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程进化让代码协同更高效

当我们在项目协同过程中,把要做的需求确认清楚后,接下来就要考虑如何将这些用户故事,转换为可运行的代码程序,这时候就轮到开发者们登上舞台开始表演了。

云效代码管理Codeup就是这样一款服务于开发者的产品。在Codeup上,你可以免费托管代码、进行代码评审和持续集成,并通过数据图表跟踪工作进展。目前已有百万开发者和数十万企业正在使用Codeup托管自己的代码。

在去年,云效Codeup针对代码安全进行了全面的建设,从存储安全、访问控制,到代码加密、备份,在风险事前、事中、事后提供了全面的安全保护能力。

除了为大家保管好宝贵的代码资产外,我们还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高效的工作。因此,今年我们在协作流程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让大家能够更高效地互动,更专注地工作,进而实现更早地下班。

说到协作,作为开发者,大家可能更喜欢独自一人静静坐在电脑面前写代码的感觉,那是武林高手闭关修炼的感觉。但是,现代公司的项目一般不可能一个人100%就能全部做完,再厉害的武林高手也需要队友。

随着队友人数的增加,人和人之间沟通的成本成平方增长,这时候沟通的有效性就变得至关重要了。怎么沟通最有效呢, “ 神级程序员 ” 林纳斯回答了这个问题,翻译过来就是“多说无益,放码过来”。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这种沟通活动被称为代码评审。

如何让代码评审更简单

代码评审可以集聚众人之智慧,实现1+1>2的效果。没人评审的代码,其水准仅是编码者的水准,而被团队评审的代码,其水准可以超越团队的最高水准。

代码评审是个好东西,但实际操作起来并不容易。接下来,我们从评审发起人、评审人和企业管理者的视角,去了解一下他们遇到的烦恼,以及通过云效Codeup如何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1.评审发起人的烦恼

首先,对于需求开发同学来说:在创建评审时,他不得不频繁地切出本地IDE,打开浏览器登录代码服务的网页端,填写一堆评审说明和参数,才能完成创建。

接着,评审建好了,但因为管理员设置了各种合并的条件卡点,他首先得弄清楚哪些条件还没满足,然后才能逐个去解决卡点。否则代码就无法上线,万一误了迭代周期,可不好和产品经理交代。

在解决反馈问题时,由于评审回复是个异步过程,没人知道评审人什么时候有空来评审,特别是几个人共同评审的情况下,评论分散,在动态里一条一条的找甚是麻烦,效率真不太高。

使用云效代码管理Codeup之后,他现在可以这样做:

无需频繁地切换 IDE,在本地编辑器里直接推送代码,就可以在网页端自动创建一个代码评审,本地和云端链接更加流畅;

即使在网页上创建评审时,也支持分支、标题、评审人参数自动填充和描述模板建议,创建评审更轻松;

在推进评审的过程中,现在他无需思考太多,在页面可以清晰地看到聚合的卡点条件和实时的达成情况,像打怪升级一样解决掉这些卡点,就可以完成合并,推进评审更加专注。

在处理评审人反馈的时候,他无需在分散的时间线动态中寻找蛛丝马迹,只需要关注待解决的事项面板,一眼可见全部待办,处理效率大幅提升。

2.评审人的烦恼

另外,我们的评审人段誉同学也很不容易:

在专注工作时,他经常不时收到评审请求,打断了手上的工作,暂时搁置吧,挤压的评审一多,又不知从何看起;

在执行评审时,发现问题基本靠经验,肉眼一行一行看代码还是可能遗漏风险,肩负审查的责任,压力山大;

而且,评审交流常常反复,消息通知不及时,沟通效率起不来;

使用云效Codeup之后:

在安排评审时间方面,现在,他开启了云效的评审耗时预估能力,可以直观地查看每个评审的预估耗时。再根据预估见缝插针地合理安排碎片时间,利用午饭前的10min间隙也可以完成一个评审,执行力更强了。

在代码评审的过程中,基于云效开箱即用的自动化检查能力,辅助人工评审,仿佛为代码上了双重保险,让检查更快速,更精细,大幅降低问题遗漏到线上的风险。

在针对问题的讨论交流阶段,评审消息可以通过邮件钉钉等方式快捷触达,消息感知更及时,沟通协作更顺畅。

3.管理者的烦恼

我们的管理者也有一些烦恼。我们来看看他的一份聊天记录:

有一天,产品经理在群里着急地催促:咱们功能什么时候才能上线啊,再不上可要被别人抢先了!

而开发人员这样回答:功能写完了,但是还在等评审,而且有一些技术部要求的检查还没跑过,需要优化下代码。

可是业务第一啊,在残酷的市场上有时候速度就是生死牌,这时候他决定站出来保业务,放弃掉一些质量。

在面对迭代速度和工程质量的选择上,其实他心里也很纠结。业务必须跑起来,但是如果不管开发的质量,只会给业务埋下一个一个随时会引爆的暗雷。

业务开发既要快又要好,使用云效代码管理之后,现在,他的团队可以根据业务性质自行决定 “扫描的规则” 和 “卡点的规则”,让代码更快地流动起来。

在扫的规则上,我们知道,规则并不是越多越好。过多的规则只会给开发团队带来负担,因此选择合适的规则很重要。云效精选了一批规则内置到了产品中,开箱即用,自动触发,包括经过阿里集团多年实践经验总结的阿里巴巴Java开发规约、敏感信息检测、源码漏洞检测等,将我们的经验分享给大家。

除了扫描的规则外,他还可以自定义流程卡点的规则。例如对一些必须高速迭代,对工程质量有一定包容度的项目,可以走轻量评审,最低成本做自动化检查,不设置严格卡点,便于必要时快速合并代码。而对于迭代速度相对稳定,且对编码水平有高要求的项目,可设置严格的评审卡点,确保代码质量。

使用云效之后,现在他可以在高速迭代的业务下同时兼顾代码质量,从一部分合适的业务开始,逐步搭建起评审规范和流程,然后过渡到更多团队。

云效的自动化评审能力,平均每月为每个企业自动发现200多个有效问题。以人工发现一个问题大概需要10min算,累计每月为企业节省33小时的专家人力,让他们可以把时间投入到产生更大价值的事情中去。

坚持代码评审就像坚持运动健身一样,不要高估它的短期价值,也不要低估它的长期价值。现在就开始吧,云效将协助你把评审这件事变得更简单。

分支协作如何才能更顺畅

除了评审代码外,开发者们在分支协作上的互动也非常频繁。

我曾经遇到过一些团队,开发者提交代码没有流程,生产分支经常冲突,甚至出现强行覆盖了别人代码的情况,搞的大家差点友尽。

开发者之间分支协作是否顺畅,决定着他们是否能成为朋友。小团队尚且如此,协作人数达到十几或者几十人呢,多人共同开发一个模块,这时候就需要约定一些大家都遵守的协作规则了。

对此,业界总结了不少协同的经验,常见的有三种:Git-Flow、Github-Flow、Gitlab-Flow,每种模式有自己适合的场景:

例如大型项目交付周期长,参与人数多,需要避免不同环境下的代码互相干扰,这种情况下选择复杂的Git-Flow能够更完整地支撑;

而对于以DevOps快速迭代的团队来说,在开发得足够快的时候,Master 和 Develop 两个分支可能经常都是一样的,而开发过程也会因为过多的分支而变得复杂。如果不小心切换错了工作分支,回滚又是另一件麻烦事了。这种情况下选择github或gitlab的模式会更加轻量一些。

但无论 Github 模式还是 Gitlab 模式,仍然需要创建新的仓库或者临时的分支,这些都将成为资产负债。那么有没有一种方式,不需要创建库,甚至连临时分支都不用创建呢?这样管理成本最低,仓库也更干净。

在这样的思路下,云效Codeup支持了一种新的Git协同工作流——推送评审模式,也称为 Agit-Flow。

使用推送评审模式,当你接到开发需求时,无需新建派生库和feature或bugfix这类临时分支了。只需要在本地对目标分支执行git push,就可以在云端自动创建一个合并请求,发起入库预评审。

结合自动化的检查能力,针对每次推送都可以快速扫描和反馈,帮你定位问题并快速修复。持续的推送可以继续更新合并请求,直到你的功能开发完成了,该跑的自动化检测和评审也通过了,就可以将代码正式合并入库。

当然,如果有不同版本或环境并存需求的团队,仍然可以基于主干维护自己稳定的预生产和生产分支,或者不同版本的长期分支。

推送评审模式非常适合敏捷的、对代码质量有一定要求的团队。

对于技术管理者来说,推送评审模式还有一个附加收益,让仓库权限管理更加简单了。

在从前,如果你要和隔壁团队进行共建,或者有一些外包项目需要外部合作时,至少需要给予对方代码库的开发者权限,对方才能进行代码贡献。

而现在,你不再需要给对方申请开发者权限了,更不需要给予新建派生库的权限,只需要让他能够查看仓库就可以了,他们就可以通过推送评审模式自由地贡献代码。可读即可贡献,合作管理更简单。

我曾经遇到一个朋友,他们公司推行内源开放的文化,代码库对公司同事们开放可读,鼓励团队间代码共享,而他和他的一个兄弟部门合作比较密切。为了更好地联调配合,他抽空了解对方团队的代码逻辑,在阅读中他偶然发现对方引用了一个最近报出高风险的依赖包,于是他直接上手改了代码,通过推送评审模式发起了一个修改的请求,对方立即收到了钉钉通知,快速确认了改动进行了合并。整个过程10分钟内搞定,非常高效地将风险扼杀在了摇篮里。

总结

最后,请允许我总结一下:

在代码评审的协作场景中,云效支持了开箱即用的自动化代码检测服务,配合评审视图的体验改进,合并规则的灵活定制与消息通知的集成,让评审协作更高效、代码质量有保障。在分支协作的场景中,云效的推送评审模式让我们不再需要维护复杂的临时分支,推送即评审,让开发更沉浸,合作更轻松。

在我看来,一个靠谱的代码管理平台不仅仅是托管代码,而是能够帮助你将代码变得更好,并且更高效地交付出去。所以,云效Codeup始终在围绕如下三方面努力,为大家打造一个真正好用的代码管理平台。

1、安全:安全是基础,打牢基础,我们提供了完备的安全能力。
2、协同:协同是引擎,强化引擎,我们改进了协作的高频场景。
3、开放:开放是导航,拓展边界,我们拥抱外界丰富的连接。

原文链接

本文为阿里云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你可能感兴趣的:(流程云计算阿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