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可视化是让信息表现更复杂?很多人可能错了

数据可视化,目前行业中很多人认识有些偏颇,数据可视化就是单纯认为是大屏展示、酷炫的图表,很多人仅仅是把数据可视化 作为展厅中的刚性需求而已,其实这个是对数据行业的偏见,很多人侧重于数据的表现,而非便捷的数据加工过程。

其实数据分析应该是随企业业务拓展不断变化的,那么 对数据分析侧重的点也是随之变化的,如果仅仅把数据最后的表现作为数据可视化的目标,那么这个过程仅仅是一个给领导参观表现的 MZ工程。 我们结合实际的情况来分析,数据可视化包含几个方面:

多来源的数据汇聚,多业务口、多系统、多形态

在我们日常经营地过程中,会大量产生数据,可能是来源于日常系统的业务数据、也可能是来源于人事的考勤记录、甚至来源于市场人员的手工台账,那么这些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的输入如何汇总?这里可以使用JVS-数据智仓,支持多数据库、多数据源的操作,可以自定义数据的来源,手动添加,可以导入excel、可以调用外部数据等。在线体验demo:​​http://frame.bctools.cn/​​
开源地址:https://gitee.com/software-mi...

形成的数据来源支持定时同步,刷新周期自主可控,保持数据的有效性。可视化的低门槛加工,让真正需要分析数据的人可以自助、便捷的各取所需。
这个过程最好是能让业务管理者或者经营者都能实现,操作的门槛不能太高,实施的代价不能太大,因为如果我们要做一个分析,结果发现需要先周立项,走采购,走乙方开发,最后验收,等等过程,那么这个分析的价值是否能把研发的成本覆盖掉?
所以,做数据分析的操作要像EXCEL一样低门槛,低成本,能1个小时掌握大致的操作。

 

数据的应用与表达尽量贴切,能提供多种的数据表达形态

这一个点不仅仅是看起来好看,领导可以参观,数据表达是需要根据企业的管理手段不断调整,业务支撑是核心本质。
应该是将数据分析的结果转化为业务价值,例如,我们做了一个成本分析的趋势,那么是否能支持最应该控制成本低的关键环节呢?如果经营者制定了控制手段,并且执行了,怎么衡量这个控制手段是否有效?
那么,如果是我来做这个分析,我可能会做如下几个步骤:

  • 成本的构成,先做一个横向对比分析,对比哪些环节的成本如何,切趋势如何?
  • 在做不同类型的成本与应收的趋势对比图,判断哪些成本与应收是正相关的?
  • 再分析与应收无关的成本进行明细分析?确定成本控制的优先级, 并且制定衡量控制效果的数据统计。
  • 经过一段时间再根据汇总统计的数据判断控制效果。

你可能感兴趣的:(前端编辑器gitgith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