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的家底是什么?

中国科技的家底是什么?_第1张图片

来源: 观察者网

作者:胡延平

第四产业新视角下的中国家底:基石企业如何帮助这个国家升级经济?

    5566d7430c55941c8fd70682f35d4734.png   

9个问题:

技术向哪里升格、产业向哪里升级、经济向哪里升维?

什么样的家底支持我们采取什么样的策略?

融智入实、以虚强实、脱虚向实如何成为现实?

基石产业当中不同梯度的基石企业如何数智共生?

如何为各行各业亿万市场主体融智赋能、数智共生?

如何通过参与全球分工拓展市场反哺自主创新、数智共生?

华为、京东方、联想等10家长期基石企业为代表的基石企业群落对第四产业的中国家底、技术创新意味着什么?

他们又在以哪些不同的角度和方式努力进行着这场历史性的创新扩散?

我们又该如何对待他们?

近来看到一些偏差,国内外不少互联网企业又开始热捧元宇宙。如同制造业的衰落是产业经济的脱实向虚,元宇宙的过度喧嚣其实是数字生态的脱实向“虚”,在第一个偏差中吃亏的有关国家已经在努力纠正但有些于事无补,在第二个偏差中越走越远的产业将会受到来自现实的纠正。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是下一代自然交互的关键技术,在行业领域也具有广泛应用场景,但如果从更大的技术、产业、经济范围来看,这些都只是局部业态,并非整体取向。

不过元宇宙引发的热议,其中所蕴含的一个实质型的问题很重要:技术向哪里升格,产业向哪里升级,经济向哪里升维?看清数字、现实两个场景,把握创新与产业、科技与经济两个关系,融智入实,以虚强实,而不是脱实向虚(技术升格方向),在更大的范围内发展包括端边云网智在内的Intelligent Technology意义上的新IT(产业升级方向),以此促动智慧化转型变革,为国民经济、为企业行业、为个人家庭等融智赋能,帮助各行各业向更具效率和竞争力的数智经济(经济升维方向)绿色发展、共同发展,是智慧科技产业企业的使命,也是科技之于中国和世界的价值根本。在此过程中,理清关系、看清家底、看清基本面是发展第一步,多层次的产业生态体系、多样化的企业成长路径、多点位的创新扩散图景、多维度的数智经济基础设施是发展第二步。

新IT的中国家底,第四产业的基本面

    680d59f63aacf03f8f3bdf7f836c040c.png   

经济学家李稻葵日前发表了一个创新观点, “第四产业”:信息服务业是继农业第一、工业第二、服务/商业第三产业之后的第四个关键产业,不过可能由于未曾展开而不够清晰。“第四产业”的提法不仅认可,而且一直以来也认为这已经是一个相对完整、不同于一二三产业的新产业。实际上到今天为止,第四产业在交融ICT、Internet的基础上,在人工智能驱动下,已经呈现“端边云网智”融合发展的整体格局。第四产业不仅概念成立,而且产业已经成型,其准确名称应该是“智慧科技产业”,也就是新IT产业,而不再只是IT更不只是信息服务业。但第四产业不是全新的,也不必是全新的,因为无论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还是物联网等,都是技术演进、产业变迁的结果。第四产业是在ICT产业的基础上逐步创新、生长出来的。

新IT产业对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赋能,以及作为第四产业的自我创新赋能,共同催生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就是数智经济。相应的基本面是:

第四产业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余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逾18万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万多家,20多万亿行业收入规模,这是新IT作为第四产业的体量。产业体系完整度仅次于美国,需要补短板的地方依然不少。过去几年,设计芯片、系统、传感、工业软件、高端制造装备等方面的硬科技与核心科技得到政策与投资的双重驱动。

数智经济

去年中国规模为39万亿多人民币,网站300多万个,工业App已有40多万个,数智经济体里活跃着1亿多市场主体也就是各类企业和商户,10亿多个人用户。规模全球唯二,个别指标全球第一,各个行业各个企业的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准层次不齐。数智化转型已不是“选择题”,而是关乎生存和长远发展的“必修课”。

基石产业基石企业,关键词是方位、融智赋能、增益

    c04064aa829c3b651cf252cebcb152e2.png   

在所有产业当中,第四产业毫无疑问是基石产业。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形势严峻复杂,做大做强新IT产业,以新IT赋能各行各业,实现面向数智经济的转变意义重大而深远,既是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打造未来竞争新优势、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迫切需要,也是“产业升级、经济升维”的战略选择。

在第四产业内部,第四产业与数智经济之间,历经产业竞争、市场荡涤,成长出来一批企业。但是,在数十万家企业当中,哪些是不仅有规模而且处在重要产业方位的企业?哪些是对一亿多市场主体、10多亿个人用户的数智化转型、融智赋能形成关键驱动的角色企业?哪些又是能够外引内联、参与全球产业分工、进行全球市场拓展的企业?在第四产业技术创新、创新扩散与数智经济之间,这些企业发挥关键作用的机制又是什么?什么是适合当前形势和未来发展的企业发展路径、经济升维方向、科技强国解决方案?

带着这些问题,笔者结合过往积累,做了一些研究、筛选和透视。筛选的结果,从宽广度、成长性、创新度、赋能度、所处领域未来是否关键等方面,呈现出三类企业:暂且称之为长期基石、种子基石和基石潜力企业。第四产业、基石企业开启的只是一个探讨框架,相关表单也并非最终结论,仅供参考。至于何为基石企业,百度知道2016年的一条答案就足以诠释:基石企业是指能为其他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提供重大装备、关键配套、核心部件提供、行业标准、权威检测、市场空间等服务的企业。

所以基石企业的本质,不在于自身多大多强,而在于为百业融智赋能、为人人服务方面是否有大的作为,是否处于基础而且重要的位置。过去互联网对用户的思维是“卷入”,IT对用户的思维是“增益”,这是虽然同在一个数字生态,但互联网与IT过去三十年来的一个不同。为经济赋能、为百业赋能、为个人赋能是IT的底色,站在数字化与数智化的分水岭上来看,新IT还会将这个传统继续下去。

10家长期基石企业,产业要地占山石,科技中国压舱石,走向全球问路石

    85366f9696051b6741e6eeb3dabf5b2e.png   

最清晰因而也是最先进入视野的10家基石企业,不约而同都具有这8个特征:20-30年以上发展历程,处于产业关键方位,服务于经济与社会的关键数字化智能化需求,在所处细分领域具有优势,横跨海内外市场甚至具有全球业务网络,主业清晰战略聚焦成长稳健持续,重视产品技术研发,具备持续发展潜力。而这些特征,恰恰也是他们的关键价值。

中国科技的家底是什么?_第2张图片

通俗而言,可以用久经考验、长期主义、稳健成长、靠谱伙伴来形容这10家长期基石企业,他们中的每一个都不仅穿越了数个产业周期,而且是所在领域的驱动者、主导者。经历多年发展,他们已经进入一个或者多个产业要地,成为基石产业的占山石,创新与创新扩散的试金石,科技中国的压舱石,走向全球的问路石。这11个产业要地分别是通讯网络、芯片/OS、IC/器件、超级计算、智能设备、行业赋能、云/大数据、智能制造、网络平台、智能交通、智能生活。

10个长期基石企业当中,华为是唯一11个领域全覆盖的全产业、全要地企业,也是因为特殊原因在通讯网络主业以外其它10个产业要地受挫最为严重的企业。京东方、华虹是专项选手,比亚迪是一专多能选手。这种情况下联想的综合、全面相对凸显。实际上这是一家多年以来被误解最多的企业。联想并非有些外部理解只有PC业务,而是已经进入8个产业要地,且耕耘已有多年。智能设备、智能生活是其优势领域,行业赋能方面联想一直以来是国民经济主要行业数字化最主要的解决方案和服务提供者之一,自身智能制造和为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提供支持方面联想均为一线水准,云/大数据服务近年来与各行各业企业结合较多,智能交通建设是其重要服务领域,通讯网络方面“IT化”的接入网、本身就有优势的企业网以及深耕已久的物联网都有一定基础。高性能计算这个产业要地可能更出人意料,联想是为行业高性能计算用户提供了全球TOP500、中国TOP00当中数量最多的高性能计算系统,高性能计算双料冠军的水准不仅是第一线,服务的大行业机构用户数量也是第一位。近几年完成向大智能战略全面转型之后的联想,更是在这8个产业要地加大了拓展力度。

风头正劲的京东方过去历经波折,近几年长势强劲。老牌集成电路制造企业上海华虹曾经倾注了整个国家的希望,发展历程也是一波三折、弯路多多,如今规模并不算大,但由于起步较早且地位重要,为数不多硕果仅存的芯片代工企业,目前规模仅次于中芯国际。中芯国际因为成立时间相对晚,列入到了另一个名单。华润微电子也是起步较早的IC企业,但角色、层面有所不同,没有筛选到长期基石企业范围当中。比亚迪进入长期基石企业范围并非新能源,而是其在与智慧科技产业更为相关的IC/器件、芯片领域的建树,以及手机代工。TCL和海尔是从白电领域成长起来的长期基石企业。海尔生态更为宽广,但TCL比海尔向产业底层走得更远,其控股的华星光电是仅次于京东方的液晶显示屏制造大厂,不仅自用,而且已经广泛进入了国内外诸多电视、手机等企业的供应链。

严格来说,腾讯、阿里、百度目前还不能当作长期基石企业,他们仍处于转变过程当中。不过,这三家已经不同程度开始表现基石产业、基石企业的某些特征。连接基础设施、商业基础设施、智能基础设施等不同角度的网络平台,是数智经济基础设施的不同方面,各行各业、亿万用户也的确需要。这些互联网背景的万亿级市场、亿万级用户的大型平台,实际面临三个调整:商业扩张边界在哪里止步,与各行各业亿万用户之间的关系是增益每个人还是通过将用户卷入实现自己的生态围合,重点以技术创新驱动所在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还是以商业模式、游戏规则的改变获取市场存量与增量价值。

新IT的双循环:重新理解长期基石企业的双重价值

    5a48ea06452adae8d644b4fc3423b1ad.png   

如同一个大家庭有10个孩子,10家长期基石企业各有特点,各自独当一面,都是智慧产业、数智经济不可或缺的基石。如何重新理解他们的价值、发挥他们的作用,是智慧科技产业发展、数智经济布局需要深思的一个问题。这方面我有一个新的提法、观点,智慧科技产业内部及其与数智经济之间其实存在着两个非常重要的循环,我把它们称之为“新IT的双循环”。

双循环的第一个循环,是创新与创新扩散的科技循环,这个循环在第四产业内发生、进行;双循环的第二个循环,新IT企业为各行各业融智赋能的数智化循环,这个循环在第四产业与其它三个产业之间、第四产业内部进行。数智经济的这两个循环,是解决科技创新点面突破、技术研发与产业市场接力、生态化发展的关键,也是科技中国在与全球科技产业市场数智共生、协同发展过程中由大到强的关键,更是中国经济千行百业繁荣兴盛、绿色发展、共同发展的关键。而这个历史过程,正在由企业尤其是第四产业的基石企业通力完成。

体量就是容量,供应链采购带动国内IC产业技术进步,万亿采购带动万亿产业。预计华为2021全年营收5500-6000亿元左右,京东方2200-2500亿元左右,上海华虹集团合并收入170-200亿元左右(中芯国际270-300亿元),比亚迪1900-2000亿元左右,联想4500-4800亿元左右,TCL2500亿元左右,海尔3000-3500亿元之间,腾讯9000-9500亿元,阿里7200-8000亿元左右,百度1200-1400亿元之间。头部企业规模如此之大的万亿营收,除了经济增长贡献意义、就业意义、税收意义,另一个被忽视的重大意义在于其供应链、产业链采购价值。智能设备的形态已经非常繁多,各类传感器使用量增长迅速,每一种智能设备涉及到的元器件已经远不止CPU,仅就千亿规模的MEMS传感器技术产业而言,近些年在采购带动下国产化率已经达到一半左右的市场。上游企业对下游供应链的需求,在元器件采购之外,还有IDM、OEM、ODM等多种需要。比如联想集团,其营业收入抛去利润、税收、制造、运营费用之后,剩下的所有费用(同时也是占比最高的费用)几乎都是面向供应链的海量采购。由于采购量较大、生态关系紧密,联想进而投资了数十家集成电路方面的元器件、芯片企业,不完全统计,仅芯片方面,就陆续投资了寒武纪、思特威 、芯驰、飞腾、摩尔、沐曦、京微齐力、黑芝麻、昂瑞微等20多家企业,其中已经有不少上市或在上市进程中的优秀独角兽企业,知名度较大的比亚迪半导体也在其投资之列。华为的采购近些年对国产显示屏、存储、功能芯片的带动作用也是相当明显,华为也以非常大的力度加速投资了供应链有关的为数较多的IC企业。国内IC企业,通过获得投资、进入大厂的产品服务供应链,完成了创新与创新扩散之间的价值循环,这对于尤其处于起步阶段的“补短板”技术项目,输血、回血效应较为明显,非常关键。

新IT企业为各行各业融智赋能的数智化循环,作为双循环的第二个循环,显著表现在三个方面:企业赋能、个人赋能,重点工程的超级赋能。为各行各业融智赋能,将1亿多市场主体“武装”起来,助力其共同发展,而不是进行生态围合最终被改编;帮助行业大企业提高创新力和国际竞争力,在各自领域发挥母舰作用;通过可订阅式的技术服务等,降低部署成本,帮助中小微企业聚拢起资源、运用好流量、重拾活力、提高效力,在各自的跑道上创新前行。帮助中小微企业成为真正的长尾经济而不是被日益边缘化甚至扫出市场,对于经济活力、创新生态、社会就业的意义都非常重大,这也是走出内卷的一种可能性。

双循环的第二个循环,长期基石企业的基石作用最为显著。而且透过10家企业,我们看到的不是竞争,而是分工协作、各自独当一面、从不同角度发挥重大作用。联想在直接面对各行各业企业、亿万用户方面更具规模和通道效应,服务最多的行业客户,赋能最多的中小微企业,过去是信息化时代的顶梁柱,现在是智能化阶段的重要基石。华为在解决产业后方的一些关键问题。京东方、华虹、比亚迪、TCL为各方输送产品技术要件。而最终联想、华为、海尔、TCL使得元器件及最终产品走向全球。

种子基石与基石潜力企业,产业链下沉、生态化展开,未来新希望

    8a781d22c1c6a48054e9c34e03efef76.png   

长期基石企业之外,还筛选了10个产业要地的20家种子基石企业,另外10个产业要地的30家基石潜力企业。

种子基石企业,涉及智能生态(小米、Oppo & Vivo)、特色智能硬件(华米、闻泰科技科技)、通用与行业人工智能(科大讯飞、碳云智能)、消费机器人(大疆、优必选)、工业机器人(沈阳新松、杭州国辰)、显示技术(柔宇科技、深圳天马)、IC设计与制造(韦尔半导体、北京君正)、芯片代工与关键设备(中芯国际、北方华创)、芯片设计开发与制造(展讯通信、长电科技)、芯片设计(瑞芯微、兆易创新)。这里面的科大讯飞尽管成立早,但是进入人工智能产业周期并且渐入佳境是近几年的事。华米科技虽然有小米投资,但其发展更具独立特色,是为数不多自研芯片、操作系统、算法引擎的智能可穿戴设备企业。闻泰科技并不直接面对最终用户,但其ODM模式具有较强实力,在智能硬件产品开发方面与小米、华为、OPPO、三星、苹果等国内外企业有着广泛合作。小米成长迅速,主要面向C端消费市场,属于我们所说的个人赋能范畴,企业行业赋能不足。小米和华为、联想、OV、TCL等企业在消费市场具有比较高的重合度,打法高效,尚未表现出产业区位、创新区间的显著差异性。所以下一个阶段还要看在产业链往下走还是往上走,往上走生态苹果化的难度较大,往下走向芯片、研发要技术驱动力,这个努力小米的确在做但进展不大。往前后左右走,意味着更多种类的智能产品和服务,与IT、家电、互联网公司互相横向挤占市场。

基石潜力企业,不是基石,但具有成为基石的可能。由于不确定性较多,每个产业要地筛选了三个可能的基石潜力企业。卫星互联网方向银河航天、九天微星、中国卫星网络集团,实际上前两者和后者之间更可能是合作关系,银河航天不仅主攻大规模卫星互联网也就是星座组网技术,在相控阵天线、太阳翼、与5G融合的Q/V/Ka等波段高容量宽带天地通讯技术方面都有与Starlink比肩的关键突破;华大九天、芯禾科技、和鲸科技主攻集成电路/芯片设计所需EDA;中望软件、山大华天、广联达工业主攻设计与仿真CAD/CAE;屹唐半导体、北方微电子、中微半导体主攻先进制程工艺与设备;长江存储、奕斯伟、中兴微电子主攻IC/芯片制造设计;亮风台、Nreal、视+等构建AR与VR生态,这方面还有一家企业凌宇智控值得观察;铂力特、先临三维、极光科技主攻3D打印增材制造;寒武纪、中星微、深鉴科技主攻人工智能芯片等硬核科技;地平线、黑芝麻、芯驰主攻智能汽车SoC;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理想汽车不仅是造车新势力,更是智能汽车基础设施、应用生态的潜在构建者。

中国科技的家底是什么?_第3张图片

从种子基石企业到基石潜力企业,市场细分、技术下沉、底层硬件的特点更为明显。因而它们与联想、华为等一线长期基石企业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这个里面几乎所有IC/芯片设计制造企业、IDM/OEM/ODM企业,都在联想、华为等企业的采购供应链里,甚至如上所述,联想还对寒武纪、芯驰等进行了投资,联想也是蔚来汽车的早期投资者,联想控股间接投资支持了银河航天的发展。京东方直接投资了燕东微,间接投资了奕斯伟、江苏艾森半导体、英集芯科技、深圳中科飞测、思特威、集成北方、合肥颀中封测、上海飞凯材料、乐鑫科技等半导体相关企业。

数智共生:重新理解业态关系和基石企业的生态角色

    deaa17046fd44e75cca6e6b7203e3a62.png   

可以看得出,不同类别、层次的基石企业相互之间,基石企业与所在产业链之间,是生态合作、互相成就的关系,这和我的另一个新提法“数智共生”基本对应。而联想等长期基石企业和各行各业企业在融智赋能这个角度的合作,也完全是一种“数智共生”关系。

从全球产业链这个更大的范围来看,中国企业尤其是基石企业在弥补自身短板、增强自主能力的同时,积极参与全球化分工协作体系,以开放的姿态进入国际市场大循环,有助于从国际供应链网络、技术网络、人才网络、市场网络、资源网络获得创新滋养,优化要素配置,放大自身技术研发投入的产出和回报,提升自身技术迭代能力。中国新IT基石企业、种子基石、基石潜力企业与全球市场之间也是一种数智共生关系。自主创新与外引内联、开放合作并不矛盾,完全可以并行不悖。

在长期基石企业的海外营收占比当中,联想在60%-70%之间变化,比例最高,且海外业务的赢利能力近几年有显著提升。TCL海外营收占比为50%左右,海尔去年为51%,华为原来50%左右预计2021年下降到40%以内,京东方54%左右,上海华虹36%左右,阿里巴巴20%-25%之间,比亚迪16%左右,腾讯、百度均不足10%。在科技企业当中,联想、华为、TCL、海尔对这个产业最重要的价值之一,是他们在实现了中国制造的基础上,历经多年开拓所形成的全球化业务网络。他们是大航海时代的第一批拓荒者。在此意义上,第一、二、三梯队可以进一步携起手来。第二、三梯队的技术通过联想等第一梯队的产品服务和市场网络走向全球。而实际上,他们就是这么做的。

珍惜已有的,培育未竟的。与世界数智共生,在中国数智共生。“新IT的双循环”,两个循环都需要数智共生观念。珍惜每一粒种子,培育每一个希望,创造每一个可能性,宽容每一个不确定性。智慧科技、数智中国的发展,每一个企业、每一个角色都不可或缺,把国内和国外、行业和行业、企业和企业、企业和用户的关系当作相辅相成、数智共生的生态关系来看,可能更能得到问题的正确答案。

2021-2030,新IT基石创新扩散图景

    28dfbc606cbbd83b594b2a497faa77c9.png   

在明晰基石产业、基石企业的基础上,我们还需要明晰基石创新,也就是对于新IT智慧科技产业面向两个循环,未来要着力进行的基础创新,着力为各行各业融智赋能的关键领域,以及数智经济发展最为需要的数智基础设施。我把它做成了一幅“新IT基石创新扩散地图”,同样只是一个探讨框架,仅供参考:

中国科技的家底是什么?_第4张图片

其中的主要方面:行业赋能/数智化转型,个人赋能/新智能设备,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云/数据基础设施,物联网基础设施,智慧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制造,下一代网络,高性能计算,半导体先进制程/工艺设备,工业设计/仿真/尖端制造装备。大家可以按图索骥,探寻长期基石等各类企业,在创新、创新扩散图景中的位置。我们看到,长期基石、种子基石、基石潜力企业,在新的创新周期以及相应的创新扩散周期到来之际,都在充分发力,TCL今年又投资10亿元于新的制造业务,联想过去三年研发投入分别为102.03亿元、115.17亿元以及120.38亿元,未来三年研发投入还将翻番。

在这样一幅图景里,创新与创新扩散同等重要,把新IT产业企业调动起来和把一亿多市场主体“武装”起来同样重要,在帮助千百万企业/商户/行业/机构融智赋能方面,数十万家智慧科技产业企业同等重要,长期基石企业、种子基石企业、基石潜力企业也同样重要,长期基石企业里面的每一个企业我们也都不必厚此薄彼,因为他们都很重要,只不过不同层面发挥不同作用而已。

不知不觉间,历经改革开放三四十年发展,中国形成了初具规模和体系的科技产业,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企业梯队。我们要珍惜这样一个基础,在资本、政策、市场、舆论等多个维度给予这个战略性的基石产业更多支持、鼓励和包容,创造一个生态而不是只走一条路只过一座桥,这个关键领域才可能从无到有从大到强,才能相辅相成、良性循环、数智共生。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以及复杂严峻的形势下,才可能以新IT赋能各行各业,才可能“产业升级、经济升维”,才可能实现面向数智经济的意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性转变,才可能适应打造未来竞争新优势、构建未来发展新格局的迫切需要。

有清晰的方位感,才能有清晰的方向感,在多层次的产业生态体系、多样化的企业成长路径、多点位的创新扩散图景、多维度的数智经济基础设施当中,不同角色各有各的任务、各有各的使命。仅就长期基石企业而言,华为将会是一个被努力重新定义的企业,联想将会是一个重新被理解的企业,腾讯、阿里、百度将会是重新找到自己恰当位置的企业,海尔将会是合适的时候进行生态整合重新聚力的企业,TCL将会是一家重拾底层驱动的企业,京东方将会是一家屹立于东方的企业……

未来智能实验室的主要工作包括:建立AI智能系统智商评测体系,开展世界人工智能智商评测;开展互联网(城市)大脑研究计划,构建互联网(城市)大脑技术和企业图谱,为提升企业,行业与城市的智能水平服务。每日推荐范围未来科技发展趋势的学习型文章。目前线上平台已收藏上千篇精华前沿科技文章和报告。

  如果您对实验室的研究感兴趣,欢迎加入未来智能实验室线上平台。扫描以下二维码或点击本文左下角“阅读原文”

中国科技的家底是什么?_第5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芯片,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社交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