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陈可恩在北京待的最后一天了。
为了给这趟旅行画上个句号,陈可恩想去清华大学转一转。之所以想去那里看看,是因为朱自清前辈写的一篇文章。文章写于1927年7月,蒋介石背叛革命之时,曾经参加过五四运动的爱国知识分子朱自清,面对这一黑暗现实,他陷入了对现实无法理解的苦闷和彷徨之中,怀着这苦闷的心情,他深夜漫步于清华大学内近春园荷塘西北角,写下了一篇散文《荷塘月色》。
陈可恩觉得朱自清前辈的这篇文章写得极好,他写不出这样的文章。文章前半部分“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引起陈可恩强烈的共鸣,朱自清前辈替他说出了小说被拒稿后他某一刻的心情和当时的所思所想。
当陈可恩再次读到,后半部分“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他直接拍手叫好。没有写作之前,读到这里,他没觉得有什么特别之处。但自从写作以后,每每读到这里时他都觉得这一转折非常妙,妙在朱自清前辈把文章的时空从当下延伸到过去。这不是陈可恩目前所能达到的写作境界。他只会按照时间顺序直直写下去。
清华大学离他的住所并不远,走路大概三十分钟的样子,途中会经过北京大学。下午两点,办理好退房手续后,陈可恩拖着行李箱再次来到北京大学的校园。看见上千位学霸赶着时间挤进教学楼,可预见他们将掘地三尺地把教授脑海里的知识挖出来,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延伸和拓展,陈可恩感到非常激动。
陈可恩相信,祖国有了像他们这样的年轻人将变得越来越好。这些高考的胜利者未来将进入央企或大厂,对社会作出的贡献将会是普通人的十几倍。而他,将享受高考胜利者创作出来的东西。所以,陈可恩并不妒忌他们。相反,陈可恩希望他们学有所成,将来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陈可恩看着他们的背影说:“祖国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才会变得越来越好。”
这时,有人从后面拍了他肩膀。陈可恩从右向后看,但是没有看到人。
过了一会儿,又有个人从后面拍了他肩膀。陈可恩回头问道:“谁呀。”
在他回头的那一瞬间,眼睛里出现了一个女孩。黑色长款外套披在她柔软的肩上,里面还搭配两件白色针织衫,把女性重要特质凸显得非常明显。有一阵寒风从他们中间吹过,银杏叶落在她脚上。于是,陈可恩注意到她穿了一双粉白色的长靴。这长靴,可以说,把她可爱又调皮的那一面稍稍透露了一些出来。
再往上一点,陈可恩注意到她穿了厚厚的牛仔裤,看样子她还是个懂得照顾自己的女孩。陈可恩不太喜欢不懂得照顾自己,需要别人帮忙穿衣服的女孩。此时,她面带微笑,站在离他一米的距离。也就是在这一刻,陈可恩百分之百确定自己喜欢上了她。她很美,美得让他的心怦怦直跳。
“是你呀!”陈可恩笑道。
沈乔燕看了他一眼行李箱,表情瞬间变冷说:“那是什么布料。”
“嗯?布料?”
“就是那件婚纱需要使用的布料!”
“噢,那个啊,你找个可以变硬又变软的布料就行了。”
你知道吗?在沈乔燕的想象当中,陈可恩捧着花在教堂郑重其事地告诉她布料的名称。在她想象当中,最凄惨的画面是,陈可恩穿着破烂的军服在炮火的轰炸之下,一路狂奔,跑了七七四十九公里最终将写有布料的名称的纸条送到她跟前。除此之外,她还想象了很多不同场景送纸条的画面,有在上课开小差时想到的,还有在饭堂吃饭时想到的。
可现实是,陈可恩不假思索就把布料的属性说了出来。他不应该藏着掖着,经过她的软磨硬泡,然后才勉为其难地说出来吗?怎么跟她的想象不太一样。还有,他说话的态度怎么那么随意,就好像在说一件很微不足道的事。此时此刻,沈乔燕有一种“把自己心爱的东西拿出来给别人,别人却不觉得这有什么好值得珍重”的感觉。她突然感到有点委屈。
说实话,此时她有点不想搭理陈可恩。于是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后,她便选择起身离开了。
“喂,就这样走了吗?”陈可恩从后面叫道,距离她三米。
沈乔燕回头看了他一眼,然后说:“不然呢?”
“总该说声谢谢吧?”
“谢谢。”说完沈乔燕转头往教学楼的方向走去。
见她快要从视野里消失,陈可恩赶紧扔下行李箱追了上去。
“喂,我可以找你要个微信吗?”陈可恩从后面喊道,距离她三米。
本来还急着要走的沈乔燕,听陈可恩这么一说,忽然停下了脚步。
“你找我要微信呀?”沈乔燕转身看着他说道。
这时,她的大脑在高速运转。她在想,应该怎么回复陈可恩比较好。在最后的要紧关头,男孩往往会孤注一掷向女孩表白或要微信。可他突然这么来一下,让沈乔燕觉得有点超纲。直接拒绝的话,正好可以伤一下他的心。谁叫这个家伙刚才欺负了她呢。可是,一想到陈可恩旁边还有个行李箱,她就变得有些犹豫。
距离期末考试还剩下一周时间,即便有非常重要的事,学生也不会请假回去。北大的考试,还是很难的。
他不是本校生的话,如果她选择拒绝,那这可能是他们最后一次相遇。她不想直接拒绝陈可恩。她还想着怎么报仇呢。可如果直接给他微信号吧,又太便宜这小子了。沈乔燕在想,要怎么样让陈可恩通过自身努力又很艰难地拿到她的微信号。要不然这家伙会觉得她的微信号很容易要到呢。加了好友以后,极有可能就不理她。
见陈可恩点了点头,沈乔燕说:“想要我微信呀,也不是不行。”
沈乔燕一小步一小步向陈可恩走了过去。她继续说:“我一向只加本校生的。你说,我该怎么办呢?不过,还好,我不是一个特别看重学历的女孩。所以你也不用特别担心。这样吧,你只要用你的聪明才智和知识渊博,告诉我,你值得我把微信号给你。你看,怎么样?”
“啥?我没理解你的意思。”
“就是我出道题,以辩论赛的形式,三局两胜。赢了我不但给你微信,还请你喝奶茶。要是输了你得请我吃饭,并且向我道歉。”
“道歉?道什么歉?”
“你先别管这些。我就问你敢不敢。”
“我思辨能力,老实地说,我很一般。”
“一样一样,我也很一般。”
“行,那你出题吧。我试试看。”
沈乔燕偷偷笑了一下,然后开始转动脑筋。
“我们就论中国应当如何发展保持繁荣?”
“姐,能不能不要一下子就上升到国家层面?。”
“嗯哼?你刚才叫我什么?”
沈乔燕凶巴巴看着陈可恩,他却觉得她很可爱。
“我叫你女皇殿下呢。”
“哼,这还差不多。”
见周边都是人来人往的大学生,陈可恩心中便有了个主意。
“不如我们就讨论高考的公平性吧?
沈乔燕说:“这个议题有点老生常谈了。不过,也行。我是北大的学生,那我就代表正方,免得你觉得我得了便宜还卖乖。你代表的是反方。我发表观念,你进行反驳。驳到对方无法驳回,那就算你赢了。明白了吗?”
见陈可恩点了点头,沈乔燕满意地笑了一下。
之后,她继续说道:“那我先开始。我认为,高考相当公平,而且相当合理,它让很多人拥有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只要你肯静下心来学习。”
话说,他们俩个心照不宣找了个地方坐下,相当默契。沈乔燕坐左边,陈可恩在右,相隔五十厘米。
陈可恩说:“我不是很赞同你的观点。请问一个年轻人是否能够接受高等教育取决于他一时的考试成绩,这样合理吗?而且它只衡量了人的智商,忽略了人的情商,请问这样公平吗?再说,到了社会上,情商高低更能决定一个人是否取得成功。所以,我认为我们更应该把优质的教育资源给予那些情商比较高的孩子。”
沈乔燕说:“你的观点完全站不住脚,让我来一一反驳。第一,我们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一个人良好的品质以及较高的道德观念,并不是把他们培养成商业人才。第二,高考分为文科生和理科生,文科生的考试科目有语文、数学、外语、历史、地理、政治,理科生的考试科目有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它考查了学生的方方面面,并不是只考了人的智商。第三,谁说高考取决学生一时的成绩。很多学生为了高考,准备了三年时间。而且高考考试的题目涉及很广,考生若能取得高分,说明他这三年学习的知识很扎实。这局我赢了,你有其他异议吗?”
陈可恩说:“没有其他异议。”
这就是她刚才说的思辨能力一般,直接吊着他打,好不好。陈可恩心里有点不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