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关系小记

关于育儿、亲子关系一直是一个长盛不衰的话题。

古有孟母三迁。

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躄,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舍市,近于屠,孟子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亦非所以居子也。”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于此。

孟母深谙环境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为孩子计,两迁三地,一个母亲的良苦用心可见一斑。

有《傅雷家书》,十二载数百封通信,一位父亲把教育子女当成了一项回报社会和国家的意义重大的任务。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教导子女,要光明坦荡,谦逊守礼;不卑不亢,不骄不躁,不气不馁;热爱祖国和人民。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今天与朋友闲聊,孩子的事同样把他搞的焦头烂额。由于自身文化不高,又为了家计四处奔波,经常加班,现在孩子的学业十分不理想。作为父亲,他也曾机会与孩子进行过沟通,告知过孩子要是实在不想读书可以早点参加工作,但是孩子很明确的表达过想要继续完成学业的意愿。在接下来的时间段里,他认为偶尔看到的场景,确实孩子仍然把心思放在学业上,比如休息时间出去跟朋友玩?在家也很少看书……他很苦恼。自己孩子的说想读书,但是做法又是不想读书的样子,怎么办?

这是当下家庭教育中很正常的一种现象。其实出现这种矛盾的情况的时候,父母还是有必要静下来好好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有必要去深入了解一下情况,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会给父母传递一种言行不一的感觉。大部分孩子在最初的时候是不会欺骗自己的父母的,如果在发现有说谎的情形后,能及时沟通教育,也能避免让孩子在说谎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所以,这个时候需要作为父母的跟孩子进行一场彻底全面的深入交流,以确定孩子的行为跟父母的认知是否有偏差:是否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形式让父母产生误会?

其实他可能在认真学习,而且学的还不错,但是短期内的收益还未体现出来,父母刚好看到的也是他还未发力的一面,此时父母一定要跟孩子好好沟通,不要误会冤枉孩子,而伤害到他那颗自信且脆弱的自尊心,打击到他的自信心。

还是说确实想读书,但是因为学校、班级上的一些外部因素导致孩子无法真正步入学习的状态,可能在这个时候孩子也是无比苦恼痛苦的时候。在前向父母做过保证,在后却因为一些原因无法进入状态,此时的他更需要父母的理解和帮助。

总的来说,与孩子一定要多进行沟通,友好平等的沟通,少一些无味的说教,及时了解他的处境而做出应对。

你可能感兴趣的:(亲子关系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