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1921》观后感

上个周五,单位组织职工观影《1921》,我和老公特意带上十四岁的儿子一同前去观看,让他了解、感受中国的建党史,这是一部生动展示中国共产党人,敢闯敢拼的动人故事。

年轻的中共“一大代表们”平均年龄在28岁,他们怀着寻求救国救民真理信念的执着,以及他们在上海开辟地,在风雨如磐中,担起民族救亡图存重任的担当。

我体会到,青年的理想是一个国家的希望,作为父母,我们要给孩子的心里注入这种理想、担当的种子。

观影过程中,追随着故事情节,感受到青年代表们那种使命感、责任感,影视剧创作出多条故事线,紧紧相扣,有幕后的有志青年在海外为大会默默支援做出的努力,有工人们奋起反抗压迫的场面、有读书人需要抬头获取尊严的背景故事、有日本间谍的跟踪,有汉奸的追捕……情节紧张,让人热血沸腾,也让我感慨到:唯有知识才是智慧救国之路,陈胜吴广式的莽夫之勇是无法与之相提并论的。

其中有两个场景对我映像深刻,它反映了,代表们严谨的做事态度,和不计回报的担当。

比如黄轩演绎的李达,创办的《新青年》为了两个字,赶到印刷厂。冲着杨迪先喊:“要改字”。李达拿起稿子,翻到第三页,要求把“百姓”改为“人民”当答应要改时,不忘说句“辛苦了”。他站在一旁当换成“人民”后,才放心。

另一个场景,青年毛泽东在作为“一大”的东道主代表,李达在会议之余,自然也会为湖南老乡毛泽东接风洗尘,于是片中设计了一段毛泽东和李达夫妇吃饭的情节。席间李达调侃毛泽东欠的稿费,毛泽东说,现在捉襟见肘,正是困难时期,日后一定如数补上,并将欠款记录的单子给李达看,李达随即撕掉,说,我们的合作是一个产一个消,不计回报。

看完这个片子我感慨颇多,最代表心声的一句话是“我们当下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要不忘历史,要多想想自己能为国家,为社会做出哪些有益的事呢?我觉得一个人活着最大的意义就是他所拥有的特长,能够为自己的国家,为社会,为他人所服务,这种付出才是体现出真正意义上的价值感和贡献感。

你可能感兴趣的:(电影《1921》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