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地篇

九种地域的用兵原则


原文:孙子曰: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圮地,有围地,有死地。


注释:用兵:指挥军队作战 法:方法,法则


译文:孙子说:凡是指挥军队作战的法则,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忂地,有重地,有圮地,有围地,有死地。


解析:九地的种类。在战争中,从本国到敌国,按照地域可以划分为九种,分别是散地,轻地,争地,交地,瞿地,重地,圮地,围地,死地。


原文:诸侯自战其地,为散地。入人之地不深者,为轻地。我得则利,彼得亦利者,为争地。我可以往,彼可以来者,为交地。诸侯之地三属,先至而得天下之众者,为衢地。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为重地。行山林、险阻、沮泽,凡难行之道者,为圮地。所由入者隘,所从归者迂,彼寡可以击吾之众者,为围地。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


注释: 自战其地:在本土作战 入人之地:进入敌国境内 诸侯之地三属:边境与多国接壤 疾战则存:迅速作战就能得以生存


译文:诸侯在本国境内作战的地域叫做散地,进入敌国境内不是很深的地域,叫做轻地。我占据就会有利,敌人占据同样也有利的地域叫做争地。我军能够前往,敌军也可以前来的地域叫做交地。边境与多国接壤,谁先占据就能够获得其他诸侯国支援的地域叫做忂地。进入敌国境内很深,已经背靠很多城池的地域叫做重地。行进在山林险阻沼泽等难以通行的地域叫做圮地。进入的通道狭窄,要想返回的道路很迂折,敌人很少军队就可以攻击我们众多军队的叫做围地。迅速作战就能得以生存,不迅速作战就会灭亡的地域叫做死地。


解析:九地的特点。在本国境内作战,很容易导致军心焕散。进入敌国境内不深的地域,距离本土很近,士兵们会思念故乡,无法专心作战。我占据就能够得到地形之利,敌人占据同样有利的地域,战略位置重要,是兵家的必争之地,就是争地。我可以到达,敌人也可以到达,敌国边境与多国接壤的地域叫忂地。如果我们占据,与周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从而获得这些国家对我们的援助。深入敌国,背靠城池众多,叫重地。残垣断壁,草木重生,难以行军的地域叫圮地。进入的通道狭窄,出来的道路迂折,敌军很容易利用这种地形据险而守,以少数的兵力打败我方众多的兵力,是围地。迅速作战就可以生存,不迅速作战就会灭亡,向前有敌人的重兵,向后已无路可退,不奋力一战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就是死地。


原文;是故散地则无战,轻地则无止,争地则无攻,交地则无绝,衢地则合交,重地则掠,圮地则行,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注释:无绝:不间断 合交:建立外交关系 掠:掠夺粮草


译文:因此说在散地就不要作战,在轻地就不要停止行军,在争地就不要去攻夺,在交地就不要停止不前,在忂地要与周边诸侯国建立外交关系,在重地就要掠夺敌人的粮草,在圮地就要迅速通过,在围地就要计谋突围,在死地就要拼死一战。


解析:九地的利用原则。面对九种地域,要采取相应的策略,以达到对我有利的目的。在散地不要主动去作战,因为在这种地域军心比较涣散。在轻地就不要停下脚步,因为此时刚进入敌境,军心向不专一。在争地就不要去攻夺,不要去与敌人进行纠缠。在交地也不要停止行军,要督促部队继续前进。在忂地与周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瓦解敌人的同盟,建立自己的同盟。在重地要去掠夺敌人的粮食,保障我军的补给。在圮地就迅速通过,以勉军队陷于其中。在围地就要计谋,以便能找到迅速脱离困境的办法。在死地就激励士兵们拼死一战,打败敌人,以赢得最终的胜利。九变篇云: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圮地无舍,忂地合交,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原文:所谓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众寡不相恃,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敢问:“敌众整而将来,待之若何?”曰:先夺其所爱,则听矣。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注释:所谓:所说的 相扶:相互扶持 相救:相互救援 所爱:要害


译文:古时候所说的善于指挥军队作战的人,能够使敌人前军与后军无法顾及,军官与士兵无法相互扶持,敌军士兵被打散就无法再集中,士兵聚合在一起也无法齐心。符合利益就行动,不符合利益就停止行动。试问众多敌军摆着严整的阵型前来挑战,应该怎么去对待呢?回答是,首先攻击敌军的要害,这样敌军就会听任我们的摆布了。


解析:九地用兵的注意事项。善于用兵的将帅,能够让敌人陷入混乱之中,无法形成战斗力,左右不能相互救援,上下不能齐心,从而为我所乘。一切行动要以利益为衡量标准,根据是否有利,采取相应的行动。如果强大的敌军前来进攻,首先攻击敌人的要害,从而让敌人陷入被动,我占据主动,这样就能将敌人摆布于手掌之中。


原文:凡为客之道:深入则专,主人不克;掠于饶野,三军足食;谨养而勿劳,并气积力,运兵计谋,为不可测。投之无所往,死且不北,死焉不得,士人尽力。兵士甚陷则不惧,无所往则固。深入则拘,不得已则斗。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约而亲,不令而信,禁祥去疑,至死无所之。吾士无余财,非恶货也;无余命,非恶寿也。令发之日,士卒坐者涕沾襟。偃卧者涕交颐。投之无所往者,诸、刿之勇也。


注释:主人不克:敌人就无法战胜我们 掠于饶野:在敌国富饶的乡野掠夺粮草 并气积力:保持士气,积蓄战斗力 为不可测:让敌人无法判断我方意图 禁祥去疑:禁止迷信,破除疑虑


译文:凡事在敌国境内指挥军队作战的规律是,越是深入到敌国腹地,士兵们就越是能够意志专一,敌人就无法战胜我们。在敌国富饶的乡野掠夺粮食,我们的军队就可以有充足的食物保障。谨慎的修养,不要让部队疲倦,积攒力量和士气。做好布署计划,计算谋划,不让敌军摸清我们的真实意图。将军队投入到战斗就可以无往而不利,能决死一战而不会导致失败,士兵奋力奋战,那还能得不到胜利?士兵们会拼尽全力,当没有退路的时候,军心就会得到巩固,当深入敌境士兵们自然就会遵守纪律,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就会勇敢的去战斗。因此说士兵们在这种情况下不需要严加管束就会自动遵守纪律,不用强求他们就能得到拥护,不用严加约束就能获得他们的亲近,不用命令就能使他们自觉信服。禁止迷信破除疑虑,即使战死也不会逃跑。我们的士兵没多余的财富,并不是不喜欢钱财,没有多余的生命,并不是不喜欢长寿。在命令发布的那一天,坐着的士兵涕泪横流,躺卧在地上的士兵泪流满面,将他们投入没有退路的战场,就能爆发出像专注曹刿一样的勇气。


解析:九地用兵的原则。在战争中,要指挥军队深入到敌国境内作战,这样就能稳定军心,意志专一。抢夺敌人的粮食,保障后勤补给,没有战事的时候,要注意修整,让军队诸备力量,不致疲劳。做好计划,隐藏自己的真实意图,让敌不能找出破绽。这样作战中士兵们就可以一往无前。不需要严加约束,就能让他们亲近信服,要消除迷信和谣言,让士兵们意志专一,甘冒生死去作战。我们的士兵并不是不喜欢财物和生命,之所以能够群情激奋,能够像专诸曹刿一样勇敢的去战斗,正是由于他们已深入敌国的境内,没有了退却之路所造成的。


原文: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敢问:“兵可使如率然乎?”曰:“可。”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是故方马埋轮,未足恃也;齐勇若一,政之道也;刚柔皆得,地之理也。故善用兵者,携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


注释:率然:传说恒山之中的一种蛇 常山:即山西恒山 敢问:试问 同舟共济:同乘一艘船渡江 未足恃也:并不足以巩固军心


译文:因此善于指挥军队作战的人,就像摆弄率然蛇一样的灵巧。所说的率然,是常山中的一种蛇,击打它的头部其尾部就会前来救援,击打它的尾部其头部就会前来救援,击打它的中间则头部和尾部会一起赶来救援。试问指挥军队作战能够像摆弄率然蛇一样灵巧吗,回答是可以的。当年吴国人与越国人相互交恶,当他们同乘一艘船渡江,遇到狂风大浪,他们也会像左手与右手一样相互救援的。因此说拴起战马埋起车轮,并不足以巩固军心。三军将士能够一样勇敢是指挥管理得当的结果,攻守自如是利用地形之利的结果。善于指挥军队作战的人,能够使士兵们互相扶持就像一个人一样,这也是迫不得已的事情。


解析:九地用兵的意义。指挥军队作战能够像率然蛇一样的灵活,像吴国人与越国人同船渡江一样的互相扶持,相互救援,不能仅依靠破釜沉舟方马埋轮那样的手段,要靠管理合理,指挥得当,能够去利用九地用兵的原则去作战,指挥他们深入敌国腹地,让他们没有退却之路。这样士兵们就会像一个人一样勇敢的去作战,而不会退缩。这都是因为士兵们身处的环境所造成的,实在也是迫不得已的事情。


原文: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易其事,革其谋,使人无识;易其居,迂其途,使人不得虑。帅与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帅与之深入诸侯之地,而发其机,焚舟破釜,若驱群羊,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聚三军之众,投之于险,此谓将军之事也。九地之变,屈伸之利,人情之理,不可不察。


注释:将军之事:统帅军队的事情 静以幽:冷静而幽深莫测 正以治:严正治军 愚:蒙蔽 帅与之期: 主帅与士兵约好了出战日期


译文:统帅军队的事情,要沉静幽深,严正治军。能够蒙蔽士兵们的耳目,让他们什么都不知道。改变从前所做过的事,改变从前的计谋,让士兵们无法识。不断改变居所,行走迂折的路线,让士兵们考虑不到原因。将帅与士兵们约定好了出战的日期,就像让他们登到高处,然后抽走梯子,将帅与士兵们深入敌国境内就如同抠动弓弩的扳机。焚毁船舶,打破锅釜,就像驱赶羊群一样,一会儿赶到那里去,一会儿赶到这里来,士兵们不知道到底要去哪里。聚集全军将士,投入到危险的境地,这就是统帅军队的方法。九地的变化运用,屈伸的厉害关系,世事人情道理,不能不去认真的考察了解。


解析:九地的治军原则。将帅要保持深沉和冷静,让士兵们无法猜测自己的真实意图。同时要以严明的手段管理军队,让士兵们坚决服从命令。通过改变以前做过的事,以前用过的计谋,来蒙蔽士兵们的耳目,让他们不知道自己的目的地。指挥军队进行军事行动,而让他们不知道自己的最终目的。而将帅所要做的,就是指挥军队,将他们投入到极度危险的境地去战斗。而作为优秀的将帅,对于九地的运用,利害关系,人情世故,都必须要有深刻的了解。


原文:凡为客之道:深则专,浅则散。去国越境而师者,绝地也;四达者,衢地也;入深者,重地也;入浅者,轻地也;背固前隘者,围地也;无所往者,死地也。


是故散地,吾将一其志;轻地,吾将使之属;争地,吾将趋其后;交地,吾将谨其守;衢地,吾将固其结;重地,吾将继其食;圮地,吾将进其涂;围地,“吾将塞其阙;死地,吾将示之以不活。


故兵之情,围则御,不得已则斗,过则从。


注释:深则专:越是深入敌国境内,军心越是巩固专一 去国越境:离开本土,跨越边境进入敌国 继其食:确保粮草补给 过则从:陷入绝境就会自觉服从指挥


译文:凡是进入敌国指挥军队作战的规律,越是深入到敌国境内,军心越是巩固专一,越是不深入军心越是涣散。离开本土跨越边境进入敌国进行作战,就是进入了绝地。四面通达的地域是忂地,深入的地域是重地,进入不深的地域是轻地,没有出路的地域是围地,迅速作战就会生存,不迅速作战就会灭亡的是死地。因此说在散地,我们就要统一士兵们的意志,在轻地我们就要将其占为己有,遇争地我们将越过而深入其后,交地我们就要谨慎派兵防守,忂地我们就要巩固与周边诸侯国的外交关系,重地我们就要掠夺粮草,围地我们就要堵塞缺口,死地我们就要展示决战之心。因此指挥军队作战的情理是,被包围就会自觉防御,迫不得已就会战斗,陷入绝境就会自觉的服从指挥。


解析:九地用兵的原因。因为指挥军队作战的规律,当深入敌国腹地,士兵们没有了退路,就会专心作战。刚进入敌国境内,士兵们意志不能专一,不能专心致志的去投入战斗。因此利用九地用兵的原则,就是为了将士兵们投入到绝地,让他们没有退却之路,激发他们的斗态,从而义无反顾的去战斗。不去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避免与敌人纠缠,直到大军深入敌后,最终与敌决死一战,争取最终的胜利。这正是利用士兵们被包围就会自觉防御,迫不得已就回去战斗,陷入绝境就会服从指挥的心理。


原文:是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预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四五者,不知一,非霸王之兵也。夫霸王之兵,伐大国,则其众不得聚;威加于敌,则其交不得合。是故不争天下之交,不养天下之权,信己之私,威加于敌,故其城可拔,其国可隳。施无法之赏,悬无政之令,犯三军之众,若使一人。犯之以事,勿告以言;犯之以利,勿告以害。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夫众陷于害,然后能为胜败。故为兵之事,在于顺详敌之意,并敌一向,千里杀将,此谓巧能成事者也。


注释:霸王之兵:王者之师 威加于敌:将武力威加于敌国 其交不得合:使其外交无法结盟 不养天下之权:不收买其他国家的权势贵族 信己之私:相信自己的战略方针 顺详敌之意:摸清敌方的真实意图


译文:因此说,不知道其他诸侯国的图谋就不能与之交战,不知道山林险阻沮泽等地形的情况就不能行军,不用向导的就不能取得地形之利。九种地域,如果有一种不知道,就不能算是霸王的军队。凡是霸王的军队,讨伐大的国家,能够使其众多的军队无法聚集。以强大的武力威加于敌国,就能够使其外交无法结盟。因此说不去争夺天下诸侯结交,不奉养天下的权势贵族,相信自己的战略方针,将武力威加于国。因此敌国的城池就可以改取,敌人的国家就可以毁灭。实行超越常规的奖赏,高悬无政的命令,指挥全军众多士兵,就像是使用一个人一样。指挥他们去行动,不必告诉他们原因,指挥他们去做有利的事情,不必告诉他们有害的一面。将他们投入到死地就可以得以生存,陷入必死之地就可以生存,士兵们陷入危险的境地就可以转败为胜。指挥军队作战的方法,在于摸清敌方的真实意图,集中兵力向敌人的一个方向进攻,千里奔袭,击杀敌人,这就是指挥军队作战巧妙够成就大事的人。


解析:九地用兵的方法。不了解诸侯的真实意图就不能交战,盲目的去与敌人作战,难免会失利。不能在不熟悉的地形行军,以免军队陷入困境,而被敌人所乘。不使用向导来了解当地地形,在遭遇敌情时就不能利用地形之利来作战。只有懂得九地用兵的军队,才是纵横天下的王者之师。王者之师能够让敌国的军队无法聚集,敌国的盟友不敢支援,不争取与天下诸侯的结盟,不贿赂天下的王权贵族让他们为自己服务。相信自己的能力,以武力威慑敌国,就能够轻而易举的攻城掠地,摧毁敌国。要施行超越常规的奖赏制度,频布区别于以往的法令,鼓舞军队的士气,激发士兵们的战斗意志。指挥军队去做战,不需明示目的与危险,将他们投入到危险的死地,以使他们爆发决死一战的信念,从而打败敌人。了解敌人的真实意图,集中充足的兵力,千里奔袭作战,这正是巧妙的用兵手段。


 原文:是故政举之日,夷关折符,无通其使;厉于廊庙之上,以诛其事。敌人开阖,必亟入之。先其所爱,微与之期。践墨随敌,以决战事。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注释: 正举:准备出征 夷关:封闭关口 折符:毁掉通行凭证 开阖:门户洞开 践墨:遵循规律 脱兔:逃脱的兔子


译文:因此说在准备出征的日子里,要封闭边境关口,毁掉通行凭证,不要与敌国互通使节。督促百官在庙堂之上,商量出征的事项。敌人一旦门户大开,必须迅速的攻入,首先拿下敌国最重要的战略目标。不要与敌国约定作战的日期,一切根据敌情而采取相应措施,以迅速的进行决战。因此开始要表现的像处女一样的安静,敌人一旦门户大开,而后就要像逃脱的兔子一样迅速发起进攻,这样敌人就无法抗拒了。


解析:夷关折符的重要性。在战争爆发前,要对我方的军事行动采取保密措施,通过封锁关隘,断绝外交的行动,让敌人无法掌握我方的动向和意图。君主与将帅们制定详细的作战计划,并进行周密的军事部署。敌人一但露出破绽,有机可乘,就要迅速的指挥军队发起攻击,突入到敌国境内,先夺取敌国重要的战略要地及战略目标。不与敌国约定开战日期,从而造成对敌打击的突然性。在作战中,要根据敌情的变化而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以一举打垮敌人。因此用兵之前要在表面上表现的很平静,以迷惑麻痹敌人,让敌人放松警惕,而敌人一旦疏于防范,露出破绽,就要迅速的采取行动,在突然性的打击面前,敌人一定会土崩瓦解无法抵抗。计篇云: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战例:南北朝时期,南燕的骑兵屡次袭扰东晋的北部边境,劫掠百姓,抢夺粮草,给东晋造成巨大威胁,东晋大将刘裕决定发动对南燕的讨伐战争。他率领一支由步兵,骑兵,战车组成的大军,一路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直逼南燕的险关大岘山。面对来势汹汹的晋军,南燕征虏将军公孙五楼向皇帝慕容超进献了御敌三策。上策为避开晋军的锋芒,扼守齐南天险,派骑兵绝其粮道,腹背夹击。中策为各郡固守城池,坚壁清野,毁掉庄稼,断其粮草。下策为纵敌入大岘关,诱敌深入,寻找战机,以待决战。公孙五楼的上中两策是比较可取的,一是御敌于国门之外,勉除后顾之忧。一是坚壁清野,绝其粮草使其陷入困境。但是慕容超骄傲轻敌,不用上中良策,取其下策而用之。他自愎的对大臣们说:敌人远道而来,疲惫而不能持久,我据守着五州之地,拥有富庶的百姓,强大的骑兵群,茁壮的庄稼遍布四野,怎么能割倒庄稼迁移百姓而向敌人示弱呢。我要将它们放入大岘山,然后再派骑兵群去践踏他们。晋军顺利的越过了大岘山,进入南燕腹地,刘裕高兴的对部下们说:我们已经顺利的通过了危险地带,士兵们深入死地,必将英勇奋战,原野上都处是成熟的庄稼,我们已无粮草之忧。然后晋军大败南燕的骑兵群,慕容超退守广固,东晋大军强收了庄稼,粮草充足后勤无忧,士气大振。而困守孤城的慕容超在晋军的长期围困下,内无粮草,外无援兵,城破身亡,南燕灭亡了。晋军正是运用深入则专的作战原则,兵入大岘关,让士兵们没有了后顾之忧,从容灭掉了南燕。

你可能感兴趣的:(九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