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 第四章 第一节

2019年10月21日:《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上篇 生态篇 

 第四章 自动生成的未来

核心观点:小米布局生态,让生态自我更新、淘汰、进化,自然生成未来。

 第一节  可以闭着眼睛选择的品牌电商

1、学习Costco的精品策略和无印良品的品质

小米首先想学习的是Costco模式,由于库存量少,单品销量巨大,Costco可以从厂商处拿到最低的价格,随后任何商品价格只加1%~14%的利润,最高也不会超过14%。最后达到用户可以绝对信任米家的品牌,只要是米家的,一定是好用的,有品质的,性价比高的。然后小米又学习了“无印良品”,主要是产品品质,做科技界的无印良品。最后给消费者这样一种体验:你不需要选择,闭着眼睛拿吧,全是好东西。而做到这一步,需要消费者对品牌形成很强的信任感,这是米家追求的目标。

2、严格把控,荣辱与共

如果放开生态链,小米网的销售规模可能会更大,更偏向一个百货店的方向,但是那样也会失去小米的特色,因为要确保每款产品都是最好的,每一款产品的性价比都是最高的,这需要严格控制产品品质,用高效把成本降低,所以,在初期小米只能选择自己的生态链企业的产品。即使在这种情况下,质量问题依然无法避免,只能一步步优化,对于利润和口碑的取舍,一定是口碑,不能为了省钱,让产品带着瑕疵售卖。姜兆宁说得更为直接:生态链这种模式,最怕的就是猪一样的队友。

3、做品牌,时间是无法回避的一个维度

Yeelight创始人姜兆宁为了把控产品质量,专门请来了海信的顶级品控专家,把Yeelight产品品质的水平提升到全新的高度。“我们现在的退货率低于千分之三,这在消费电子领域绝对是一个梦幻数字。”

飞米的无人机,为了达到ID设计的要求,废掉了两套模具,每一套的成本都高达几百万元,这种严苛要求最终导致产品延迟一年才面市。

小米及其生态链企业对于产品的品质要求都非常苛刻。一个品牌的建立需要很长的时间,我们需要一直谨小慎微地对待每一个产品,让产品慢慢在用户中形成一种认知。

做品牌,时间是无法回避的一个维度。我们只要坚持我们做产品的那份信念,不要着急,不要把自己搞乱了。

在小米品牌电商的口碑逐渐建立起来之后,为了丰富米粉的选品,小米逐渐开放品类。选择的标准有两条:一是品质足够好,二是非暴利。未来随着一些精选品类的进驻,也将与小米生态链企业产品形成竞争态势,这也会促使生态链企业不能停留在今天的成果簿上睡大觉。

————————————————————————————

番外篇:小米会不会崩盘?

刘德的逻辑是,这个团队有先进的技术,有一流的商业模式,我要给它投资,最重要的是价值观要一致,要看是否认同小米的价值观。寻找价值观一致的公司,使我们的管理成本很低。从这个逻辑来讲,理论上我们不会崩盘。

其实最有可能崩盘的是什么呢?是出现重大的质量问题,并且连续出现在不同的公司,瞬间形成负面效应,那将是一个灾难性的后果。

如果没有这个层面的问题,崩盘的可能性很小,几乎为零。因为要获得成功,无非是这几件事:第一有很强的团队,第二做了非常好的产品,第三有渠道卖,第四顺利回笼资金,第五保持持续研发。我们这几件事都是封闭的,所以基本不会崩盘。

——over——

你可能感兴趣的:(《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 第四章 第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