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端项目开发中,一个好的请求封装可以给我们带来诸多便利,减少了代码重复,优化了问题处理等。那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一下怎么做到对一个请求的简单封装吧。主要通过对axios请求的二次封装,实现页面的请求以及必要的优化。
学习第一步,安装加引入。(押韵,哈哈哈)
安装axios
npm install axios
新建utils文件夹下request.js文件用于请求的封装,初始化的封装,后面我们一步步来。
import axios from axios
const service=axios.create({
baseURL: '',//请求地址
timeout: 1000,//请求超时时间,如果超给改时间会中断
// headers: {'X-Custom-Header': 'foobar'}//自定义请求头
})
//添加请求拦截器
service.interceptors.request.use( (config)=> {
// 在发送请求之前做些什么
return config;
}, (error)=> {
// 对请求错误做些什么
return Promise.reject(error);
});
//添加响应拦截器
service.interceptors.response.use( (response)=> {
// 对响应数据做点什么
return response;
}, (error)=> {
// 对响应错误做点什么
return Promise.reject(error);
});
export default service
大家会发现url是空的,在开发中这个url一般都是动态的,更加环境去切换的这个地方需要插播一个小知识关于.env文件的使用。
在vue-cli中模式是一个重要的概念,默认情况下有三个模式。
对于下面所说的命令,大家可以看一下项目中的package.json文件,一看就明白了
- development 模式用于 vue-cli-service serve
- production 模式用于 vue-cli-service build 和 vue-cli-service test:unit
- test 模式用于 vue-cli-service test:unit
development模式对应我们开发环境对应的命令是 serve命令,也就是说我们启动项目后就在development模式下运行
production模式对应打包命令build。打包后在production模式下运行
你可以通过传递 --mode 选项参数为命令行覆写默认的模式。例如,如果你想要在构建命令中使用开发环境变量:
vue-cli-service build --mode development
总结,可以通过命令动态配置,配置对于模式下对应那些配置。
我们一般通过.env文件进行请求地址的配置,例如存在多个地址的情况,可以通过命令进行灵活配置。
process.env
是 Node.js
中的一个环境对象。其中保存着系统的环境的变量信息。可使用 Node.js
命令行工具直接进行查看(如下图所示)。
在不同的模式会有不同的环境变量
在 development 模式下 NODE_ENV 的值会被设置为 “development”
在 production模式下 NODE_ENV 的值会被设置为 “production”
.env 无论开发环境还是生产环境都会加载的配置文件
.env.development 开发环境加载的配置文件
.env.production 生产环境加载的配置文件研发环境 加载顺序:.env .env.development 同一个变量名 后者会覆盖前者
生产环境 加载顺序:.env .env.production 同一个变量名 后者会覆盖前者
因为我们现在是在开发模式,所以在.env.development文件中配置我们需要请求的地址(如下)。
对应的ip需要填写服务器ip和对应端口号
# just a flag
NODE_ENV = 'development'# base api
VUE_APP_BASE_API = 'http://10.0.0.165:9588'
然后我们上面的请求url就可以拿到对应的值了
const service=axios.create({
baseURL: process.env.VUE_APP_BASE_API,//请求地址
timeout: 10000,//请求超时时间,如果超给改时间会中断
// headers: {'X-Custom-Header': 'foobar'}//自定义请求头
})
然后我们建立api文件夹进行接口的模块化区分,不同模块对应不同的模块js。
进行一个get请求进行封装是否成功的测试
import request from "@/utils/request";
export function list(){
return request({
url: `/api/list`,
method: "get"
})
}
这是第一集用于测试服务器开发get请求的接口,当时我们测试是成功的。因为测试,所以我们怎么简单怎么来,主要是测试是否成功。
在app.vue页面,进行一个简单的请求
然后重点来了!!!哈哈哈哈,报错了,告诉我跨域了,然后就大结局了,再见了各位。
然而并没有结束,让我们一起解决跨域吧,
前端:后台,跨域了,你解决下
后端:自己解决,前端配置代理不会么?
前端:离职,不干了
现在,我们是后端了,作为一个前端喜欢的后端,我只能说,我来搞,交给我!!!(虽然前后端都是我,呜呜呜)
其实对于后端来说,解决跨域很简单,只需要使用CORS就可以了,一共需要两步
第一步:安装cors
yarn add cors
npm install cors
npm和yarn都可以哈,yarn安装快一点,各凭喜好
第二步:使用cors()解决跨域
以下是nodejs服务器端的代码,app.js文件中引入并使用
//引入
const cors = require('cors')
//使用
app.use(cors())
然后再继续请求试一下,发现跨域就这样解决了。
cors又称跨域资源共享,由一系类HTTP响应头组成,这些HTTP响应头决定浏览器是否组织前端JS代码跨域获取资源,实际情况是,前端同意请求,服务器同意响应,浏览器不同意这门亲事
浏览器的同源安全策略(端口、域名、协议有一个不同就不能通信)默认会阻止网页“跨域”获取资源,但如果接口服务器配置了CORS相关的响应头就可以解除浏览器端的跨域访问限制。就好像服务器拿着彩礼来了,浏览器就同意的这门亲事。
CORS主要在服务器端配置,客户端无需做任何处理。cors有兼容性(2022年可忽略不不计,主要是低版本服务器的兼容性)。
页面展示:
代码:
页面:
登录
注册
切换{{ loginstate?'注册':'登录' }}
后面发现请求后后台获取不到我们传递的body参数,因为axios默认传递的post参数格式是application/json,所以我们需要进行一定的配置,
通过body-parser解决上述问题,代码:(记得先安装)
//导入express
const express = require('express')
//引入cors解决跨域问题
const cors = require('cors')
//用于解决fromdata格式数据获取不到的问题
const bodyParser = require('body-parser');
//创建web服务器
const app = express()
//解决跨域
app.use(cors())
//数据JSON类型
app.use(bodyParser.json());
//解析post请求数据
app.use(bodyParser.urlencoded({ extended: false }));
//将文件部署到服务器
app.use(express.static('img'))
//配置解析表单数据(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格式的中间件
app.use(express.urlencoded({ extended: false }))
const userRouter = require("./router/user")
app.use('/api', userRouter)
// 通过ap.listen进行服务器的配置,并启动服务器,接收两个配置参数,一个是对应的端口号,一个是启动成功的回调函数
app.listen(9588, () => {
console.log('服务器启动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