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态度

我特讨厌打着教别人赚钱的幌子,卖写作速成秘诀的人。你大可以写一本专著出来,然后在市场上出售,毕竟卖的是你的经验,也算是你的心血。至如说速成秘诀,我看也就罢了吧。

      中国几千年来,出现几个父传子,子传孙的大作家了?有,绝不多,一只手也能数得过来。正如鲁迅所言:做医生的有秘方,做厨子的有秘法,开点心铺的有秘传,为了保全自家的衣食,还只授儿妇,不教女儿,以免流传到别人家去。他话里虽没明说写作有没有秘方,但已肯定写作即使有秘籍也是无法传授的。这写作的“灵光”连生物学家都无法解释。

        但写作不是一点不讲办法,大文豪的经验还是可学的,但也只是经验,并非秘诀。到这里,会不会有人要准备开骂了。怕骂,心肠软,别人一纠错,施点压力,没挤出灵感,反倒让你心痛流血,只能说明你不够强大。一篇文章有一个观点,代表着作者的想法和看法,如果都是普世的老好人思想,这样的文章还有啥意义?如果别人揪住你不放,就是写一篇不糅合一丝儿情感,不掺杂任何观点的说明文,假设写错一二个字,一样找着骂你的理由。

    鲁迅喜欢骂人,也经常被别人骂。但鲁迅骂的不是人,他骂的依附在人身上的劣根性,几千年来传统愚昧的思想,阿Q精神。他曾经无私地说出他的写作的经验。譬如,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大作家巴金也曾谈过写作技巧的问题,文学的最高技巧是无技巧,是文学和人一致,就是说要言行一致,生活的作家和作品中写的人要一致,要表现自已的人格,不要隐瞒自已的内心。不过,他还说,写作就是熟能生巧,写多了,写久了,就懂得怎么样驾馼文学,巧,就是避开、掩盖、弥补自已的缺点,突出自已的长处。

    我虽然写作甚少,但不是不关心。二三十年前就热爱这东西。但更多的只停留在欣赏分析的层面,也算是以读者的身份谈感受。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文字典籍,汗牛充栋,浩如烟海,但大都理性地对人所处的社会、制度、道德等探索为主,很少探讨对个体感性,有生命力的内心。对思想哲学的研究,也只停留在古籍堆里,从古圣贤们那里寻觅答案。单从语言文字方面来说,古籍里的文言文载录方式,让现代人叹为观止。过度崇尚精而简,用字践句,生僻拗口,不但不能直观完整地表达思想,反让后人费时揣摩猜测。所谓的文化只成为士子贵族官方所属品,市井百姓望而却步。平时只靠评书曲艺,民间故事,口传身教延续。五四文化运动的后,白话文普及才大范围让农民百姓有幸领略文字魅力。

    如今自媒体的兴起,更是让全民体会到中国文化的力量。比起文字,视频和图片形式似乎更加流行。但语言表达思想,抚慰人心更加有力。两者结合的力量也会凸现出来,它们像一把斧子劈开冰封的大海。体验来自内心的轻快、愉悦和鼓舞。

      不过,随着思想的成熟,人们除了非虚构爱好,也会爱上深度的报道。同时也会寻求更多直击人心,富有激情,有力量的文字。因为人类永远都在为无法安放的灵魂寻找一个精神的家园。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