人员提供低门槛的开发技能组合。

奥哲·云枢低代码平台架构

第一即是为金融机构搭建统一的开发标准,让所有人员都能基于统一研发平台开发,消解数据孤岛问题;第二能够为金融级开发提供资产市场,沉淀既往的模型和组件,再次开发时选择调用即可。金融机构得于更加高效地开发个性化应用,避免重复造轮子,从而实现成本控制和开发效率提升。

此外,在云原生架构的支撑下,奥哲·云枢支持弹性扩容,金融企业可以灵活高效地使用计算资源,提升扩展开发能力,具备与原生开发同样的个性扩展。

凭借不断迭代优化的产品能力和丰富的落地实践经验,奥哲金融行业服务版图里已囊括民生证券、华泰证券、中国建设银行、中国人寿等一众头部金融企业。

公开报道显示,有的金融机构利用奥哲·云枢低代码平台,配合RPA、自助报表分析工具,形成了超自动化平台;也有金融机构借低代码对平台进行二次赋能,打通了其他第三方平台以及业务主系统的交互。

自主可控的信创选项

价值还不仅于此。

从金融业数字化演变历程出发,上个世纪末至今,大致经历了信息化改造、互联网线上化和数字化转型。在金融业数字化转型的同时,无论是监管层面还是机构业务实际需求,自主可控、风险可控、数据安全成为金融机构的终极命题。

如今,金融IT系统的国产替代浪潮袭来,基于信创环境的应用开发,自然也面临紧迫的改造任务。金融业作为信创排头兵,近些年也在加快去IOE变革,不少金融机构已经完成了数据库等核心基础设施的国产替代。

与此同时,信创对于开发能力的要求,也对应地升至低风险、强适应、可扩展层次。这为低代码开发提出了更高标准,必须打通国产软硬件。

据了解,奥哲·云枢已经与鲲鹏CPU、麒麟系统、宝兰德等大部分国产基础软硬件实现适配。

在服务上海某头部券商公司的过程中,奥哲协助其基于云枢搭建了信创环境下的敏捷开发平台,起步阶段主要基于该平台构建门禁管理、协同办公、公文处理等后台管理侧应用,并打通了公文、合同、办公资源等多项数据,实现业务和数据的统一融合。

随着信创建设和技术发展的不断深入,该机构将基于敏捷开发平台构建更多信创应用,实现更加全面的信创数字化建设。

写在最后:

对于低代码,相较于从它现有的能力模型出发,更不如从实际的场景中寻找它的独特打开方式。这种方式不仅于敏捷开发和低风险,也更不仅于信创,更在于它在一个个场景中的流程重塑和思维创新。

需求衍生产品,产品对应数字创新。金融,是低代码的新舞台,也正在成为它自证的新战场。

你可能感兴趣的:(低代码,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