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教师招聘考试政治——生活与哲学3

第四节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一)人民群众的概念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概念。从质上说,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从量上说,劳动群众始终都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在我国现阶段,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都属于人民群众的范围。

(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从理论层次来说,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 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而人 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承担者。因此,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体力量,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2.从历史的实际情况来看,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二、价值

(一)价值的含义

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价值一方面连接着主体的需要,另一方面连接着客体的属性和功能。价值的大小,归根结底就是意义的大小、作用的大小,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程度的大小。

(二)人的价值

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

理解人的价值,要注意以下几点:

1.人是世界上唯一的价值享受者,也是唯一的价值创造者。是人在实践活动中创造了价值。

2.事物的价值在于事物以自身的属性和功能满足人的需要,那么人的价值就在于人以自身的属性和能力去满足社会和他人的需 要,即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创造价值、满足他人、服务社会)。

3.人在以自身的属性和能力去满足社会和他人的需要时自身也是有需要的,他人和社会又会满足个人的需要(得到回报、获得 承认)。

(三)价值观

1.含义

人们在认识各种事物价值的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这就是价值观。

2.属性

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它在一定的社会存在的基础上产生,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同时,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着重大的反作用。价值观具有多样性,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价值观,个人价值观的形成,既受到自己所在阶级的影响,也受到个人具体生活环境的影响。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体现出价值观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

(四)价值判断

1 •含义

价值判断是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需要以及满足程度所作出的判断。人们的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的。

2.属性

价值判断是对事物属性与人的需要关系作出的判断。既然是对一种“关系”作出的判断,它就要考虑到双方的因素,一方面要考 虑到客观事物自身的性质,另一方面又要考虑到主体自身的需要。 因此,价值判断既具有客观性又具有主观性。价值判断的结论一般 来说不会是唯一的,但这并不排除价值判断有正误之分。衡量价值 判断正误的标准,就是看它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与 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相一致。价值判断要以事实判断为基础, 因为没有对事物自身性质的认识,我们也就无法对它能否满足自 身的需要作出判断。

3.价值判断的性质

(1)客观性。价值判断的客观性表现在价值判断不是人主观自 生的,而是社会存在在人头脑中的反映,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有其 客观的来源。同时,价值判断的客观性还表现在价值判断的正误有 一定的客观标准,不能只凭主观喜好来评价,正确的价值判断要符 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也要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主观性。价值判断与人的需要有关,因此具有主观性。主观性的表现就在于价值判断因人而异。人们的需要和利益不同,其价 值判断也就不同。在阶级社会里,价值判断就会打上阶级的烙印。

(3)多样性。事物自身的性质多种多样,人的需要多种多样,因此价值判断也会显现出多样性。这要求我们不能在价值观上盲目 求同,要在一定程度上坚持多元的立场。

(4)社会历史性。人们的价值判断都受到自己所在群体、阶级 和社会的影响,表现出社会性。同时,社会的发展也会导致人们价 值观的变化,进而使价值判断发生变化,这是价值判断的历史性表 现。这就要求我们正确评价现实和历史中的各种价值观念,防止简 单化、片面化。

4.如何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遵守两个原则:一是要自觉遵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二是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1)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不能违背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同时,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也会发生变化,这就要求我们以历史的眼光来评价各种现实和历史中的价值观念,要求我们与时俱进,更新自己的价值观,跟上时代的步伐。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人而异,每个人、每个团体都有自己的需要和利益,应该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标准,要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同时,人民群众的利益也是由各种具体利益组成的,这就要求我们善于从整体出发,协调各方利益,以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

(五)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劳动和奉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没有劳动和奉献就无所谓实现人的价值。 _

首先来看劳动。无论是物的价值还是人的价值,都是在人的劳动中创造的。可以说,劳动是价值创造的源泉之一。物有自身的属性和功能,但它一般不会自动满足人,只有通过人的劳动改造,才能使之满足人,才能形成物的价值。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劳动的过程是创造价值的过程。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展示自己的本质力量,实现和证明自己的价值。

再来看奉献。人不能只为自己劳动,更要为他人和社会作奉献,人的真正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劳动和奉献是统一的。奉献要以劳动为基础,没有劳动就无所谓奉献,奉献体现在劳动中;劳动不能只为自己,要以奉献他人和社会为引导。劳动与奉献相结合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正确途径。

(六)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自我实现与社会发展、追求个性与奉献社会是统一的。只有在这种统一中才能实现人生价值。离开社会,脱离群体,人就无法实现人生价值。只顾自己,只讲索取,也无法实现人生价值。

1.社会为人们实现人生价值提供客观条件。人们要实现自己的 人生价值就要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这些客观条件包括生存条件、 发展条件、享受条件和工作条件等。这些条件都是社会提供的,完全脱离社会的“个人奋斗”和“自我实现”是不可能的。我们要利用社会为我们提供的条件,发挥主观能动性,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自我、贡献社会。

2.强调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并不否认人的个性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之一就是追求有个性的个人,这里所讲的“个性”不是指个人的怪癖和陋习,而是指能够体现每个人独特性的内在的东西。这种内在的东西只有通过人的劳动和贡献才能表现出来。因此,人的个性也就表现为对他人和社会的独特贡献方式。没有对他人和社会的贡献,就无法表现每个人的独特之处,也就无法形成人的真正个性。我们要在对他人和社会的贡献中追求自己的个性。只有这样的个性才能脱离低级趣味,才能为他人和社会所认可。

(七)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人生价值的实现既需要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也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我们应该利用社会为我们提供的客观条件,发挥主观能动性,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实现人生价值所应具备的主观条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实现人生价值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这里强调的 是一种精神和意志状态。没有这种百折不挠的精神和意志,就无法克服困难,当然也无法实现人生价值。

2.实现人生价值要努力提高个人的能力和素质。这些素质包括 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等。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解决各种问题,才能为他人和社会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3.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价值观指引。坚定的理想和正确的价值观是指引人前进的航标器,失去了坚定的理想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就失去了前进的方向,就会迷失自我, 甚至走上歧途。

你可能感兴趣的:(安徽教师招聘考试政治——生活与哲学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