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十年时间里,中国在智能电动汽车行业下了巨大的「赌注」,整个行业及其背后快速成长的本地化产业链生态系统成为新一轮汽车产业增长的新引擎。
与此同时,电动化、智能化技术的国产化突围,也让整个中国本土汽车产业链获得了领先的竞争优势。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今年1-10月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达到44.75%,其中,部分月度市场份额超过47%,逼近50%大关。同时,新能源汽车细分市场,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更是高达82.69%,遥遥领先。
在自主品牌+新能源双重市场红利驱动下,智能化也成为另一个热点标签。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10月中国市场乘用车标配(智能驾驶+智能座舱+OTA)前装搭载率达到17.99%,而上年同期仅为8.59%;预计,2025年这个数字将突破50%。
从历史发展来看,欧洲、美国和日本的汽车制造商在品牌、规模和技术上一直主导着传统燃油车市场。如今,从燃油车到电动车的快速转变,为新来者以及快速转型升级的自主品牌提供了几十年一遇的机会,这与中国智能手机的崛起和传统外资品牌几乎垄断的功能机市场衰落极其相似。
而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下一步,智能化、全球化无疑是明确的目标。我们可以预见的是,中国的智能电动汽车品牌将逐步进入全球市场,成为全球品牌的有力竞争者。而中国的智能化相关核心软硬件供应商,也将具备与传统零部件巨头抗衡的能力。
过去三年时间,中国本土供应商正在陆续进入乘用车前装量产赛道,部分企业实现了从0到1的量产突围。而一些领跑的本土供应商,甚至已经进入规模化上车的新阶段。
市场红利背后的客户选择
“得益于中国汽车智能化快速发展的浪潮,智能驾驶行业的发展也必将经历辅助驾驶渗透率提升、自动驾驶方案成熟、自动驾驶生态完善三个阶段。”在福瑞泰克创始人、董事长张林看来,电动化的超预期增长和本土化供应链乘势而上,也带动智能化产业链相向而行。
2022年11月28日,福瑞泰克宣布完成近亿美元B轮融资。按照计划,本轮募得资金将主要用于巩固公司在量产高阶智能驾驶领域的头部地位,夯实公司核心技术与研发新一代产品,优化供应链不断推进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
福瑞泰克自动化产线
要知道,这是在全球经济处于不确定性、车市仍处于负增长周期、美股自动驾驶公司市值普遍「断崖式」下跌的大背景下,中国本土智能驾驶供应商又一次得到资本市场的认可。
比如,在小米集团产业投资部执行董事郑岩看来,2022年是一个相对「冷」的大环境,投资机构的出手都比较谨慎,尤其是在已经呈现「泡沫化」的智能驾驶赛道更加谨慎。与此同时,智能化相关的二级市场上市公司的估值已经出现与一级市场的「倒挂」现象。
这意味着,「企业真正服务哪些客户(车企),这些客户对应多少的量」,成为资本市场对智能驾驶公司的评判标准。而这背后,有两个非常明确的要素:产品线的丰富度以及软硬全栈能力。
以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跟踪的过去五年中国乘用车市场前装量产数据来看,不管是传感器,还是智能驾驶系统方案,头部企业的市场份额很难超过30-40%这个指标线。
原因是,一方面车企要保证供应链的安全,A点、B点甚至是C点供应商备份,是整个行业的常态。另一方面,新车从规划到上市的周期越来越短,导致系统供应商在短期内的项目数量受到限制。
而对于供应商来说,更为灵活的业务组合、标准化的产品平台以及客户选择,变得至关重要。同时,提前布局海外市场,也成为企业规模化的战略抉择。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底,福瑞泰克合作的车企品牌已经超过40家,合作车型超过100款,2022年量产上车规模将超过100万套。按照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给出的数据评估,年交付超100万套,意味着供应商已经进入领跑的第一梯队赛道。
而从客户来看,该公司已经合作的乘用车品牌包括红旗、东风、长安、北汽、上汽通用五菱、上汽大通、比亚迪、吉利、领克、极氪、问界、哪吒等,都是自带强劲销量的明星品牌。
其中,比亚迪、长安、吉利、上汽通用五菱都是年销超过百万辆的自主品牌;极氪、问界、哪吒则是近年来快速上升的新能源赛道头部品牌。而在智能化搭载方面,这些品牌也同样领跑市场。
以比亚迪为例,今年1-10月,基础入门级L2搭载量超过60万辆,排名新能源汽车品牌的榜首。而在此之前,博世、Veoneeer、大陆集团、采埃孚是比亚迪的主要智驾系统供应商。从今年开始,包括福瑞泰克等多家国产系统供应商正在进入替代周期。
此前,曾有投资机构这样评价福瑞泰克:公司对于主机厂需求的把控、对主机厂客户能力以及内部体系的深刻认知,是投资人眼中福瑞泰克有别于其他公司的最大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