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养殖物联网系统精细管理,提升养猪场收益

今年以来,三月份肉价更是下跌严重,涨跌波动明显,整体行情处于较低价位区间,对养殖业的信心打击很大,效益微薄,无力扩充养殖规模。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养猪,能降低养殖成本又能增加效益收入?建议养殖场主在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舍得淘汰

就目前的行情,养殖收益已经上升到要拼管理出效益的地步,作为养猪场管理者,必须清楚了解钱到底花在哪里了,在投入上有倾向、有重点、有舍弃。

首先是要舍得淘汰,淘汰不健康、不合格的猪仔。出生、断奶、保育和育肥是一般出栏猪要经历的四个阶段,不同阶段,支付的养殖成本不一样。

出生时候花费在200元左右,断奶花费在280元左右,育肥、保育花费在400元左右,也就是说不合格的猪越早处理,成本越低。在实际执行中,由于饲养员舍不得淘汰,难以做到。反过来,如果发现刚出生时,低于0.9公斤不合格的猪仔就淘汰,成本只有200元,如果变成僵尸猪到育肥阶段,每头猪损失少达1000元。对养猪场来说,有20%猪肯定赚不了钱,50%的猪多保本。如果猪价行情在5.5-5.6元之间,只有30%的猪赚钱,所以需要把20%的猪处理掉。

二、精细管理

也就是收支比例,养猪场的大头花销在饲料等喂养成本上,因此需要计算下料肉比,大体上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猪只体重在25-50公斤、50-75公斤、75-100公斤、100公斤以上出售阶段的料肉比。

以养猪场一年出栏20万头计算,从存栏也就是猪只25公斤前开始算起,淘汰掉不合格猪仔后折算料肉比,成本可以下降0.1%,也就是可以节省20多元。一年下来,按料比下降0.1%计算,可以省400多万元钱。

淘汰掉不合格猪仔后,一直养殖到100公斤以上投入的料肉比是必须的,控制计算的意义不大,控制成品猪重量在合理范围之内出栏就成了重点。在于200斤-300斤跟200-250斤的料肉比,两者料肉比至少相差0.3%,如果把猪养到200-250,料肉比在3:1或3.2:1,料肉比相差不多。综合计算下来,出栏猪体重在125公斤左右,料肉比基本能够保本,甚至可以盈利。

执行这样的养殖方案,也许策略上是科学的,但在数据管理上就是个大问题,故而精细化管理的前提是对养猪场的数据采集与监测,可依靠基于物联网、无线通讯、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研发而来的智能养殖物联网系统,从养猪场的氨气、硫化氢、空气温湿度、二氧化碳等环境参数,到饮水池泵站用电量、蓄水池液位等能耗参数,再到猪只的体温、体重、步数等,最后升级到养猪场员工管理等数据,一目了然。
  智能养殖物联网系统精细管理,提升养猪场收益_第1张图片

同时集中管理、联动式调控,也能降低员工劳作强度,举个例子,环境对猪只生长的影响力不言自明,当养殖物联网系统的氨气传感器设备,监测到育雏栏中氨气含量达到28 mg/m3,明显超过在氨气在云平台设置的合理范围低于20 mg/m3,此时系统执行预设的自动控制模式,也就开启育雏栏的通风机,通风换气达到降低氨气浓度的目的,当氨气传感器再次采集到含量低于20 mg/m3时关闭通风机,整个过程不需要人工操作。当然也能在云平台设置手动、远程控制,也就是在氨气含量超标后系统发送预警信息,提示该栏管理者,管理者接收到来自云平台发送的微信、短信等信息提醒后,手动开启通风机或者登录到云平台上点击开启通风机,氨气含量达标后管理者会再次收到通知,关闭通风机即可,其他喂养、清粪等环控处理也采用同样方式。
  智能养殖物联网系统精细管理,提升养猪场收益_第2张图片

另一方面,养殖物联网系统云平台会自动记录每头猪从出生到出栏各个环节的健康状况、是否患病等数据,除了作为指导调整养殖方案的数据依据外,也是保证食品安全的一项监督与凭证,间接提升养殖场的竞争力。

如此可借助现代化科技精细化管理,联动电子测温耳标、自动称重系统等设备,精准把控养殖料肉比,方能达到降本增效。

三、员工考核

员工绩效考核,除去饲料等消耗性支出外,员工薪酬考核等也是一大部分支出。不仅要考核存活率,更应倾向于料肉比。同样借助智能养殖物联网系统,首先在云平台上根据各员工职责的不同,划分为管理、编辑、操作、只读等不同权限的群组,结合养殖场实际情况制定考核绩效,从料肉比、存活率等角度,实行一次性奖励等,尽可能挖掘员工潜力。

打造现代化的数字型养殖场,从多个角度提升养殖场的竞争力,不仅关注禽畜的数量与质量,还要结合当下行情,促进经济效益最大化。

你可能感兴趣的:(农业物联网,物联网应用,物联网,i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