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捋清剧情线,就真的看懂《想见你》了吗?



你很容易从最近的台湾偶像剧《想见你》中看到不少影视的影子,高概念和科幻设定很像《你的名字》、《不能说的秘密》甚至《盗梦空间》。情感机制像《情书》、《伯德小姐》以及很多它的台式小清新片的前辈们。悬疑、推理的类型片元素也在解谜的过程中多有涉及。可以说,这是一部集百家之长的电视剧。但是,今天我不太想讲这些形式上的东西,我想说说它的本核——《想见你》中的爱情,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爱情。

李子维和黄雨萱的爱情,是一种非常理想主义到不切实际的爱情。它绝非一部偶像剧这么简单。剧情种种,都在指涉着他们的爱情,是在寻找另一个“精神体”的爱情,或许用剧中的“灵魂”说也可。

大结局后,很多人得知是李子维的灵魂一直以王诠胜的身份和黄雨萱恋爱时,调侃黄雨萱所面对的那个男子——“从来没有王诠胜,一直都是李子维。”



这句话很有意思。

名字,是人的社会符号之一。这句话或许也可以这么理解:“我不在乎你是‘王诠胜’还是‘李子维’,我爱你是因为‘你’是‘你’”。黄雨萱和李子维互相爱的,不是对方的社会身份,不是作为高中生或者作为美术师的哪个人,不是叫某个名字的人,而是那个可以用任何身份装载的、独一无二的“精神体”。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黄雨萱这个热情的灵魂进入内向的陈韵如身体时,莫俊杰便不再喜欢陈的原因。解释了陈韵如扮演黄雨萱讨李子维欢心时,李子维却表现得厌恶的原因。

解释了为什么黄雨萱不想当王诠胜初恋的“替代”(她以为王不爱自己的“精神体”,只把自己当做外貌上的故人幻影)。乃至也说明了谢芝齐为什么不杀黄雨萱附体的“陈韵如”,因为他喜欢的、要完成完美犯罪的陈韵如,是灵肉一体的陈韵如,即声称“要等到她最美的时候”,也就是灵肉一致的时候杀死她。

这里面的人都有通灵眼,他们能穿越人的外貌看到人的内心。即便你们长得一模一样,但“精神体”有出入,我也不会喜欢你。

一个反例是——黄雨萱大学的那个男友。很多人奇怪她为什么说那个男友和她小时候遇到的那个大哥哥(李子维)很像,颜值差太多了吧!这就是关窍了。因为她在意的是“精神体”嘛,你们认为的“像”和她认为的“像”不是一回事。

所有人孜孜以求和爱慕的,都是那个去社会化的、“本质”上的人。

而“社会化”这一点在陈韵如上表现得更明显,因为她精准地演示了一个人是如何被社会规训,失去自我的过程。



陈韵如一开始是个内向、心事重重的女生,身边的亲人同学都不喜欢她。当热情阳光的黄雨萱附体在她身上后,人们对之评价“变化很大”,愿意与她交好,特别是她心仪的李子维,对她从无感到喜爱。在陈韵如夺回自己的身体后,为了维持这种社会认同,她开始学着模仿黄雨萱的为人处世和性格特质。这也意味着,她被社会驯化,成为了戴着面具的“物”,而非人本身。

不是本我的陈韵如,早晚要穿帮,当李子维发现她在演绎“黄雨萱”时,让她不要再装了。如果李子维愿意自欺欺人,那么很像黄雨萱的陈韵如也未尝不可,因为长相完全一样啊。但他们都有对“精神体”的执念。

哪怕大结局要求李子维只能和小时候的黄雨萱身处一个时空,他也愿意陪伴她长大,叫他“子维哥”。



这种对“精神体”的信仰,甚至超越了年龄和时间。

这也是我为什么说这部剧里的爱是理想化的。

因为人,就是由社会要素构成和集合的,无法真正过滤出一种完美的“精神体”。

柏拉图式的爱情,是精神之爱,是去社会化的纯爱。他觉得这种爱才是“高尚而珍贵”的。对社会化的爱的排斥,让他甚至认为“同性之间的爱情才是真正属天的爱情,异性的婚姻制度不过是为了社会的建构。”(这在王诠胜的故事中也有提及,有时候纯爱,也用超越性别来佐证)



好了,回答一开始的问题:《想见你》中的爱情,是无惧年龄、社会身份、外表、时空等因素的爱情,是这种亚当夏娃般,祛除所有杂质和阻碍后,不顾一切也要奔向对方的爱情。是“柏拉图式的纯爱”。

在现实中,我们大多数人,会为了外在的、社会性的特质而放弃对“精神体”的偏执。俯拾皆是的例子是:想必很多女生喜欢李子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帅气,就算他是王诠胜,也一样喜欢,反正都一样帅。她们大概很难做到像黄雨萱那样,只要“精神体”符合(即便是自以为的符合),就不在意外表。

除了外表,我们选择伴侣,也会考量TA的工作、社会地位、家庭关系、经济基础……而TA“这个人本身”,反倒是次要而虚幻的了。

对“人本身”要求的放弃,既是主动的,也是被动的。因为我们大概不能像偶像剧里的主角那么好命,能遇到非你不可的灵魂伴侣,终其一生,我们只能选择那个“最适合的”甚至是“还好的”,而无法拥有穿越的能力,去跳跃时空,找到那个宇宙中的唯一。



同样用柏拉图的故事,故事里比喻得妙极啦:

有一天,柏拉图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

苏格拉底说:“你去麦田里摘一株最大最好的麦穗回来,在这过程当中,只允许摘一次,并且只能往前走,不能回头。”

柏拉图按照苏格拉底的话去做,很久才回来。

苏格拉底问他摘到没有?

柏拉图摇摇头说:“开始我觉得很容易,充满信心地出去,但是最后空手而归!”

苏格拉底继续问道:“什么原因呢?”

柏拉图叹了口起气说:“很难得看见一株不错的,却不知道是不是最好的,因为只可以摘一株,无奈只好放弃;于是,再往前走,看看有没有更好的,可是我越往前走,越发觉不如以前见到的好,所以我没有摘;当已经走到尽头时,才发觉原来最大的最饱满的麦穗早已错过了,只好空手而归咯!”

这个时候,苏格拉底意味深长地说:“这就是‘爱情’。”

之后又有一天,柏拉图问他的老师什么是婚姻,他的老师就叫他先到树林里,砍下一棵全树林最大最茂盛、最适合放在家作装饰用的树。

其间同样只能砍一次,以及同样只可以向前走,不能回头。

柏拉图于是照着老师的说话做。

这次,他带了一棵普普通通,不是很茂盛,亦不算太差的树回来。

老师问他,怎么带这棵普普通通的树回来,他说:“有了上一次经验,当我走到大半路程还两手空空时,看到这棵树也不太差,便砍下来,免得错过了后悔,最后又什么也带不出来。”

老师说:“这就是婚姻!”



我们年轻时遍寻天地,总觉得自己的黄雨萱或李子维就在更远处,最后却因为客观条件的局限和主观上的固执,错过了所有,也没有找到唯一。最终只能挑一棵在自己看来“不算太差”的树走向婚姻。

但!朋友,我想说的是,我骗了你,其实“黄雨萱”和“李子维”是个伪概念。你有没有想过,电视剧里,李子维不是幸运地遇到了“黄雨萱”,而是刚好遇到的是黄雨萱而已,他不是因为那个“唯一”的光环,而是因为黄雨萱本身才觉得自己幸运呢?

愿你终能见到那个想见之人——TA不一定是一个确定的人。因为不管是谁,当TA出现又恰好和你相爱时,那TA就是唯一,你就会想见TA啦。唉,我懒得写啦!最后再麻烦一下柏拉图和苏格拉底吧,我相信你能懂我的意思。



又有一天,柏拉图问苏格拉底:“什么是幸福?”

苏格拉底就叫他到田园里去摘一朵最美的花,其间同样只能摘一次,而且同样只可以向前走不能回头,柏拉图于是照着苏格拉底的话去做了。

这一次,他带了一朵美丽的花回来了,苏格拉底又问了他同样的问题。

这次柏拉图是这么回答的,他说我找到一朵很美的花,但是在继续走的过程中发现有更美的花,我没有动摇,也没有后悔,坚持认为自己的花是最美的,最后我真的在这朵花中看出了独一无二,只属于我的美,它真正成为了最美。

苏格拉底说:“这就是幸福。”

(完)

欢迎关注公众号 宇宙酒

用于分享我写的文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以为捋清剧情线,就真的看懂《想见你》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