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导读
11月,人工智能业界热度较上月降温,共计发生576篇新闻、188个事件,热度总体趋势如下图所示。本月事件较多与世界互联网大会相关,期间多个会议活动及成果发布受到业内持续高度关注。此外,工信部等五部门发布的《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获得较多关注,被看作是虚拟现实技术发展方向指引与元宇宙相关产业的重大利好,随后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的获批组建更加强了此观点。科研进展较多关于计算机视觉与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算法模型等。
本月值得关注的AI事件有:
1.AI 顶会动态
2022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举办
NeurIPS 2022公布三项大奖
2022世界VR产业大会召开
2.重要政策
工信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批复组建虚拟现实等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3.研究报告
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等:中国互联网发展位居全球前列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智能金融保持快速发展势头
阿里&智谱AI:中美两项关键指标增速实现“黄金交叉”
4.榜单奖项
2023年IEEE Fellow名单:郭毅可、朱军等学者当选
2022年CCF会士:清华刘云浩、阿里李飞飞等9人当选
2022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出炉
5.AI人才动态
中科院宗成庆当选ACL2022新一任候任副主席
马毅教授将出任香港大学数据科学学院院长
6.AI 重要科研进展
美国大学团队提出AIGC大统一的多流多模态Diffusion框架
清华TSAIL 团队将扩散模型的快速采样算法提升
北大研究团队提出凸面镜反射场景语义分割UDA
MIT华人博士提出SmoothQuant量化,速度提升1.56倍
AMD推出其第四代EPYC(霄龙)服务器CPU “Genoa”
联发科发布了天玑9200新旗舰移动芯片
MIT新成果:能自我复制的机器人
IBM发布量子计算机处理器Osprey,含有433个量子比特
具体详情,请参见下文。
一、AI 顶会动态
1. 2022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举办
11月9日-11日,2022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举办,来自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100多名嘉宾线上线下共赴盛会,围绕“共建网络世界 共创数字未来——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主题展开交流,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建设建言献策。本届峰会共设置19个分论坛、12场乌镇咖荟。其中,“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精品案例”发布展示精选了12项案例,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发布活动评选出15项代表性科技成果;“直通乌镇”全球互联网大赛围绕数字医疗、数字双碳、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网联汽车、网络安全、数字共富7个赛道,吸引来自24个国家的1100多个项目参赛。此外,峰会还发布《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22》和《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2》蓝皮书。
2. NeurIPS 2022接收率25.6%,公布三项大奖
NeurIPS 2022共收到了10411篇论文,其中2672篇在审查后获得接收,接收率为25.6%。今年共有13篇论文获得杰出论文奖(Outstanding Papers),数量是去年(6篇)的两倍;杰出数据集和基准论文奖(Outstanding Datasets and Benchmarks Papers)和时间检验奖(Test of Time Award)分别颁发了2篇和1篇,数量与去年持平。
在获得杰出论文奖的13篇中,有3篇论文由华人团队提供,有2项成果更是由“全华班”完成。获得杰出数据集和基准论文奖的MineDojo: Building Open-Ended Embodied Agents with Internet-Scale Knowledge,由美籍华裔院士、斯坦福大学教授李飞飞的两位弟子范麟熙(Linxi Fan,一作)和朱玉可(Yuke Zhu,联合advisor)等完成。今年的时间检验奖颁发给了多伦多大学的Alex Krizhevsky、Ilya Sutskever和Geoffrey E. Hinton于2012年发表的成果ImageNet Classification with Deep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3. 第二十四届高交会暨2022西丽湖论坛举办
11月15日至19日,由商务部、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二十四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暨2022西丽湖论坛(简称高交会)召开。本届高交会有5671家展商亮相实体展会,带来展览和交易的项目8667项,其中1302项新产品和407项新技术首次亮相,涵盖人工智能、智能驾驶、智能制造、数字经济、5G商用、物联网、IT抗疫、芯片技术、大数据与云计算、信息安全、区块链等领域。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41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天津、山东等24个省市展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23所高校团组精心组织众多科研成果进行展示。经专家评审,156家单位获优秀组织奖,107家单位获优秀展示奖,1240个项目获优秀产品奖。共举办各类高层次论坛、专业技术论坛等活动148场。来自28个国家和地区的21.4万人次观众现场参观了大会。
4. 2022世界VR产业大会召开
11月12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2世界VR产业大会在江西南昌召开。来自中国、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日本、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3000名行业龙头企业、独角兽企业、权威组织机构、知名院校代表参加大会。据介绍,2021年我国虚拟现实领域投融资规模涨幅超过100%。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虚拟现实相关企业已经超过1万家。行业应用方面,虚拟现实新场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工业、文化、教育等领域典型案例亮点频出,呈现多点开花的良好发展态势。南昌VR科技城、高新区5G+VR产业示范园平台加快成形,VR产业集聚近400多家企业,相关产业产值由2018年的42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600多亿元,今年预计将突破800亿元,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二、AI重要政策法规
1. 工信部等部门:到2026年我国虚拟现实产业总体规模超3500亿元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体育总局等五部门联合发布《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根据《行动计划》,到2026年,我国虚拟现实产业总体规模(含相关硬件、软件、应用等)超过3500亿元,虚拟现实终端销量超过2500万台,培育100家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行业影响力的骨干企业,打造10个具有区域影响力、引领虚拟现实生态发展的集聚区,建成10个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在工业生产、文化旅游、融合媒体、教育培训、体育健康、商贸创意、智慧城市等虚拟现实重点应用领域实现突破。开展10类虚拟视听制作应用示范,打造10个“虚拟现实+”融合应用领航城市及园区,形成至少20个特色应用场景、100个融合应用先锋案例。《行动计划》也提出了五大重点任务:一是推进关键技术融合创新;二是提升全产业链条供给能力;三是加速多行业多场景应用落地;四是加强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五是构建融合应用标准体系。
2. 工信部批复组建虚拟现实等3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批复组建国家石墨烯创新中心、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国家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等3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其中,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依托南昌虚拟现实研究院有限公司组建,聚焦制约我国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建设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测试验证、检测、技术服务等平台。
三、AI最新报告发布
1. 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等:中国互联网发展位居全球前列
11月9日,《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2》和《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22》蓝皮书在2022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发布。蓝皮书由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牵头编撰、国内外互联网领域高端智库和研究机构支持参与,充分展现互联网发展的新进展、新成就、新趋势,已连续发布六年。《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2》指出,一年来,中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全球领先,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完成布局;数字经济赋能作用凸显,数据要素市场加速培育;数字化公共服务效能增强,社会治理向智慧化方向发展;网络文明建设稳步推进,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更加健全;数据安全保护体系初步建立;网络法治建设逐步完善;网络空间国际交流合作务实高效,数字合作展现新作为。报告评估指出,广东、北京、江苏、浙江、上海、山东、天津、四川、福建、湖北等位居全国互联网发展前列。《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22》显示,一年来,全球信息基础设施优化升级,卫星互联网商用部署加快;数字技术发展驶入快车道,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场景拓宽;数字经济助力全球经济复苏,地区间“数字鸿沟”加大;数字政府建设水平提升,各国差距明显;互联网媒体多元化发展,社交媒体成舆论主战场;网络安全漏洞频现,网络攻防对抗加剧;网络立法进程加快,数字市场监管日益强化;网络空间国际竞争加剧。报告对全球48个国家和地区的互联网发展情况进行了评估,今年排名前十的国家分别为美国、中国、德国、瑞典、荷兰、韩国、英国、加拿大、芬兰、丹麦。
2.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智能金融保持快速发展势头
11月27日,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与中国金融四十人研究院发布《明珠湾智能金融发展报告(2021)》。《报告》共分为五部分,就人工智能技术新进展、中国智能金融应用新趋势和新亮点、智能金融发展指数、智能金融监管展开研究,并提出具体政策建议。报告指出,我国智能金融发展呈现出以下新趋势和新特点:智能金融的发展环境进一步得到规范;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产生新的研究范式;智能金融应用不断深化;智能金融转型步伐加快。《报告》主要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智能金融保持快速发展势头;第二,智能金融发展指数存在地区异质性。建议对于低生态环境指数的地区,可以加大人力及技术资源的投入,进而促进智能金融生态环境的稳步发展;第三,东部沿海省份智能金融发展保持领先,但地区差距有所减小。建议为保证我国各省份之间智能金融的均衡发展,需要进一步提高互联网普及率等以扩大智能金融发展规模,同时应继续普遍推进智能金融业务,并合理配置经济资源以推进各地区经济均衡发展。
3. 腾讯研究院:算法创新推动经济社会智能化发展
腾讯研究院法律研究中心研究推出了《人工智能时代的算法治理报告2022——构建法律、伦理、技术协同的算法治理格局》。报告立足于算法的技术趋势和行业应用现状,从法律监管、伦理治理、技术治理三个层面梳理总结国内外在算法治理方面的实践做法,以期通过多元参与、敏捷灵活、精准有效的算法治理,保障算法技术创新与应用健康、有序、繁荣发展。报告指出,算法创新推动经济社会智能化发展,当前,在算法技术创新中,主要有大模型、合成数据和生成性AI三个趋势。其中,大模型无疑是最为重要的发展趋势之一。
4.艾瑞咨询:未来头部金融科技子公司与AI企业的竞争将更激烈
近日,艾瑞咨询发布了《2022年中国AI+金融行业发展研究报告》,深度剖析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知识图谱、智能语音与对话式AI、自然语言处理各项AI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场景与市场规模,探讨AI技术赋能金融业务发展的新趋势、AI+金融行业发展的格局与机遇洞察。报告认为,在行业方面,金融机构内部市场竞争加剧、金融机构人力成本上升、金融市场监管趋严等客观环境驱使金融机构不断投入预算采购前沿科技,改善传统作业模式,提升金融业务运营水平。Al+金融作为优化金融业务场景的应用技术工具,主要应用于金融机构IT总体架构的中台层与渠道层,精细化解决具体场景的业务数字化诉求。总体而言,Al+金融在金融机构的内生需求、资本持续投入,政策不断扶持的驱动下,获得较为长足广阔的发展空间。报告预测未来市场竞争方面,头部金融科技子公司与AI企业在抢夺头部金融机构时将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腰尾部金融科技子公司联手AI企业占领市场;市场挑战方面,数据安全、算法黑箱、产品公平公正等问题仍然存在,需从用户数据授权,算法稳定性攻克、防止大数据杀熟等方面入手,推进AI+金融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市场机遇方面,结合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金融精准营销应用将收获更多的市场关注,多模态虚拟数字人为员工培训、客户服务等场景提供多元服务可能性。
5. 阿里研究院、智谱AI:中美两项关键指标增速实现“黄金交叉”
近日,阿里研究院、智谱AI联合发布了《2023全球数字科技发展研究报告——全球科研实力对比》。该报告认为,中国数字科技基础研究势力增长势头强劲,有望在产业实践中持续转化输出应用价值,推动中国数字科技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跃升。2012-2018年期间,美国的年产论文总数多于中国,但随着中国科研实力的逐步增强,中国逐年缩小与美国的差距;2019年,中国在总体论文发表数量上与美国实现“黄金交叉”,而2020年中国在Top 1% 论文数量上与它再次实现“黄金交叉”,这说明中国不仅在年产论文总量上超过美国,而且在最卓越论文(Top 1%)上也超越美国,并逐年扩大与之优势。
6. 工程科技战略院: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有望形成多个世界级产业集群
11月14日,2022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与发展论坛在深圳召开,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与科学出版社联合推出并发布《2023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报告》。报告深入梳理和展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和态势,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等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领域,重点分析面向未来需求的产业创新发展中面临的重大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据介绍,2021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13.4%,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6.8%,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快7.2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转型升级成效逐渐显现。该报告指出,打造一批世界级产业集群,是我国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到2025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将形成一批新的万亿级产业集群,千亿级产业集群数量也将大幅增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有望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世界级城市群及长江经济带等形成多个世界级产业集群。
7. Moka:半导体企业人员扩张持谨慎态度
11月3日,Moka调研了百余家半导体企业的招聘现状,深度调研10余家行业头部企业,并联合半导体HR公会共同发布《2022半导体行业人才战略调研报告》,对行业招聘特点与困境进行剖析。报告显示,2022年,半导体企业在员工规模增长上相对谨慎和保守。当下只有15.09%的企业计划扩大招聘规模,69.81%企业维持现状,但在人员扩招上比较保守,7.55%的企业考虑通过裁员优化组织,还有7.55%的参调企业更注重人才梯队建设,将招聘重心转移到校园招聘上,这也是行业迭代转型时通常会遇到的问题。受调研企业中,81.36%的企业认为数字化工具对组织效率提升明显(其中51.95%认为比较明显,29.41%认为非常明显),这充分说明企业希望通过数字化工具优化人力资源运营效率,增强员工体验的意愿越来越强烈。但是,也有11.76%的企业认为数字化工具对提升组织效率效果一般,这类企业的侧重点大多在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方面,对数字化工具的认知以及预算成为其限制因素。
四、榜单奖项
1. 2023年IEEE Fellow名单:郭毅可、朱军等学者当选
11月22日,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公布了2023年Fellow名单,共有319位学者当选。其中,华人学者有104位,约占31.3%。AI领域的当选华人学者包括姬水旺、唐立新、宗成庆、宋厚冰、欧阳晔、陈一昕、刘小明、李佳、凌海滨、刘威等等。与医疗科技相关的,有张立、黄鹤、江小宁、Zong-Ming Li、苗春燕、Ying Tan等6名学者成功当选。其中,医疗机器人、医疗器械方向的学者居多,包括香港中文大学机械与自动化工程学系教授张立,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教授黄鹤、江小宁,墨尔本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Ying Tan。
2. 2022年CCF会士评选:清华刘云浩、阿里李飞飞等9人当选
11月22日,2022年度CCF会士评选结果正式发表,9位CCF杰出会员当选CCF会士,具体如下。
3. 2022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出炉
11月15日,科睿唯安发布了2022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来自全球69个国家和地区的6938名科学家入选。美国共有2764人次入选,占名单总数的38.3%,低于2018年的43.3%。其中,哈佛大学共有233人次上榜,是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人数最多的机构。中国内地今年排名第二,共有1169人次入选,与美国的差距进一步缩小。五年来,中国内地科学家在高被引科学家名单中所占比例翻了一番多,从2018年的7.9%增加到2022年的16.2%。2022年度,中国科学院入选科学家数量依旧排名全球机构第2位,清华大学位列全球机构第5位。从中国内地高校入选数统计来看,清华大学位居首位,达73人次;湖南大学共有32人次入选,紧随其后;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各有31和28人次入选。
4. 2022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亚太区发布
2022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亚太区入选者正式发布。其中,人工智能相关学者有9位,名单如下所示。
五、国内高校动态
后文略。
欢迎订阅【智谱研究】,查看完整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