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技术经济学(南邮储成祥)

目录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研究的对象、任务与内容

一、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二、技术经济学的任务

三、技术经济分析的内容

第二节 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原理

第三节   经济效益与经济效果指标

一、经济效果的定义

二、劳动耗费与使用价值

三、经济效果考核条件和表达的形式

四、经济效益的定义

五、评价指标设置的原则

六、评价指标的设置

第四节  技术经济评价的种类、步骤

一、技术经济评价的种类

二、技术经济评价的步骤

第五节  技术经济评价须考虑的几种关系

一、基于通信生产经济特征的关系

二 、几个基本关系

第二章  技术经济预测

第一节  预测的基本概念

一、预测的特点

二、预测的分类

第二节 定性预测方法

一、特尔菲法

二、主观概率法、经验估计法、订货法

第三节 定量预测法

一、趋势外推法

二、因果分析法

第三章   资金时间价值及其等值换算

第一节  资金时间价值的概念

第二节  资金时间价值换算

一、现金流量

二、计息方式

三、几种典型的现金流量

四、等值换算

第三节  资金时间价值换算举例

一、等额年金计算

二、一次支付复利的计算

第四节  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一、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第一节  技术方案的基本经济要素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研究的对象、任务与内容

一、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技术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应用经济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我国技术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经济学科,是在70年代末期形成的。由于其与经济建设关系十分密切,因而自产生后发展迅速,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在应用研究方面。如今,学科体系日趋成熟,已成为一门十分重要的、为科学决策提供理论依据的方法论科学。

技术经济学以研究为达到预定目标而可能被采用的各种技术方案、技术政策、技术措施的经济效果,并通过分析、计算、比较、评价,从而选择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的最优工程技术方案。

第一,该经济分析不是研究工程技术本身,而是研究工程技术应用的经济效果。

第二、技术经济分析不是笼统地研究经济效果,也不是研究影响效果的一切因素,而是研究所拟采用的技术方案的经济效果。

第三、进行技术经济研究,要求对达到同一工程建设项目拟定多个行动方案,这样才存在比较的基础。

二、技术经济学的任务

主要任务是研究各种方案经济评价的理论和方法,以指导人们合理调节经济系统和技术系统之间的能量和物质交换,用最小的劳动和物质消耗来实现这种变换。

首先,它必须研究各种技术方案经济评价共同的理论基础和方法基础,使产品设计、生产执行和管理部门等从实际出发解决有关的技术经济问题。

其次,它必须为解决错综复杂的综合性很强的重大技术经济问题提出科学结论和合理建议,供企业决策层决策时参考。

三、技术经济分析的内容

技术经济分析的研究内容相当广泛,经济整体及各行各业都有需要研究的技术经济问题。

所以,技术经济分析的主要内容是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各种技术政策、工程项目设计、生产方案的经济效果进行科学计算、比较和论证。它既包含宏观经济也包括微观经济,它不限于仅研究具体技术经济效果,而应扩展到研究与技术相联系的各种经济问题,即研究广义的技术与经济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原理

技术经济分析的目的在于作出决策,完善的决策是由两部分内容组成:提供某种特定目标要求的所有可供选择的行动路线;从所有备选方案中选定一种最好的行动路线。

备选方案指为特定目标所涉及的具体技术手段。比如,为建某个工厂,对设计规模及座落位置的选择;为扩建某生产线,对采取的工艺技术、设备、原材料等的选择等等。以上各种行为方案均涉及每项技术手段的实际技术条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能实现的功能及经济性等。

企业选择的原则:

1)资源合理配置;              2)股东利益最大化;

3)员工利益最大化;          4)消费者至上;            5)利润最大化。

需要注意,技术方案的经济准则不仅在综合衡量和评价技术方案时非常必要,而且当不同的技术方案都能满足其他各方面的要求和标准时,经济准则在技术方案取舍中起到决定作用。所以经济准则是技术方案评价和选择的主要准则。

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必须使各个备选方案具有可比较的基础,也就是说方案之间要具有可比性。在进行各方案比较时,必须具备四个可比条件:

满足需要上的可比性、满足消耗上的可比性、满足价格上的可比性和满足时间上的可比性。

1)满足需要的可比性。首先应以它的净产量(即可提供的、满足社会需要的)为基础;质量要相同;同质条件下产出不等进行比较时,要进行处理。

2)满足耗费的可比性。必须从整个社会和国民经济整体出发,从全部消耗观点即系统的观点出发进行综合考虑。

3)满足价格的可比性。价格指标可从两个方面影响技术经济分析工作的正确性:价格水平本身是否合理;所选用的价格是否恰当。

4)满足时间的可比性。资源投入和产出的时间;服务期的长短。

第三节   经济效益与经济效果指标

一、经济效果的定义

经济效果是指人们在实践活动中,首先是生产活动中工程项目新的成果与新消耗劳动量的比较,通常经济效果也作产出与投入的比较。

人们从事一切经济活动都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经济行为,都是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上或其它方面的需要。要满足这种需要必须耗费一定的劳动,包括活劳动和物化劳动。与劳动消耗相联系的经济活动就存在着经济效果的大小问题。

对物质生产领域中的经济效果问题的研究是最基本最重要的部分。

二、劳动耗费与使用价值

1)什么是劳动耗费

劳动耗费包括劳动的直接消耗和劳动占用两大部分,劳动直接消耗是指各种各样的费用或消耗,比如工程建设中的资金支出,人力的消耗、物资的消耗、燃料动力消耗、自然资源的消耗等等,总称为活劳动和物化劳动消耗。因为资金是物资的价值形态,而物资是物化劳动的结晶,至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要以个人劳动的支出为媒介,所以劳动的直接消耗是根本的。

2)什么是使用价值

企业从事物质生产的目的是满足社会的需要,劳动者通过生产中的消耗所创造的是用来满足社会需要的产品,或者是直接用来满足社会需要的劳务,所以,劳动者在经济活动中生产的是社会需要的使用价值和有用效果。

三、经济效果考核条件和表达的形式

经济效果考核有以下两大方面:

第一,在既定的目标或既定的任务条件下,如何充分而合理地利用和节约有限的时间、人力、物力、财力,用最少的劳动耗费完成期望目标或任务。

其次,在有限的时间、人力、物力、财力条件下如何充分而合理地加以节约和利用,使它发挥最大使用价值的效能,以便满足目标和任务的要求。

用公式表示:

E=V/C

式中:E为技术方案的综合经济效果;V为技术方案的使用价值或有用成果;

      C为技术方案的社会劳动消耗。

四、经济效益的定义

经济效益的定义在经济上有效益,既在生产、效换、分配和消费等经济活动过程中产生了有益的成果。它是一个量的概念,应该用量的大小来表示其得益的程度。如果没有得益,反而亏损,所产生的便是负经济效益。从定义可知经济效益是所得与所耗之差,用公式表示即:

经济效益 = 所得 所耗

五、评价指标设置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指标的设置必须同技术经济范畴的科学涵义相一致;指标的数量应取决于实际经济部门的需要和理论研究的完善程度。指标概念要科学、涵义要确切,计算范围要明确,计算方法要简明。

2)实用性原则

指标与指标体系是设置应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计划水平、统计水平、管理水平的要求,要切实可行,要尽可能地与统计口径、会计核算的指标相一致。

3)可比性原则

指标和指标体系的设计要符合统计数据的可比性,要注意将不可比的因素转化为可比因素,并尽可能地与国内外同行业的指标相一致,以便找出差距,正确决策。

六、评价指标的设置

1)反映投入的指标

一次性投入指标: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产投资等;销售过程中的投入。

经常性投入指标:运营成本包括设备维修、原材料及辅助材料、工资、低值易耗等。

2)反映产出的指标

评价技术方案的产出指标可从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方面来衡量。

①从使用价值来衡量产出

这类指标包括:产品数量(业务量)指标,产品品种指标,产品质量指标,服务质量指标等。

②从价值来衡量产出

这类指标包括:销售收入指标,收益(盈利)指标,利润指标,利税指标等。

3)反映投资方向的指标

① 逐年形成的固定资产增长与业务量(产销量)增长的比例;

② 投资转化成固定资产的比重;

③ 回收投资所需年限。

4)反映项目进度的指标

主要包括项目的建设期、试产期和达产期等指标。

5)综合反映经济效果和经济效益的指标

这类指标一般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来反映:

①静态评价指标

主要包括:各种静态投资回收期,投资效果系数,投资总费用、折合费用,贷款偿还期等;

②动态评价指标

主要包括:净现值,净现值指数,内部收益率,交叉利率,动态投资回收期等。

第四节  技术经济评价的种类、步骤

一、技术经济评价的种类

1)国民经济评价

国民经济评价是将国民经济作为一个整体来确定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所计算的是一个项目的国民收入,表现为全社会的利益。在进行评价时其收益除包括企业利润外,还应包括职工工资、税收、银行利息、固定资产占用费和流动资产占用费。

2)财务评价

财务评价也称企业经济评价,是一种微观经济评价。即从企业的角度按照现行市场价格研究项目的可行性,并对项目的筹措资金的方式进行分析。财务评价计算的是一个项目的企业利润,使用的是国内市场价格。

国民经济评价和财务评价不是相互对立而是互为补充的关系,一般有一下四种可能组合:

一是两者均可行;

二是两者均不可行;

三是国民经济评价可行,而财务评价不可行;

四是财务评价可行,而国民经济评价不可行。

进行项目的财务评价的目的是利润最大化;进行国民经济评价的目的是使有限资源得到最优配置;而进行社会评价的目的是改进收入分配,对国民收入在空间和时间上进行最合理的分配。

在对各种可能的方案进行评价比较和选择时,还要对方案执行后可能产生的后果和负面影响进行估计,并进行预防措施的研究,尽可能做到防患于未然。这种分析称为防范分析。

二、技术经济评价的步骤

1)发现和确定问题并提出总目标

要评价经济活动的效果需要有明确的任务和目标。要使目标建立在合理的基础之上,须照顾到以下关系:近期和远期、局部和全局、宏观和微观。确定目标非常关键。

2)建立各种可能的技术方案

为了完成确定的目标任务,应提出各种可行的方案。这就要求在获得信息的情况下,进行经济预测,这是建立方案的必要条件。在建立方案时既不能把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遗漏掉,也不能把不切实际的方案罗列其中。

3)分析利弊

分析所提出的各种技术方案在技术经济方面内部和外部的利弊关系及其各种原因。

4)确定经济指标

建立各种可能的技术方案的经济指标,为其他各种参变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建立相应的经济公式。

5)计算求解。

6)对各种可能的技术方案进行综合经济评价。

通过定性核定量的计算、分析、论证和评价,选出经济上最合理的技术方案。

第五节  技术经济评价须考虑的几种关系

一、基于通信生产经济特征的关系

1)营业收入与自有收入的关系

2)生产成本与投资方向的关系

3)生产消费合一与通信产品质量的关系

二 、几个基本关系

1)微观与宏观结合,以宏观为主

2)技术与经济结合,以经济为主

3)定性与定量结合,以定量为主

4)静态与动态结合,以动态为主

 

第二章  技术经济预测

第一节  预测的基本概念

科学的预测是对技术经济方案进行正确决策的前提。

要对未来事件作出准确的预测,必须对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自然环境的发展规律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且还要掌握科学的预测技术。

所谓预测就是利用事物发展的历史资料,结合其发展的现状,运用科学的方法手段、人的主观经验,对事物未来的发展态势或可能达到的水平进行估算和推测的过程。

一、预测的特点

① 科学性

预测虽然是对未来进行估算和测定,但它不是未卜先知,而是立足于过去和现在而推测未来,利用客观资料与条件,主观的经验与教训,演变的逻辑与推断,来寻求事物的发展趋势。预测反映了事物发展的规律性,是具有科学性的。

② 近似性

预测是在事件发生之前进行的,由于事物的发展不会是简单的重复,在环境复杂,因素多变的情况下,事先预测与推测的结果又往往与将要发生的实际结果存在一定偏差,因而预测具有近似的性质。

③ 局限性

有关预测对象往往受到外部各种因子的制约,加上人们对未来事件的认识总会有一定的局限性,或者掌握的不全面、不准确,或者是对复杂事件进行预测时,为建立模型而简化了一些因素和条例,甚至作出必要的假设,致使预测结果往往不能表达事物发展的全部,因而预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④ 艺术性

预测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预测者的经验,主观能动性,深刻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这是一种取决于实践经验的艺术。

每一个经验丰富的预测专家,在对同一企业的产品结构、质量、价格、产量需求等一系列问题的预测上都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所以,预测不能简单地依赖于几个数学公式,而是一种必须重视运用取自实践经验的艺术。

二、预测的分类

1从大的方面来说,经济预测是为制定国民经济规划、经济及社会发展计划和经济政策服务的。它包括下面几方面的内容:

① 预测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景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② 预测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状况;

③ 预测最终产品的需要量及各非生产性的社会需要;

④ 预测再生产的社会条件;

⑤ 预测财政、信贷、价格、税收等变动对社会生产和市场供需的影响。

2对于一企业来说,预测是搞好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其内容有:

① 销售预测。包括现有产品需要的预测和新产品的预测,既包括国内市场,也包括国际市场行情的预测;

② 原材料预测。包括本个业需要的原、材料及各种中间产品预测;

③ 设备投资预测。对设备更新或扩大再生产的投资做出技术经济预测;

④ 人力预测。预测本企业需要人力的情况。

3经济预测的时间是一个重要问题,一般地说,预测的时间愈长,难度就愈大。对企业而言,预测按时间长短可分为以下几种:

① 短期预测。预测的时间为1-3年;

② 中期预测。预测的时间为3-8年;

③ 长期预测。预测的时间为8年以上。

第二节 定性预测方法

在经济活动中,某种事件未来可能出现的状态直接受到各种难以定量化或数据资料不易获得的相关因素的影响,于是,人们只能借助于过去的经验,少量的数据,主观的判断来预测其发展趋势,这种预测方法就叫做定性预测。

一、特尔菲法

特尔菲法是在专家个人判断和专家会议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预测方法。

具体做法是:由主持预测的机构事先选定约若干位该领域的专家,先将所要预测的问题和有关背景材料,用通信的方式提供给专家们,然后将专家们答复的各种意见加以综合,归纳和整理再反馈给专家,进一步征询意见,如此反复多次,直至专家们的意见渐趋一致,方可作为预测的根据。这种方法费用不高,适用性强,目前已被国内外,各部门广泛采用,很有成效。

特尔菲法使用的系统程序:

1.先拟定调查提纲,向专家们提供背景材料,内容包括预测目标,预测期限,征询表填写方法,要求与希望等。

2.选定一份参加预测的专家名单,组成专家调查组,专家小组的结构应具有能全面考虑预测事件的能力。专家小组的人数应根据预测事件的性质和要求解决问题的大小而定,人数可由几十人到一、二百人。一般以20-50人为宜。

3.以通信的形式向专家小组成员邮寄一份征询表(或叫意见调查表),在征询表里不带有倾向性的内容,让专家们各自独立自由地进行判断。然后把寄回来的意见综合起来,经过统计处理后再寄回给各位专家,请他们在了解集体意见的分布情况与对某些特殊意见的理由说明之后,再做第二次修正性的判断(允许专家坚持或改变原来的看法)。如此轮番征询意见数次,直到专家们的意见大致相近为止。

4.对专家的预测进行处理,最后得出预结论。处理包括数据处理和工作结果两部分。

 

特尔菲法的主要特点是匿名和有控制的反馈,由于它是建立在专家主观经验基础上的预测,因而适合于客观交流不足或用其他方法难以进行的预测,如科学技术预测或经济的长期预测以及社会发展等大趋势的预测。

二、主观概率法、经验估计法、订货法

1.主观概率法

用数值来表明本人对事件发生的可能程度的判断。例如,要预测某一事件发生在小的可能性,就先调一组专家的主观概率预测的百分数,然后相加求其平均值,就是该事件可能发生的预测概率的百分数,可用下式表示:

式中:P 为事件预测概率的平均值;Pii专家的主观预测概率;

      m为参加预测的专家人数。

P值越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大。

2.经验估计法

主要凭主管人员的经验与判断能力来进行预测的一种定性预测方法。若主管人员经验丰富,知识广博,则其预测的结果往往比较符合实际,否则,这种方法预测结果的误差较大。

3.订货法

是通过广泛预订货的方法来预测市场需求的一种预测方法,在使用时企业必须根据自己以往的销售情况,对订货量打一折扣,以免发生失误。

第三节 定量预测法

定量预测就是利用统计资料,借助于数学模型所进行的一种量化分析预测方法。

定量预测的方法有许多种类,本节主要介绍的预测方法有趋势外推法、因果分析法等。

一、趋势外推法

这种方法是利用事物发展的惯性原理,按时间顺序的趋势外推至将来,以预测今后一段时间的发展趋势和可能达至的发展水平。

1)直线趋势法

其数学模型为:

y = a + bt

式中:y为预测值;t为时间变量;ab为常数。

2)二次曲线趋势法

其数学模型为:

y=a+bt+ct^2

式中:y为预测值;t为时间变量;abc为常数。

3)指数(对数)趋势法

其数学模型为:

y=a×bt

式中:y为预测值;t为时间变量;ab为常数。

二、因果分析法

用分析的手段找出影响预测对象发展变化的各种因素,并研究各因素之间的内部联系,再以数学模型表示它们的因果关系,从而预测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这就是因果分析法。在这里常用的方法有回归法、经济计量模型法和投入产出法。

1)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一个原因对应于一种结果的问题,称为单因素因果关系,这种情况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并不常见。但是,由于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简单明了,容易找到它们之间作的规律性,也容易对结果进行预测,所以人们常常想办法把变化的原因简化为单因素问题然后再进行预测。

一元线性回归的数学模型:

y = a + bx

式中:y为预测目标值;a为系数;b为回归系数;x为影响因素。

2)经济计量模型

一个回归模型所反映的只是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制约关系,而因变量对自变量的反馈作用及自变量之间的关系却没有得到反映。而且,一个回归模型只能用于单个目标的预测,而经济计量模型,则是用一组联立方程来描述各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求解联立方程可以得到一系列需要预测的数据。常用于宏观预测。

经济计量模型中的各方程式,可以是根据统计资料计算得到的回归方程,也可以是根据定义列出的方程,还可以是用投入产出法得到的方程。

【期末复习】技术经济学(南邮储成祥)_第1张图片

式中:C为个人消费;I为私人国内投资;T为纳税额;Y为国内生产总值;G为政府支出。

第三章   资金时间价值及其等值换算

第一节  资金时间价值的概念

所谓资金的时间价值是指一定量资金在生产流通过程中,经过一定时间所产生的新价值。

注意:第一资金要参加生产流通过程;第二这笔资金要经历一段时间,这是资金产生时间价值的两个必要条件,我们说这是必要条件。

作为资金的时间价值,其存在的条件是:

(1)商品货币关系的存在和发展,劳动产品在维持费用后形成剩余。

(2)货币借贷关系的存在,货币的所有权的使用的分离。

我国市场经济中的商品、货币、价值等范畴依然存在;同时货币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不统一,不论国有企业或各种形式的合资、私营、民营企业中,这种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普遍存在。

西方经济学者分析资金的时间价值基于两种理论,一是 “流动偏好说”,二是“时间偏好说”。

前者认为支付利息是使用资金付出的代价,而后者认为利息是补偿时间的损失。即人们对当前一定质量、数量的财物与以后同样质量、数量的财物的估价是有差异的,对前者估价大于后者。显然,这种解释是表面的,没有道出问题的本质。

第二节  资金时间价值换算

一、现金流量

【期末复习】技术经济学(南邮储成祥)_第2张图片

二、计息方式

1.利息、利率

利息是借款人付给贷款人的报酬。

利率是单位时间内,利息和本金的比例。

2.单利和复利

单利就是以最初存入的本金为基数计息。

S=P+P×i×n 

式中:S为本利和;P为本金;i为利率;n为计息周期数。

复利就是以前一个周期的本利和为基数计息。

S=P(1+i)^n 

三、几种典型的现金流量

1.现值(Present Worth

或称现时值,用PW表示。

2.等额年金(Annual Cost

或称等年值,用AC表示。

3.期值(Future Worth

或称终值,用FW表示。

【期末复习】技术经济学(南邮储成祥)_第3张图片

四、等值换算

1.PF

FW=PW(1+i)n 

(1+i)n  用(f/p,i,n)  表示,称终值系数;

2.FP

PW=FW(1+i)-n 

(1+i)-n  用(p/f,i,n)  表示,称贴现系数;

3.AF

FW=AC[(1+i)n-1] / i 

[(1+i)n-1] / i  用(f/a,i,n)  表示,称多次支付终值系数;

4.FA

AC=FW×i /[(1+i)n-1] 

i /[(1+i)n-1]  用(a/f,i,n)  表示,称偿债基金系数;

5.AP

PW=AC [1+in-1] / [i× (1+i)n] 

[1+in-1] / [i× (1+i)n]  用(p/a,i,n)  表示,称多次支付现值系数;

6.PA

AC=PW 1+in/[1+in-1]  

1+in/[1+in-1]  用(a/p,i,n)  表示,称基金还原系数。

【期末复习】技术经济学(南邮储成祥)_第4张图片

第三节  资金时间价值换算举例

一、等额年金计算

1)期初年金的计算

 某通信工程基建5年,于每年初投资100万元,利率10%,计算投资期初的现值及第五年末的未来值。

2)延期年金的计算

 某厂计划将一批技术改造资金存入银行,利率5%,供第六、七、八三年技术改造使用,每年年初要保证技术改造费用2000万元,问现在应存入多少资金。

3)永续年金的计算

永续年金指一个均匀序列,该序列中的付款要发生无穷多次。

例  每年支付额为A,利率为i,永远支付下去,问现在应存入资金若干。

二、一次支付复利的计算

  为使现在的1000元变成2000元,在利率为5%时,需多少年?

  某项目投资3000万元,五年后可回收5000万元,该项目投资的报酬率为若干?

第四节  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一、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复利计算中,当计息周期与付息周期不一致时,即计息周期短于付息周期时,就产生名义利率和实利率的问题。

名义利率就是计息周期利率与付息周期内的计息周期数之乘积。

 当付息周期为一年,计息周期为月,计息周期数为12,若月利率为1%,则年名义利率为1%×12=12%。

名义利率=周期利率×计息周期数

若将付息周期内利息再生因素考虑在内所计算出来的利率称为实际利率。如上例,年实际利率为(1+1%)12-1=12.68%。显然,实际利率要比名义利率大。而且付息周期内的计算周期越多,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之差也越大。

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式中:i为实际利率;r为名义利率;m为付息周期中的计息周期数;

      r/m为计息周期利率。

证明:将每期周期利率r/m代入普通复利公式得m次计息后的本利和为:

实际利率为:

可以看出,当m=1,即一年中只计息一次。则i=r,名义利率即实际利率;

m>1,实际利率大于名义利率。

将上式展开,则

【期末复习】技术经济学(南邮储成祥)_第5张图片

某企业投资1000万元,时间5年,年投资收益率为8%,试按年、季和连续复利三种方式计算其未来值。

【期末复习】技术经济学(南邮储成祥)_第6张图片

第四章   技术经济静态评价方法

无论是进行经济的静态评价还是动态评价都必须对诸如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金投资)、成本(产品成本、经营成本)、收入、收益、利润等这样一些概念加以明确,这将有利于我们进行技术方案的分析评价。

第一节  技术方案的基本经济要素

对技术方案的经济性评价,首先是从该技术方案在整个项目的寿命期内所产生的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开始的。

现金流量反映了项目寿命期内资金的流入流出的运动过程。它以投资、成本、利润、税金等基本经济要素作为计算基础

一、投资及相关概念

1)什么是投资

特定的经济活动,即为将来获得收益或规避风险而进行的资金投放活动,或者是为了保证建设项目正常投产运行而投入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过程。

【期末复习】技术经济学(南邮储成祥)_第7张图片

总投资中除了上述形成固定资产的投资外还包括投资产前支出,投入铺底流动资金。流动资金是指供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周转使用的资金,即用于购买原材料、商品物资及支付工资等方面的资金。

2)投资项目计算期确定的方法有三种,原则是根据需要和可能确定,一般包括建设期、试产期和达产期。

3)折旧与净残值

折旧是对投资所形成固定资产在折旧期内的价值分摊的一种方法。

净残值是固定资产退出生产活动(报废)时的残余价值在扣除拆卸、运费后的净值。

二、产品成本

产品成本有总成本和经营成本之分。

(一)总成本

总成本,是指建设目投产交付使用后,企业耗费在产品生产和销售上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货币表现,包括生产成本和销售费用。主要包括以下各项:

1、制造产品耗用的各种原料、材料和外购半成品;

2、制造产品耗用的燃料和动力;

3、生产工人、管理人员的工资和按规定提取的职工福利费;

4、按规定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费及中小修理费;

5、按规定应计入产品成本的低值易耗品购置费。

(二)经营成本

经营成本是指项目经营过程中实际发生的成本,在现金流量计算中常用“经营成本”的概念,它与“总成本”之间的关系用计算式表达如下:

经营成本 = 总成本 折旧(车间一级)和摊销费 流动资金借款利息

经营成本之所以做这样的扣除是因为:

第一,经营成本是反映项目在建设和生产服务年限内的现金流出,折旧、摊销费均属于非现金支出。

第二,按现行规定,流动资金利息包括在期间成本的财务费用中,但在现金流量计算时,流动资金利息应与固定资产投资借款利息一并列入“借款利息支付”项中。

三、利润、盈利

1.利润是指企业经营收益,是企业销售收入和扣除产品总成本和税金之后的余额,即企业的销售利润,常常作纯利润。用算式表达如下:

销售利润 = 销售收入 产品成本 销售税金

2.盈利是出现在现金流量计算中的一个概念,是指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实际收益,即生产中产生的净现金流入(收入)。盈利额以下式表达:

企业盈利 = 销售收入 经营成本 税金

第二节   投资回收期、投资效果系数

一、绝对投资回收期(N)

用方案的净现金流量或利润回收投资所需要的时间(年限)。

【期末复习】技术经济学(南邮储成祥)_第8张图片

决策原则:1.N小于等于Nb,方案可行;

          2.N大于Nb,方案不可行。

二、追加投资回收期

如果方案的产出相同,用投资大的方案每年所节约的年经营成本回收追加投资所需要的时间,称追加投资回收期。

式中:K1K2 为两方案的投资;C2C1 为两方案的年经营成本。

决策原则:1.N小于等于Nb,投资大的方案可行;

          2.N大于Nb,投资小的方案可行。

三、改、扩建工程投资回收期

用新增生产能力创造的利润回收增量投资所需的时间。

式中:ΔK为进行改扩建的投资;I2为新的生产能力条件下的总利润;I1为原生产能力条件下的总利润。

四、投资效果系数(E

1.单位投资创造的净现金流量(净利润)。即投资回收期的倒数。

    决策原则:E >Eb方案可行。

2.单位超额投资节约的年经营成本。

    决策原则:E >Eb投资大的方案优于投资小的方案。

五、总费用和折合费用

1.总费用就是用投资加标准投资回收期内经营成本的总和。

总费用小的方案优。

2.折合费用就是年经营成本加投资与标准投资效果系数的和。

以折合费用小的方案为优。

第五章   技术经济动态评价

第一节    承担费用分析

承担费用分析法是在各技术方案产出相同的情况下,考虑资金在不同时点的差异,就费用进行比较分析的一种方法。

承担费用分析法所要考虑的费用包括:投资(K)、年经营成本(C)和净残值(Sv)。

承担费用分析法主要包括:现值比较法、年经费比较法和年经费现值比较法。

一、现值比较法

首先,按选定的最低报酬率计算各技术方案的在计算期内的费用现值和;再比较各方案的费用现值的大小进行决策。以费用现值小的技术方案为优选方案。

现值比较法适合于分期投资的技术方案的比较。

 某通信建设项目的服务期为10年,要求的最低报酬率为4%,经预测有两个技术方案可使用,资料如下:

方案A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期初投资100万元,年经营成本5万元,净残值1万元;二期工程于第五年末投资30万元,年经营成本1万元。

方案B也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期初投资80万元,年经营成本6万元,无净残值;二期工程于第五年初投资40万元,年经营成本6万元。

试分析两方案的优劣,并决策。

解 作两方案现金流量图。

【期末复习】技术经济学(南邮储成祥)_第9张图片

PW(A)=100+5(p/a,4%,10)+30(p/f,4%,5)+1(p/a,4%,5)(p/f,4%,5)-1(p/f,4%,10)=168.2万元。

【期末复习】技术经济学(南邮储成祥)_第10张图片

B方案的费用现值:

PW(B)=80+6(p/a,4%,10)+40(p/f,4%,4)+6(p/a,4%,6)(p/f,4%,4)=189.8万元。

比较两方案:

PW(B)-PW(A)=189.8-168.2=21.6万元。

说明方案A较方案B节约。

∴ 方案A优。

二、年经费比较法

此法适用于一次完成投资的技术方案的比较。因为方案的产出相同,故以年经费小的方案为优选方案

年经费是一个特殊的等额年金。它和年成本不同。

关于不同计算期的技术方案的比较实例。

方案Ⅰ投资800万元,服务期5年,年经营成本600万元 ,方案Ⅱ投资1500万元,服务期10年,年经营成本500万元,i=8%。应如何决策?
解:计算方案Ⅰ、方案Ⅱ的等年值

【期末复习】技术经济学(南邮储成祥)_第11张图片

AC1 = 800×(a/p,8%,5) +600 = 800万元

AC2 = 1500×(a/p,8%,10) +500 = 724 万元

AC2 - AC1=76万元
但是,此节约额只是前5年的,后5年只有方案Ⅱ,如下图

【期末复习】技术经济学(南邮储成祥)_第12张图片

这样的结果是难以作出判断的。

为此我们提出两个理论假设:①设备报废时进行再投资其技术条件不变;②价格不变。

(一)在此假设下形成了两种方法。

1、研究期法

取5年为研究期

AC1=800×(a/p, 5, 8%)+600=800万元

AC2=1500×(a/p,8%,10)×(p/a,8%,5)×(a/p,8%,5)+500=724万元

结论:选择方案Ⅱ
2、最小公倍数法

【期末复习】技术经济学(南邮储成祥)_第13张图片

方案Ⅰ于5年末再投资一次,则

AC1=800×(a/p,8%,10)+800×(p/f,8%,5)×(a/p,8%,10)+600=800万元;

AC2=724万元。

结论:选择方案Ⅱ

用年经费法进行方案评价时,如果不考虑技术进步及价格、费用变化等因素,而假设进行设备重置条件不改变,则不同服务期的方案可用其差值进行直接比较。

(二)当设备重置考虑技术进步因素时,一定要考虑不同服务期的影响。
依前例:分析人员预计有一种改良设备将会在5年内问世,价格800万元,服务期5年,年经营成本仅为350万元。

【期末复习】技术经济学(南邮储成祥)_第14张图片

以上为方案1的图形,其费用如下:

AC1=800×(a/p,8%,10)+800×(p/f,8%,5)×(a/p,8%,10)+600×(p/a,8%,5)×(a/p,8%,10)

+350×(p/a,8%,10-5)×(a/p,8%,10)=700万元

此时,方案Ⅰ较方案Ⅱ节约24万元。结论也改变了。

三、年经费现值比较法

年经费现值比较法本质是现值比较法,是对分期投资方案中存在服务期不等所作的变通处理。

这种方法的基本过程是:

1.根据资料计算各技术方案各期工程的年经费;

2.以长服务期为基准,将服务期短的方案各期工程的年经费人为延长;

3.计算各技术方案各期工程的年经费现值,并加总;

4.比较各方案费用现值的大小;

5.进行方案选优。

第二节    财务效益分析法

财务效益分析法是在各技术方案产出不同、投入不同的情况下,考虑资金在不同时点的差异,就收入和支出进行综合比较分析的一种方法。

主要评价指标包括净现值(NPV)、净现值指数(NPVR)、内部收益率(IRR)等。

一、工程项目现金流通过程

【期末复习】技术经济学(南邮储成祥)_第15张图片

二、净现值(NPV)

所谓净现值是指在方案的计算期内,按基准收益率(MARR)计算的累计贴现净现金流量。

【期末复习】技术经济学(南邮储成祥)_第16张图片

式中:i0为基准收益率(MARR

净现值指标的运用原则:

1.如果NPV≥0,则方案可行,因为达到了基准收益率的要求。

2.如果NPV<0,则方案不可行,因为没达到基准收益率的要求。

某投资机会须在年初投资1990万元, 服务期5年,每年年末净收益500万元。 现有两个投资者,他们要求的最低报酬率分别是5%和10%。问他们会怎样对待这次投资机会。


解:作现金流量图如下

【期末复习】技术经济学(南邮储成祥)_第17张图片

投资者甲:

NPV=-K+AC(P/A,5%,n)

=-1990+500×4.329

=174.5万元

NPV>0,所以该投资者接受此投资机会。

投资者乙:

NPV=-K+AC(P/A,10%,n)

=-1990+500×3.791

=-94.5万元

NPV<0,所以该投资者拒绝此投资机会。

三、净现值指数(NPVR)

净现值指标只能用于判断方案可行与否,不能用于方案选优,为什么?

净现值指数是用方案的净现值比方案的投资现值和的百分数。公式如下:

NPVR = NPV ÷ PW(K)

NPVR = [NPV+PW(K)]/PW(K)

取净现值指数大的方案为优选方案

净现值指数消除了不同方案的投资现值规模的差异,所以可直接进行方案的选优。

NPV1=150万元,NPV2=100万元,两方案都可行。又PW(K1)=800万元,PW(K2)=500万元;NPVR1=NPV1/PW(K1)=150/800=0.1875;NPVR2=NPV2/PW(K2)=100/500=0.2;

结论:方案2效果更好。

四、内部收益率(IRR)

在方案的服务期内,存在利率i*,使累计贴现净现金流量正好为零,称此利率为方案的内部收益率(IRR)。

【期末复习】技术经济学(南邮储成祥)_第18张图片

式中: i*为内部收益率(IRR)。

决策原则:

如果i* ≥MARR,则方案可行;

如果i* <MARR,则方案不可行。

内部收益率的近似计算公式:

补插法可能存在误差,这是由于利率与累计贴现净现金流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造成的,应尽量减少这种误差。思路是限定(i2-i1)范围。

具有多个内部收益率的情况

前例的特点是净现金流量只出现一次符号变化,当现金流量出现一次以上符号变化时,则可能出现一个以上的内部收益率。这是由于净现值计算公式的函数特性所决定的。

式中:Ft表示第t年的净现金流量, Xt表示第t年的贴现系数1/(1+i) t , NPV(i)是关于i的n次多项式。

多项式的的实数根就是有意义的收益率,其数目相等。

根据n次多项式笛卡儿符号规则:系数为实数的n次多项式,其实数根的数目不会超过其系数列: F0,F1,F2,…,Fn 中符号变化的次数。系数为0可视为无符号。

有四个方案其现金流量如下表

 

年末

方案A

方案B

方案C

方案D

0

-1000

-1000

-2000

-1000

1

500

-500

0

4700

2

400

-500

10000

-7200

3

300

-500

0

3600

4

200

1500

0

0

5

100

2000

-10000

0


方案A和B的符号只变更了一次,而C和D则在一次以上。于是有下图【期末复习】技术经济学(南邮储成祥)_第19张图片

类似于C和D的多个内部收益率在实际工作中是没有经济意义的。处理的办法是用基准收益率对净现金流量进行调整,使它的符号变化只发生一次。


例如,方案现金流量如下,MARR=10%

【期末复习】技术经济学(南邮储成祥)_第20张图片
存在两个内部收益率。分别是35%,65%,即NPV(35%) =NPV(65%)=0.

调整现金流量见下图:

【期末复习】技术经济学(南邮储成祥)_第21张图片

调整后的现金流量如下表:

年末

NCF

19%贴现

(p/f,i,n)

数额

0

1

2

3

4

-450

0

250

250

250

1.00

 

0.70

0.59

0.48

-450

0

177

150

123

NPV =-450+177+150+123=0

IRR =19%

五、相对投资收益率(交叉利率)

如果两方案都满足条件:IRRMARR,即都可行,要比较两方案的优劣,则须用交叉利率来决策。

要点:1.只有当投资小的方案被证明合理时,较高投资方案才能与之作进一步比较;

      2.当增资投资收益率高于方案的MARR时,取投资大的方案,否则取投资小的方案。

某项目有两个建设方案,各项数据如下表:

项目

方案A

方案B

期初投资

服务期

净残值

年收入

年支出

MARR

10000元

5年

2000元

5000元

2200元

8%

15000元

10年

0

7000元

4300元

8%

解:通过计算得知A方案IRR=16.9%

    进一步进行比较,用最小公倍数法,差额现金流量表如下:

年份

A

B

BA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0000

+2800

+2800

+2800

+2800

+2800   -8000

+2800

+2800

+2800

+2800

+2800   +2000

-15000

+2700

+2700

+2700

+2700

+2700

+2700

+2700

+2700

+2700

+2700

-5000

-100

-100

-100

-100

-100    +8000

-100

-100

-100

-100

-100    -2000

增量投资IRR=-5000-100(p/a,i,10)+8000(p/f,i,10)-2000(p/f,i,10)=0

通过观察不难发现,只有在i=0时,上式才成立,0<8%,故,B方案不可取。

六、动态投资回收期计算

第三节   成本效益分析法

利润成本比值法简称B/C法,指项目在整个服务期内利润的等效值与成本的等效值之比。

B/C>1时方案可行。

B/C值也称经济效益指数

某项目投资成本20000元,经济寿命5年,残值为4000元,每年利润10000元,每年支出经营成本4400元,若基准收益率为8%,确定方案是否可行?

解:转化成等额年金来比较:

投资AC = K(A/P,I,n)-SV(A/F,i,n)

       = 20000×0.25046-4000×0.17046

       = 4326元

年经费 = 4326+4400 = 8726元;

B/C=10000/8726=1.146>1,可行。

你可能感兴趣的:(技术经济学,技术经济学,南邮,期末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