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首发!空气悬挂前装搭载率破1%,明年冲刺70万套

新能源+智能化的合力变革,带动汽车行业进入新的发展周期:如何进一步提升整车轻量化、驾驶和乘坐的安全和体验。这其中,乘用车悬挂系统也在发生新的变化。

此前,除了传统固定式金属螺旋弹簧悬挂,主动悬架系统的前装上车主要是CDC主动液力悬挂和MRC电磁悬架两种;其中,CDC通过电子液力阀智能调节减震器舒适和运动的软硬特性,MRC则是通过传感器实时收集车辆与路面的信息,高频控制电磁减震器的阻尼,带来平稳舒适的感受。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今年1-11月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前装标配CDC或MRC(不含空气悬架)交付上险为66.21万辆,其中MRC不到2万辆。

而和CDC、MRC(也可以被归类为半主动悬挂)不同的是,空气悬架系统同时具有调节车身高低和改变阻尼的能力,此外,总成构成更为复杂,包括空气弹簧、导向机构、高度控制阀、减振器、横向稳定杆和控制系统等。

三者相比较,空气悬挂通常是指空气弹簧,用来取代机械弹簧。而CDC和MRC主要侧重于阻尼可调;比如前者是电可调的避震,具体是通过电信号调节油阻尼阀门的开度来实现对阻尼的连续调节,来改变避震的软硬。MRC则是通过电磁感应实现阻尼的连续可调,响应速度比CDC更快。

而空气悬挂带来最直接的功能体验就是车身高度可调。同时,相较于传统悬架系统的金属件,空气悬挂系统能够有效减轻重量,从而提升新能源车的续航里程。

比如,当车速达到120km/h以上时,空气悬架系统会将车身降低以改善空气动力学性能,增强车辆的稳定性;经过颠簸路面时,控制单元以悬挂变软来提高减震效果。同时,结合更多的传感器数据和路面感知能力,魔毯智能空气悬挂系统也成为新的高阶细分赛道。

目前,空气悬挂(通常都会配置CDC连续减震控制系统)也已经开始成为前装市场的热点。在中国市场,已经有多个品牌的车型搭载类似系统,实现车身高度调整和阻尼调整的功能。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今年1-11月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前装标配空悬总成系统交付上险为22.65万辆,同比上年同期增长130.65%;前装标配搭载率为1.30%。

数据首发!空气悬挂前装搭载率破1%,明年冲刺70万套_第1张图片

目前,空气悬挂的核心部件主要包括空气弹簧、空气供给单元、减震器、控制系统ECU,整体成本在1-1.5万元左右;而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国产供应商切入市场,各个部件成本仍在持续下降。

其中,在空气弹簧部分,威巴克和大陆集团排名市场份额前两位,合计占有近8成的市场份额,保隆科技、孔辉科技、德国AMK(中鼎股份全资控股)位列3-5位。这也是国产化最先实现规模化突围的空气悬架细分产品线。

而在空气供给单元部分,德国AMK、采埃孚、大陆集团三家占据主要份额。其中,采埃孚已经实现空压机在中国的本地化生产,今年11月完成了第一条双缸空气压缩机产线的释放,明年会通过对现有产线进行技术改造来继续提升产能。

此外,2021年5月,大陆汽车电子系统常熟工厂正式投入运营,也是该公司电子悬架系统在中国的研发和生产基地。新工厂第一期共有6条产线,生产组装空气悬架模块和空气供给系统,年产能20万套。

而作为空气悬架与智能驾驶系统的融合,魔毯悬架功能也是中国本土供应商具备市场领跑机会的另一条路径。比如,保隆科技已经是国内具备横跨底盘悬挂系统与智驾量产能力的供应商。

2022年,保隆科技除了空悬系统中价值最大的空气弹簧,空悬控制器研发成功并获得定点,并在空气供给单元、悬架高度传感器、前向预瞄系统(魔毯)获得多个前装项目定点。

保隆科技开发研制的“魔毯”路面预瞄系统,是双目立体视觉系统与主动悬架系统结合而实现的“魔毯”垂向控制技术。通过将感知目标融合信息数据传递给CDC主动悬架系统,从而调整悬挂的高度、底盘动力、轮胎抓地力等参数。

按照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给出的预测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市场乘用车前装标配空悬总成系统交付上险预计有望冲刺70万套规模。

而目前来看,存在的变量因素主要是成本下降空间。数据显示,今年1-11月,提供空气悬架选装的车型交付也达到了9.29万辆,相当于标配量的近4成。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