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之众》之三

三、群体的观念、推理和想象力

1、群体的观念

群体能接受的观念不需要长久不变,历久弥新,而必须具有绝对的,毫不妥协的特点和简单明了的形式。同时要披上形象化的外衣。因为群体缺乏批判精神。群体只看到他想看到的。

2、群体的理性

群体的推理能力类似于三岁小孩,各种观念只存在表面的相似性和连续性。群体接受的判断,是强加给他们的判断。

3、群体的想象力

因为群体只善于形象思维,容易被形象打动。要想使群体动起来,最好树立起正面或反面的形象。群体会由此产生强烈的想象力,并付诸行动。领导者要尽量避免采取论证的方式,要善于抓住情感,树立具象。

全书总结:

毫无疑问古斯塔夫.庞勒是一个反集体主义者,他的观点是反主流的。他反对应试教育,反对爱国主义,反对政府主义,反对宪政。他主张无为而治,顺应天理。他敬畏时间,在人类发展史,英雄观等方面是一个唯物主义者。

在他的眼中,群体是愚昧无知,摆脱不了人性弱点的。领导者应用一定的规律,就可放心大胆的,玩弄群体于鼓掌。但同时也必须心存敬畏,敬畏时间带来的局限性,敬畏引起群体无情背叛的规律--同理于中国人所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领导人在大胆使用这些技巧的同时,也时刻如履薄冰。你自己也必然处于一个群体里。哪怕是一个精英群体,在面对外界变化,尤其是需要理性推理的棘手问题时,并不比普通群体更高明,甚至是没有区别。用高明的手段驾驭群体,不忘自己也身在群体中。再说具体一点,你要善于利用你的名望去影响群体(这里的名望不是说好名声,是强势和与众不同,是你和普通人区别开来的特质,是群众心理缺失又渴望拥有的“优点”,比如坚定的意志力,勇敢的心,过硬的身份背景,巨大的财富等等,而不是理性的思辨,对未来的审慎),但在你自己所处的群体里,你要注意你的思想也在不知不觉地被更有名望的人左右而无法独立思考,且最好揣着明白装糊涂。

庞勒拥有高超的智慧和敏锐的洞察力,他烂熟历史和哲学,掌握的科学知识也十分渊博。他是个彻底的无神论者。但他认识到科学的局限性,跳脱出了人类可悲的社会发展规律。他认为科学是有所欠缺的,因为它不敢作出过于慷慨的承诺,因为它不能撒谎。但他也理解人类,渴望理想的心灵,人类就是飞蛾,幻象就是灯火,飞蛾扑火是可悲的,但没有灯火的飞蛾,就不可悲吗?我认为庞勒的刻薄犀利背后,是悲天悯人的情怀,他是一个孤独,悲哀的智者。

从这一点,《乌合之众》这本书就比。《厚黑学》高出了一个境界。

有时候,阅读一本书,真的是奇妙的旅程,一本晦涩的书,一开始让人,味同嚼蜡,可随着对作者语言的熟悉,就像与作者逐渐成为朋友一样,你说话也不经意沾染上他说话的神情。

这时想起李笑来的一句话,读书一定要尽量读原版,否则你连怎样被翻译者卖掉都不知道。

一代人拥有一代人的生活,一代人拥有一代人的理想,但每代人都会犯同样的错误。所以父亲告诫你的话你是听不进去的,正如你告诫你儿子的话。所以尽量让孩子经历和你一样的痛苦,感受和你一样的快乐。所以我们才要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底层思维,元认知能力。

“让人认识到贸易保护会毁掉实行这种制度的民族,至少需要20年的灾难性试验。”庞勒早在上个世纪就预言了,美国贸易主义的必然失败。结果如何?我们拭目以待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乌合之众》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