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已被黑暗吞噬,眼中如何会有光明

《资治通鉴》

周赧王三十一年

1

(原文)

      齐王既灭宋而骄,乃南侵楚,西侵三晋,欲并二周,为天子。狐咺正议,斮之檀衢。陈举直言,杀之东闾。

      燕昭王日夜抚循其人,益以富实,乃与乐毅谋伐齐。乐毅曰:“齐,霸国之馀业也,地大人众,未易独攻也。王必欲伐之,莫如约赵及楚、魏。”于是使乐毅约赵,别使使者连楚、魏,且令赵嚪秦以伐齐之利。诸侯害齐王之骄暴,皆争合谋与燕伐齐。

      燕王悉起兵,以乐毅为上将军。秦尉斯离帅师与三晋之师会之。赵王以相国印授乐毅,乐毅并将秦、魏、韩、赵之兵以伐齐。齐王悉国中之众以拒之,战于济西,齐师大败。

      齐王出亡之卫,卫君辟宫舍之,称臣而共具。齐王不逊,卫人侵之。齐王去奔邹、鲁,有骄色;邹、鲁弗内,遂走莒。楚使淖齿将兵救齐,因为齐相。淖齿欲与燕分齐地,乃执王而数之曰:“千乘、博昌之间,方数百里,雨血沾衣,王知之乎?”曰:“知之。”“嬴、博之间,地坼及泉,王知之乎?”曰:“知之。”“有人当阙而哭者,求之不得,去则闻其声,王知之乎?”曰:“知之。”淖齿曰:“天雨血沾衣者,天以告也;地坼及泉者,地以告也;有人当阙而哭者,人以告也。天、地、人皆告矣,而王不知诫焉,何得无诛!”遂弑王于鼓里。

(译文)

      齐湣王在灭宋后变得十分骄纵,遂向南入侵楚国,向西入侵三晋,还打算要吞并二周,自立为天子。狐咺义正辞严地规劝,结果被斩首于通往檀台的街道。陈举直言不讳地谏止,结果被诛杀于东门。

      燕昭王日夜安抚教导百姓,使得燕国更加富足,遂与乐毅谋划伐齐。乐毅道:“齐国,继承的是桓公称霸以来的基业,土地辽阔,人口众多,仅凭我们自己的力量很难攻打下来。大王如果一定要讨伐齐国,莫不如联合赵国,以及楚国和魏国共同出兵。”于是燕昭王派乐毅与赵国约定伐齐,又另派使者前往楚国和魏国,再让赵国用伐齐的利益来引诱秦国。诸侯畏惧齐湣王之骄横残暴,都争相参与同燕国一道伐齐。

      燕昭王调集全部兵力,以乐毅为上将军。秦尉斯离率军与韩、赵、魏三国的联军也前来会合。赵惠文王将相印授予乐毅,由乐毅统一指挥秦、魏、韩、赵四国的军队以伐齐。齐湣王调集国内全部人力前来抵抗,双方在济水以西交战,齐军大败。

      齐湣王出逃到卫国,卫嗣君将自己的宫殿让给他居住,向他称臣并供应所需之物。齐湣王却出言不逊,引得卫人愤怒而攻击他。于是齐湣王又逃奔到邹国和鲁国,依然是面有骄色,结果邹国和鲁国拒绝接纳齐湣王,他又只好逃往莒城。楚国派淖齿率军救齐,淖齿因而做了齐国宰相,可他想的却是要与燕国瓜分齐国,遂逮捕齐湣王而历数其罪过道:“在千乘、博昌之间,方圆数百里的土地里,天降血雨而污染衣服,身为齐王,这事你知道吗?”齐湣王答:“知道。”淖齿又问:“在嬴邑、博邑之间,大地崩塌而泉水上涌,身为齐王,这事你知道吗?”齐湣王答:“知道。”淖齿又问:“有人正对着宫门哭泣,去找人时却找不到,离开后又哭声再起,身为齐王,这事你知道吗?”齐湣王答:“知道。”淖齿道:“天降血雨,是天在警告你;地崩泉涌,是地在警告你;人对着宫门哭,是人在警告你。天、地、人都警告你了,而你却不知反省改过,还怎么能不杀!”于是将齐湣王处死在鼓里。

2、

      齐湣王,妫姓,田氏,名地,齐宣王之子,齐威王之孙。

      田齐传到齐湣王,已经是第六代君主。他接手时的田齐,齐国刚刚经历了齐威王、齐宣王的“宣威之治”,国力强盛。

时间接上一篇,齐湣王联合魏、楚两国第三次伐宋,最终灭了宋康王的“桀宋”。

      此时的齐湣王可谓风头正劲,与此同时他开始走上了自己的作死之路。

      齐湣王继位以来,可以说是战绩卓著。

      他刚继位不久便对外用兵,齐国与秦、韩、魏四国共同出兵攻打楚国,齐将匡章在垂沙大破楚军。

      此后,齐、韩、魏三国伐秦,攻破了函谷关,秦国只能献地以和。此等战果在历次各国合纵伐秦中也属罕见。

      齐湣王十四年,秦昭襄王称西帝,并派穰侯魏冉到齐国,游说齐湣王称东帝,并结盟伐赵。

      因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改革,赵国的国力日渐强盛。

      秦国的本意是联合齐国共同压制赵国。

      此事引起了燕昭王的警觉:东、西两强联手,如果成功消灭赵国,那燕国就成了齐国嘴边的一块肥肉。燕国的存亡完全取决于齐国的一念之间。

      燕昭王大觉不妥,即刻派苏代出使秦国,破坏齐、秦联盟。

      苏代面见齐湣王,主要说了两件事:

一、劝说齐湣王:称帝是个招人恨的事,齐湣王应该放弃称帝,并尊奉秦国,借此捧杀秦国,让秦国为天下人共同憎恶;

二、劝说齐王放弃攻打赵国,转而攻打有膏腴之地之称的宋国;

      不得不说叹服于纵横之士的口舌之利,他们最厉害的地方就是可以把你一步一步带进他们预设好的思路。

      齐湣王本就打着宋国的主义,一步一步坠入了苏代的彀中。

      齐湣王听了苏代的话,在称帝两天之后就放弃了自己东帝的称号。

      然而,野心的种子一旦种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发芽。

      齐湣王虽然名义上去除了自己的帝号,但此时心里已经开始膨胀,时刻不忘自己东帝的身份,这也为后来的事埋下了祸根。

      苏代在劝说齐湣王去除帝号之后,又策动齐、魏、韩、赵、燕五国合纵攻秦。

      事实也正如苏代所料,秦国因称帝成了天下公敌,五国以此为借口予以讨伐。秦国无奈只能去帝号并归赵、魏城池以和。

      暂时消除了秦国的威胁之后,失去共同敌人的山东诸国把注意力转移到了宋国身上。

      然而宋康王依然每天歌舞升平,全然不知国家早已被周边几双饿狼般的眼睛盯上了。  

      在此之前,齐湣王已经两次对宋国下手,都只是割占了一些城池。

      而宋康王的一顿神操作给自己打上了“桀宋”标签,齐湣王决定趁机“替天行道”,一次性把宋国搞到手。

      于是齐湣王联合魏、楚发动了灭宋的战争。

之前三国约定,灭宋之后三分宋国。但齐湣王可不这么想,沙包这么大的拳头见过没,硬是独占了宋国。

      魏、楚两国无力与齐国为敌,只能捏着鼻子忍了。

      齐湣王在独占了宋国之后彻底上了头。

      原文中说:“齐王既灭宋而骄,乃南侵楚,西侵三晋,欲并二周,为天子”。

      可能齐湣王真觉得八荒六合唯我独尊了。

      这就属于不讲武德了,最好的蛋糕你都独吞了,回头还要来抢我们的地盘。

      秦、燕、魏、赵、韩五国表示不服,是不是唯你独尊,练练看呗。

一场针对齐国的联合军事行动就此展开,五国结盟共讨暴齐。

      五国军队在燕将乐毅带领下,一举攻入临淄城,齐湣王仓皇出逃。

      此时没有加入盟军的楚国从背后阴了齐国一把,以救齐为名,派淖齿领军入齐,痛打落水狗。

      齐湣王居然神奇的相信楚国会帮助自己,拜淖齿为相,结果淖齿反手就抓了齐湣王。

      据说淖齿抽了齐湣王的“龙筋”,把他悬在梁上三天,活活痛死,极其凄惨。

3、

      齐湣王死后,虽然凭借田单的力挽狂澜,把齐国从灭国的边缘拯救回来,但国力大减,再不复鼎盛之强。

      战国时期大国吞并小国的事数不胜数,韩灭郑、赵灭中山时没有其他诸侯进行干涉,为何齐国灭宋却招来各国联合讨伐。

一、齐国实力本就强大,秦昭襄王相约齐湣王称帝,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对当时齐国实力的认可。

      灭宋之后的齐国国力更盛,引发了其他六国的忧虑,因此必须寻找借口削弱甚至灭亡齐国,将齐国的危险消弭于无形。

二、齐湣王四面出击,想凭借一国之力,吞并天下,于是与各国都结下了梁子。

      其中最苦大仇深的就是燕国。

      齐宣王时燕国发生子之之乱,齐国打着匡扶燕国的名义出兵,结果攻入燕国后,捣毁了燕国的宗庙,大肆掠夺燕国财物,使燕国几乎亡国。燕王哙也自缢身亡。

      燕、齐两国就此结下了死仇。

      国仇家恨,燕王哙之子燕昭王姬平时刻都在伺机报仇。

      再说秦国。

      秦昭襄王向齐湣王伸出橄榄枝,共同称帝攻打赵国。

      齐湣王不但摆了秦国一道,同时反手就组织五国攻秦,使秦国割地求和。

      之后攻打独尊秦国的宋国。因离宋国路途遥远,秦国只能眼睁睁看着宋国灭亡。

      是可忍孰不可忍!

      接下来是赵国。

      为争夺宋国,齐国与赵国展开大战,赵国战败后彻失去了争夺宋国的机会。

      楚国和魏国的境遇类似,本来齐国联合楚、魏攻打宋国,约定事后三分宋国。结果齐国不但自己仗着实力强横独吞宋国,回头更是欺楚侵魏。

      最后是韩国。

      齐湣王十二年,齐、赵联合攻打韩国,直至鲁关下,迫使韩国求和。

      如果六国诸侯会盟,大家在手心共同写一个讨伐国家的名字,那只会是:齐。

三、宋国战略地位特殊,不但是商贸重地,更是魏、楚与齐国之间的缓冲地带,十分敏感。

      苏代劝说齐湣王攻打宋国时说“宋举则楚、赵、梁、卫皆惧矣”。

      齐国攻下宋国,兵锋直指楚、赵、魏三国,三国能不拼死反戈一击?

      苏代的话表面上极大地满足了齐湣王的野心,实则是送齐国上路的一记绝杀。

      此时燕昭王站出来一声怒吼:天下苦齐久矣,受压迫的兄弟们联合起来!

      所谓一步踏错,满盘皆输。

      齐国灭宋的时候,也就是招来灭国之祸的开始。

4、

      不由得联想到宋康王。

      齐湣王与宋康王所处环境有云泥之别,但二者败亡的原因却极其相似。

      除了都爱搞四面出击,还同样骄狂无度。

      自从秦国邀齐共同称帝以来,齐湣王虽然听从苏代说辞去除了帝号,但在心里他已经认定自己就是那个至尊东帝,所作所为都以东帝自居,不知不觉在心中产生了一种俾睨天下的感觉。

      外在的表现就是唯我独尊、拒不接受意见。

      狐咺是住在城郊的平民,因大胆评论国事,被齐湣王斩首于通往檀台的街道。

      陈举是齐国宗室,直言不讳地谏止,结果被诛杀于东门。

      狐咺与陈举,分别是平民与宗室的形象代表,意味着此时齐国上下都已经与齐湣王离心离德。

      古有夏桀杀关龙逄、商纣杀比干、宋康殿射大臣,今有齐湣王杀狐咺与陈举。

      似乎君王踏上灭亡之路都是从诛杀忠谏之臣开始的。

      此时乐毅率五国联军来攻,齐军与联军决战与济水之西,与乐毅对垒的齐军主将是领兵灭宋的触子。

      触子面对五国联军,主张依靠济水结阵,固守待机。

      齐湣王不断派出使者催促触子出战,并且要求士兵为他们的王死战,后退者诛连家人并且刨去祖坟。

      触子被逼无奈,只得出战。奈何部队人心已散,加之战机不利,结果自然是一战即溃,触子逃亡,不知所踪。

      齐湣王命达子接任主帅。达子向齐湣王请求赏赐士兵,以鼓舞士气。

      《战国策》记载:“达子收余卒复振,与燕战,求所以偿者,湣王不肯与,军破走”。

      齐湣王拒绝了达子的请求,也

      齐国众生在这时狂傲的齐湣王眼里,都只是蝼蚁,无足轻重;士卒在战场上搏杀,为的只是保住他至尊东帝的地位。

      须知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

      济水防线已崩溃,齐湣王只能匆忙逃出临淄。

      而与齐湣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燕昭王。

      燕军攻下临淄后,燕昭王“亲至济上劳军,行赏飨士”。

 经次一役,高下立判。

      齐湣王虽然已经是丧家之犬,但逃亡路上作死行为依旧不断。

      齐湣王出逃到卫国时,卫嗣君仍然以对待上国的态度接待他,让出了自己居住的宫殿给他居住,称臣并供应齐湣王所需。

      这样的态度反而让齐湣王来了劲,忘了自己是刚丢了国都逃亡而来,拿出了自己东帝的派头,反而出言不逊。

      是可忍孰不可忍,国虽小却不可欺。

      卫国民众听说了齐湣王的所作所为,直接抄家伙冲向齐湣王居住的宫殿。

      齐湣王再次出逃。

      沿途经过邹国和鲁国,齐湣王傲气不减。两国听说他在卫国的所作所为,自然是闭门谢客,敬而远之。

      齐湣王只能一路南逃,逃往齐国五都之一的莒城。

5、

      到了莒城的齐湣王,终于收到了他逃亡以来最大的一个好消息:楚国派淖齿出兵援齐。

      估计此时齐湣王满脑子都想着凭借自己东帝的威名,怎么带领楚军痛击燕军,出这一口腌臜气。

      正所谓利令智昏,齐湣王大概忘记了自己此时正在墙倒众人推的时刻,况且在攻灭宋国之后不但没有兑现与楚、魏三分宋国的承诺,反而纵兵抢了楚国的淮北之地。

      估计楚国自己都找不出一条支援齐国的理由。

      当淖齿抓住齐湣王时,问了齐湣王三个问题:

      在千乘、博昌之间,方圆数百里的土地里,天降血雨而污染衣服,身为齐王,这事你知道吗?

      在嬴邑、博邑之间,大地崩塌而泉水上涌,身为齐王,这事你知道吗?

      有人正对着宫门哭泣,去找人时却找不到,离开后又哭声再起,身为齐王,这事你知道吗?

      天、地、人都对你齐湣王进行了警告,身为齐王却不知反省。

      关于齐湣王的回答,《资治通鉴》与《战国策》的记载存在出入。

      按《资治通鉴》所述,齐湣王回答了三个“知之”,而《战国策》中齐湣王回答了三个“不知”。

      狂傲的齐湣王内心早已被自己的东帝梦占据,蝼蚁般的百姓生死又与我何干。

      我更相信齐湣王面对淖齿的问题,齐湣王的回答是三个“不知”。

至尊东帝的悲哀,是至死也没能从自己的梦中醒来。

      心灵已被黑暗吞噬的人,眼中又怎么可能会有光明。


你可能感兴趣的:(心灵已被黑暗吞噬,眼中如何会有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