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原文地址
最近看了一本《大数据系统构建》的书,发现之前对于Lambda架构的理解还是不够深入和清晰。
Azure文档上有一张Lambda架构的图,
同时也配有对Lambda架构最基本的理解:
批处理层(冷路径)以原始形式存储所有传入数据,对数据进行批处理。 该处理的结果作为 批处理视图 存储。
速度层(热路径)可实时分析数据。 设计此层是为了降低延迟,但代价是准确性也会降低。
当初看Lambda架构的时候,更在意的点其实是将数据处理分成批处理层 和速度层 两个部分,批处理层 在处理大批量数据的时候是有性能优势的,而速度层 虽然在性能和准确性上会差一些,但是在时效性上有着无可取代的地位。
当初看的时候,会没有那么关注以原始形式存储 这几个关键字,虽然有概念,但是却没有那么在意。
但是最近看完《大数据系统构建》之后,发现以原始形式存储 才是精华。
以原始形式存储 给我们带来了很好的容错能力,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如果是一个计算页面浏览量的分析任务,如果我们采用全增量架构 ,也就是在数据库中维护一个count来记录页面的访问量,那么一旦某一个版本,计算函数出错了,把一个页面计算了两遍,那么这些数据就会一直错误下去了。而如果我们只是存下了原始形式 的数据,那么只需要在改正bug后全量计算一遍,就可以将错误恢复了。
这个能力其实在Lambda架构中很重要,其实将数据处理分成批处理层 和速度层 两个部分,并不主要是因为他们处理速度的快慢,而是因为我们首先在思想上将大数据处理分成两种处理,一种是我可以牺牲时效性,但是要保证准确性、容错能力、算法的简洁性的批处理层 。一种是我如果还要时效性,那么就引入一个算法更复杂、准确性稍差的速度层 ,但这一切的前提是,我可以用批处理层 兜底,即使这一刻的数据是不太准确的,甚至由于代码的bug导致了数据是错误的,也没有太大影响,因为最终,都会通过批处理层 重新计算。
在洞悉了这一设计理念之后,书中的三层划分其实就很自然了,我们可以再引入一个增量批处理层 也就是将批处理再划分成2部分,一个是全量重新计算层 ,一个是增量计算层 ,增量计算的算法会同速度层 差不多,不过由于是批计算,所以吞吐量会更高一些,这一层才是当初我所理解的批处理层 。
再提一点,其实Event Sourcing也有以原始形式存储 的优势所在,如果业务系统采用Event Sourcing的方式来构建,那么一旦某个版本的bug导致了快照出现了问题,可以很轻易地通过无bug的新版本来更正快照。
同时Event Sourcing也为后续的Lambda架构提供了很充分的支持。
做数据接入避免不了选择接入的方式:全量接入、增量接入、WAL接入。它们又分别有着自己的优缺点:
每天使用select * from tableXXX
来获取tableXXX的数据
优点:
缺点:
所以全量接入只能考虑全表数据量比较小的一些表。
通过修改时间的字段来确定每天需要接入的数据。比如select * from tableXXX where date_format(optime,'%Y%m%d')='20000101'
优点:
缺点:
通过同步Write-Ahead Log,并通过这些log来接入数据。比如MySQL的所有操作都会先写binlog,再更新数据,我们只需要订阅binlog,就可以还原数据了。
优点:
缺点:
看完这几种接入方式,如果这个时候我们将增量接入配合上Event Sourcing。会发现这个方案真香:
针对缺点业务侧硬删除的数据无法感知到,要求业务侧只进行软删除。 ,由于Event Sourcing中,删除也是以事件的形式存储的,所以完美契合了。
针对缺点如果一条数据一天内变更了多次,只能获取到每天的最新状态。 ,由于所有的变更也都是以时间的形式存储的,所以没有变更会丢失。
同时,Lambda架构中想要的以原始形式存储的前提也被一并满足了。
推荐系统中,最典型的架构就是Netflix的离线、近线、在线三层架构。
其实其中的思想是类似的,用离线数据进行离线模型训练,用增量学习进行近线层处理,在线层 则处理一些预测、排序等实时性要求高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