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经第3讲

集:苦的原因

灭:独存,就是本我和原物分开,本我就是独自存在,不和原物纠缠

禅宗:是让心不动,而瑜伽让心地和心念灭。假如说心动了,没有思想了,是不是到了灭了?

大师们没有这样说,如果是这样的话,石头和木头早就开悟了。到了最后阶段,才能把心放下来。其实到最后是要靠心的,所有的修行都是在修心,一切的宗教都是在修心,而不是在练身体、在练气。

如何降伏其心?练气、练身体都是在为了修心准备。如何控制心?

把心控制住,才是三摩地

那什么是心?头脑只是一个器官,思想也不能代表心。

心的四个支柱,中心点是不动的,有一个不动的中心点,才形成了四个轮乎,不动的,就是我们能够找到的

布提在控制身体,谁是坐车的呢?本我。我执自以为是老板,他以为他在控制意,其实他是一个虚幻的东西。

有5种心的状态

散乱、昏沉、不定、一心、灭心

有时也有一心的状态,就看专心地看一个电影,或是和人讲话

散乱就是三种智性:动性为主

昏沉是惰性为主,

威亚萨说这两种状态不适合练瑜伽,但我们大多数人都是这样

不定:已经悦性作为主导,偶尔分心,没法持维在专心了,这个是修行的开始

一心:有智三摩地

灭生:非智三摩地

瑜伽的修行就是从散乱、昏沉开始,把心念的净化,让我们把动性、惰性慢慢减少到越来越低,一路下来,到一心的状态,到专一,如果没有专一,是不能达到三摩地的。

这是心念的5个层次,可以检验目前的修行状况,是散乱呢,还是昏沉,还是已经做到不定的状态,偶尔受到干扰。

心念要净化,然后专一,最后到一心,第一阶段三摩地,最后非智三 摩地

心念第一是量, 可以去量它,见闻

2、比量,推论,看到河水涨了,可以推出上游下大雨

證量:知量、比量、聖言量

顛倒(就是無明,就是煩惱)

梦想:长脚的兔子,不可能存在的东西

睡眠:瑜伽说心念还是在起作用,刚进入电影院里,开着灯,我们在观察,人走来走去,这是一种清醒的状态,然后呢,开演了,灯关了,看不到人在走动,只看到电影在演,就是心在演戏。电影结束了,还没有开灯。在完全黒暗的状态里,只看到黑暗。

空心境:

我们任何时候,对于心在做什么,而且能控制心,失去对心的控制,会出现什么呢?就像是在放风争一样,手里拿着线,却不知风争去啊。斯瓦米拉玛说

在醒和作梦的那个位置。不要这样做空心境。 

这个可以用来做为心身的一个休息,或者是病痛的放缓的一个放松。但不能沉迷其中。是不是这就是禅定,但这不是的。 


記憶

让心念受到控制,当我们要用到它时,就让它起,不用它时,就让它灭

假如还是活在这个身体里,还是要用到心,“因无所住而生其心”

道:方法

灭苦的方法、手段

瑜伽经很多都是在讲方法,从1.12开始,两个:一个是串习,串习的目的是为了得定,这个需要长时、没有间断、非常认真、贡敬地去做。才能到达坚固的地步。

串习什么:信、进、念、定、慧

信:信任这个方法,要有这个方法信心,对于所学的道理有信心,这个传承能够带我解脱

进:精进,坚定的、不要松懈地修行

念:一直念这个方法

定:做静座

慧:因为静座有进步,能分辩出什么是本我、什么是原物,什么是我们该求的,什么是我们不该求的。

和佛学中的五力是完全一样的,根据修行力度来讲分为上、中、下三种人,

第二个是:无执,就是断舍贪恋,看到什么就喜欢,就是染色,就是贪,就是把这些欲望放掉。

第一个是串习,修,一个是舍,这两个在修行上缺一不可。对一切所见所闻皆不动心。对一切看到的、听到的,统统不动心,除了眼晴耳朵所见所闻,我们在经书上看到的天人的天香、天音统统都不动心,连对天人的境界都不动心。

最终的无执能明辩本我、原物,对原物统统不动心。无智三摩地是终极的无执。

慧只要还有慧,还有心的作用,最终把明辩慧放掉,才是无智三摩地。

便捷的法门:奉神

这是上根人修行的法门

所有的修行最后就是要做到专一,就是把杂念放掉。我们的心会起很多干扰,就是要串习,把杂念净化,

1、慈悲喜舍

心的三个性:最后悦性主导

你可能感兴趣的:(瑜伽经第3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