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蜀国不北伐,而是选择修养生息最终是否 不会灭亡

蜀国的灭亡与诸葛亮选不选择北伐没有直接关系,而休养生息反而加速了蜀国的灭亡。为何?

第一、刘备死后蜀国内部矛盾重重

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等人,他们都是外来势力,并不是益州本地势力。是刘备他们喧宾夺主占领益州,刘备被天子尊称“刘皇叔”,加上刘备受到当时世人的一致好评,被称为“仁义之君”。因此,刘备凭借自己的名望和多年发展的势力去收服益州的各方势力,让蜀国的政局趋于平衡状态。

然而,当刘备去世后,蜀国内部各方势力开始蠢蠢欲动。那些势力想趁机获得更大更多的利益,幸好诸葛亮人望极高,加上他主张依法治国的理念,事事做到了公平、公正,这才镇得住那些想蠢蠢欲动的势力。而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其实马谡罪不该死。但是,诸葛亮为了不授人以柄,以德服人,他才不得不挥泪斩杀马谡。所以,诸葛亮为缓和内部矛盾,只好挥师北伐,把内忧转移到外患,纵然蜀国有些势力想趁机作乱,他们也不敢轻举妄动。因为蜀国的军政大权都落在了诸葛亮一个人手里,没有哪股势力能与之抗衡。

第二、诸葛亮北伐是实行以攻为守的战略

益州在当时看来已经比较偏僻,虽然自守有余,但是夺取天下不足。因此,如果蜀国安于现状,就很容易被实力更强大的魏国所吞并。正所谓“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这是说明刘备深刻的认识到蜀国不能安逸的生活着,要有进取的精神才能立足于乱世。因此,刘备才坚持伐吴,目的是让蜀国能有战略纵横,为夺取天下打下坚实的基础。

但是,刘备在夷陵之战一败涂地,几乎把蜀国多年积攒的精髓消耗殆尽。因此,诸葛亮只好再次连吴抗魏。刘备死后,诸葛亮开始了五次北伐,目的是告诉魏国和吴国:蜀国可不是那么好惹的。那为什么不讨伐东吴呢?因为东吴和蜀国实力都比较弱小,如果两个弱国相互争斗,那么可能被强大的魏国全部消灭。所以诸葛亮才选择挥师北伐,而东吴更是希望魏国和蜀国打得难舍难分,最好是不胜不败的僵持局面,这样东吴才能坐収渔翁之利。诸葛亮会师北伐目的是想以攻为守,让蜀国更加团结一致。

第三、诸葛亮挥师北伐是想实现刘备留下的宏愿

刘备一生都在学刘邦,却未能像刘邦那样完成基本统一的目标。当然,他的很多地方都像刘邦,比如:他们都不喜欢读书,喜欢结交天下英雄豪杰,并且都胸怀大志。但是,刘备却比刘邦厚道很多,起码他对读书人很敬重,而不像刘邦那样作出侮辱读书人的事情来。可是,刘备各方面都比刘邦差一大截,比如知人善用、军事才能、政治手段等都弱于刘邦。因此,刘备到死都没能看到汉室复兴,更看不到天下统一的那天。

刘备死后,诸葛亮一直想努力实现刘备留下的宏愿,五次北伐就是最后的例证。奈何诸葛亮终究抝不过历史的趋势,虽然诸葛亮五次亲征北伐,却未能实现消灭魏国的目的。这点诸葛亮本人肯定也想到了,但是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为了蜀国的长治久安,他不得不如此。因为蜀国只有北伐才能激发蜀国的活力,才能让蜀国成不了一潭死水。假如诸葛亮没有五次北伐,而是修生养息,那么蜀国内部各种问题和矛盾就过相继爆发,这样会加速蜀国的灭亡。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果蜀国不北伐,而是选择修养生息最终是否 不会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