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2

亲子关系的类型,1养育型亲子关系。2财产拥有型亲子关系。3冲突型亲子关系。4泛爱型亲子关系。父母过度保护孩子。5民主型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存在问题的原因,1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过高。2父母教养方式不当。3家庭结构与父母婚姻状况。4不正确的教育观念。

家长应如何改善亲子关系,一、学会尊重孩子:1接纳孩子的感受。2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3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4学会赏识。5信任孩子。二、多与孩子沟通,做孩子的朋友。三、向孩子学习。如何向孩子学习?专家建议,父母向孩子学习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时代的变化;欣赏孩子的优点是向孩子学习的首要条件;向孩子学习应以真诚为本;努力做孩子的好伙伴应成为成年人的追求;建立对话式、交互式、融合式的教育模式。

学习心理辅导,1学习动机辅导。2学习策略辅导。3学习习惯辅导。4学习中的心理问题辅导。

学习动机即个体围绕某种学习目标并激发,维持学习行为的内在动力。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自我信念是动机系统的核心成分,只有当人们感到自己能够胜任某些活动,认为自己在这些方面是有能力的,才会产生对这些活动的内在动机。

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和责任心。

认知策略辅导,主要包括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

前后所学的信息之间可能存在相互干扰。

尝试回忆。自问自答和尝试背诵就是将学习与重现交替进行。

精加工的主要方法有类比法,比较法,质疑,扩展与引申和先行组织者。

扩展与引申。对新知识进行扩展与引申也是深化理解新知识的重要途径。

学习资源包括,学习时间,学习环境和社会支持等方面。

中小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习惯。

学习活动的监控习惯:1学习的计划性习惯。2学习的坚持性习惯。由于教育的特性,学生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通常要超越儿童现有水平。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会面临大量的具有挑战性的学习问题和学习情境。3学习的独立性问题。当代教育并不仅要求学生获得现成的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形成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品质和适应良好的人格特质。还有许多学习活动监控习惯,例如:自己对自己负责;安排在前面的事先做;学习成果定向;不断向自己的学习成就挑战等。

现在适应老师,长大了就能适应社会和环境,不会稍不如意就埋怨环境。

向书本学习的习惯包括阅读习惯,做笔记与标记习惯以及写作习惯等。

学习习惯的形成过程是由外部支配到内部控制的过程。学生随着学习认识的提高,把老师和家长的要求转化为自己的内部动力。学习习惯的形成过程是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学习习惯的形成由不稳定到稳定的过程。学习习惯的形成过程是好习惯和坏习惯不断斗争的过程。

学习习惯的辅导,1培养学生形成行为习惯的主动性。2建立在学习兴趣基础上逐步培养学习习惯。3指导具体的学习行为。4制订行为约束规范。5合理强化。

学习倦怠是指学生在学习环境中长期处于在应激状态下,以致产生情绪耗竭,去人性化及学业成就感低落的现象。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的。

初中阶段主要目标,培养初中生自重,自信,自尊,自爱的独立人格及对自我与外界的评价能力;能以积极心态面对学习,生活压力和自我身心所出现的变化。

初一年级目标,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富有责任感和进取心,形成良好的自我认识能力。初二年级目标,掌握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卫生常识,适应自我身心变化,能够大方得体地与同学,异性,长辈交往,勤奋精神和刻苦毅力逐渐养成。初三年级目标,形成锲而不舍的个性特征,掌握自我心态,情绪的调试方法,改善学习方法,能够在升学和就业方面做出合适的决定。

高一年级目标,适应高中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增强集体感和人际交往能力,掌握自我调适与自我改变的技能。高二年级目标,培养丰富的情感,增强社会责任感,发展创造性。高三年级目标,认识自己的社会价值,关心国家命运并具有使命感,具有奉献精神,选准自己的发展前途与人生目标,能运用所学技巧自我调节考前情绪,成功完成中学阶段的最后冲刺,能够做出升学或择业的最佳选择。

小学低年级:1帮助学生认识班级,学校,日常学习生活环境和基本规则。2使学生初步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重点是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培养与训练。3培养学生礼貌友好的交往品质。4使学生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初步学会自我控制。5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新集体和新的学习生活,树立纪律意识,时间意识和规则意识。

小学中年级,1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自我。2初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3使学生树立集体意识。4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感受解决困难的快乐,学会体验情绪并表达自己的情绪。5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角色意识,培养学生对不同社会角色的适应能力。6使学生增强时间管理意识,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习与兴趣,娱乐之间的矛盾。

小学高年级: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正确面对厌学等负面情绪,学会恰当地,正确地体验情绪和表达情绪。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初中做好准备。

初中年级,1帮助学生加强自我认识,客观地评价自己,认识青春期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2使学生适应中学阶段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3使学生积极与老师及父母进行沟通,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尺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4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情绪体验与表达,并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有效管理,正确处理厌学心理,抑制冲动行为;把握升学选择的方向,培养职业规划意识,树立早期职业发展目标。5使学生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着重培养其应对失败和挫折的能力。

高中年级,1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帮助学生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掌握学习策略,开发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效率,积极应对考试压力,克服考试焦虑。3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培养人际沟通能力。4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承受失败和应对挫折的能力。5帮助学生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特长和社会需要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职业志向,培养职业道德意识,进行升学就业的选择和准备,培养担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1重感受,不重认知。心理辅导不是说教,安慰,训导,是人际的交流,是情感的体验,是帮助一个人自助的过程。要促使学生在团体的助力下,审视自己的内心,反思自我的成长,思考学习,思考人生,思考自我与外界的关系,以推动自我的完美发展。2重引导,不重教导。以学生为中心,可以有必要的指示,暗示和忠告。3重口头交流,不重书面活动。4重目标,不重手段。5重真话,不重有无错话。6重氛围,不重理性探讨的完美。7重应变,不重原定设计。8重自我升华,不重教师概括总结。

引导,这是理清学生思路,避免学生偏离主题或表述明显错误见解的重要技术。

支持-回馈,给学生以充分的关怀,积极的鼓励和正面的强化,以增强学生在团体中的自信。

共情是影响咨询关系最核心的因素。又称同理心。

社会学科中渗透心理辅导的方法,1通过剖析课文主题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渗透。2通过分析人物命运以及相关细节的描写来渗透心理辅导内容。3通过作文,日记等作业的批改来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渗透。4通过课内外阅读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渗透。5通过语文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渗透。

你可能感兴趣的:(18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