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地图》

      每次看书之前,总会有远行的心情。仿佛是旅人,手持地图,目的地未知。

    那么,历史这张地图,应该属于时间。

图片发自《正道启蒙小学》

    看《中国通史》,好像是突然闯入了古老中国的生活里,或者清明或者腐败的政治,或沉重或稍轻的家累。皇室的斗争、市井小民的嬉笑怒骂、乱寇、文人、忠臣、奸雄……,脱离了试卷和教科书的历史,与其称之为学说,不如称之为生活。二者极大区别就在于情绪,前者更多是敬畏、研究,如履薄冰;后者则更轻松亦更多情。做一个置身于历史瀚海之中,又不必承受风雨的人,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以前读史更多是在被动接受,只是在阅读本身价值早已流逝的一些结局,但把自己放进历史里后,一切就自然改观。作为被压迫的平民,自要起义争一口气;作为佣兵自重的有志藩王,上位远比勤王要自在得多。作为饱读圣贤书的士大夫,结党和交往内延是晋升良方……。通过刚刚兴起的现象,很多后果是可推论而知之的,自主的思考推理,让很多历史现象变得更有趣味。

      而在诸多历史现象中,最频繁和经典的莫过于王权问题。不必说亡国者昏、庸,而后起之秀取而代之。在每一个兴起的朝代开端,必有一个特殊体质的开国君主,总结国祚较长的来说,如唐、汉、明等。他们身上总会弥漫着异于常人,但共通的气息。首先,是拥有一颗自己欲一统天下的帝王之心。被抉立的皇帝基本少有逃出傀儡命运的,更何况亲政。其次,需了解甚而出生于基层,足够了解自己面对的国家全貌,才有可能除弊,再从容掌控。再次,不说文武皆精,至少要通其意。不懂其行的君主在评判人才优劣上,会弱势得多。总而言之,过硬的生理和心理素质,方能服人、驭人。推古及今,要成为一个合格的领导者,做一个站在金字塔顶端的人,王者的心态是不可或缺的。与我而言,要真正主宰我世界和生活,亦应俱有如此自信,并踏实在这段时期夯实基础。

图片发自《贺州樊登书店》

    但一个朝代或一个时代的更迭,并不完全取决于开国君主英明与否,后继是否有人才决定何时大限将至。元朝便是一个范例,在马背上建立起政权后,虽略有汉化,但总体上对皇子皇孙仍是塞外标准。禀性被放任的皇子皇孙们便成为了血腥夺权和耽耽湎酒色的代言人。足见教育对人生的影响和对历史的重要性,它在无形中操纵和左右着历史的发展。由此也可见教育的不可替代,因为教育的实质并非传递知识,而是精神影响,所以教育工作者本无所谓微小,从头开始就意义重大。

  另一项从未停息的活动就是革命。有的革天子之命,有的革旧之命。曾经以为革命、改革、起义不过是相同内容物外披不同外衣,但逐渐发现并非如此。改革是当局人的主权挽救;起义,是基于现实不满,欲求美好生活的武斗。而革命不同,它起源于起义,但立足于理智基础,不会因生活条件改善止步,根本目的即在取而代之。革命的成功也不是意外的,它需要基础计划,付诸实施,付诸施行,再做出调整。而我在进行自己生活的革命时也是一样,制定计划,实施,不断向正确的方向调整。革命党人的脚步不止于成就,而是始终带着审视的目光看自己的创造,任何不臻于合理之处,便果断出手,取而代之。

图来自《汇豪养正幼儿园》


    不可否认,在历史中会读到前车之鉴,用于自惕自醒。但其本质,却是不停的重复,兴灭存亡的过程,惊人相似。无论多圣明的君主,多清明的政局,都同样具有两面性。就像拜火教的世界观一样,明暗相随,善恶并存。也许这也是莽莽红尘无形的业障,误入红尘的人具有两重人格,不自觉的完成明明知道是轮回的轮回,难免可悲。

    少年时就知道,读书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走过的地方不必刻意也会记得。于是,顺着历史这张地图我走过了千年的时间,曾经有碎片般散落荒川的时代与人物,不知不觉就互相关联。之前被刨丁解散的牛终又还于全貌,幸甚至哉。但宇宙宽广,未涉足之地,仍不胜数。

    好在起步不晚,整装,再远行。

图《嘉乐国学经典幼儿园》

            2018.4.8时读高一

图片发自《正果宝宝相册》

你可能感兴趣的:(《时间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