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剧《蝴蝶梦》之感悟

今天得知《蝴蝶梦》电影复排版快上映了,之前看过琼•芳登版的,此片年代过于久远,只记得她羞涩敏感的神情,真正还原了原著对主人公“我”的描写。(后来找到了费雯丽的试镜片段,费雯丽真像波斯猫一般灵动俏丽,不得不感叹还是琼•芳登更适合这个角色)

德奥音乐剧《蝴蝶梦》有多个版本,这几个版本在细节处理上有些不同,我只能简单总结一下我认为很棒的几处细节。

先概括一下剧情:

女主人公没有明确的名字,以“我”代称,家境贫寒,无依无靠,是美国贵妇凡霍珀夫人的女伴。“我”跟随凡霍珀夫人来到法国蒙特卡洛度假,遇见了丧偶的男主人公马克西姆。

男女主人公一见钟情,迅速成婚,一起回到了曼德雷庄园。这时,“我”发现庄园的一切压抑极了,从陈列摆设到对外接待都按照前任女主人的习惯保留着。

庄园里的管家丹弗斯夫人更是恐怖至极,书中描写她:又高又瘦,穿着黑衣,脸颊凹陷,脸色苍白,像一具骷髅。

第一次见面,丹弗斯夫人弯腰捡起“我”掉落在地的手套,在将其交给“我”时,“我”注意到了她嘴角轻蔑的笑,“我”瞬间感受到了危机。

“我”跟她手碰在一起时,发现她的手软软的,凉凉的,毫无灵魂。

即使在丹弗斯夫人退回到仆役队伍之后,“我”依然能看到她嘴角挂着的轻蔑的笑。“我”害怕极了。

随后的一切证明了“我”的判断,丹弗斯夫人对前任女主人有着疯狂的迷恋,忽视“我”的存在,在她的心里只有一位女主人。

而男主人公马克西姆在外人看来,他沉浸在前妻逝世的悲痛中,可他自己明白,他对前妻恨之入骨,却又离不开她。前妻将庄园打理得井井有条,却有着病态的控制欲,她善于玩弄他人,让马克西姆痛苦不堪。

“我”来到这里之后,整日活在前任女主人的阴影中,惴惴不安,却在前任的死因真相大白后,帮助男主人公走出了困境,重获新生。

作者用能吞噬一切的海浪和坐落在荒僻地带的庄园营造出了悬疑的气氛:高高耸起的尖塔、阴森幽暗的内部、厚重的墙垣、狭窄的窗户、斑驳的玻璃、还有隐蔽的地道和地下藏尸所等,无一不给人阴郁的感觉。

音乐剧稍稍弱化了阴郁的感觉,但有几处细节仍然值得嚼味:

1.开场,凡霍珀夫人跟女主人公在蒙特卡洛的酒店里,遇见男主人公之后,凡霍珀夫人主动上前搭讪,问道:“先生,我以为你不会离开庄园。”男主人公说:“离开庄园对我来说的确很难,但我午夜梦回时也曾看到太阳。”
随后,男主人公向“我”问好,凡霍珀夫人说:“这种没见过世面的年轻人,能看一看蒙特卡洛,她宁愿瞎掉。”男主人公说:“你也可以,只要你有所求。”
2.男主人公向“我”求婚时,随手拿起餐厅里的红玫瑰问“我”是跟凡霍珀夫人回纽约,还是跟他回曼德雷。此时,“我”有些犹豫,男主人公立刻说:“还以为你爱我呢。”“我”立刻抛下一切顾虑回答:“我当然爱你。”
3.音乐剧还原了原著情节:“我”刚来到曼德雷,管家丹弗斯夫人带领仆役们列队迎接,却带给“我”不寻常的感受。
4.“我”来到晨室看到前任女主人最爱的雕像,想要拿起来看一看,被丹弗斯夫人抬手阻拦。之后“我”强大起来,与丹弗斯夫人对垒时,打碎了这个雕像。丹弗斯夫人趴在地上,痛心疾首。
5.丹弗斯夫人在演唱表达对前任女主人的思念的歌曲时,先用手抚摸着女主人最爱的蝴蝶兰,后走到女主人的书桌前,打开抽屉,拿出她常用的信笺纸,小心翼翼摆放在桌上,又用手轻轻抚过。一曲末尾,丹弗斯夫人站在书桌前,面对空无一人的座位恭敬地鞠躬。(细节太赞)
6.“我”跟丹弗斯夫人都在晨室时,丹弗斯夫人为了让“我”意识到前任女主人不可侵犯的地位,拿起了她曾经穿过的睡衣,轻轻抚过,拢在“我”身上。“我”一激灵,躲也躲不掉。丹弗斯夫人又拿起梳子,站在椅子后面,虔诚地为前任女主人梳头,椅子上当然是没有人的。梳完之后,又拿起镜子仔细地照了一照,这才满意地看向“我”。(细节啊细节)
7.丹弗斯夫人几次演唱,都对着窗外的海浪,聆听着海浪的声音,对着“我”唱道:“他们说相信她已经死了,但我确信,她从不会屈服,他们不能击败她,她是那么的强大,她不会受制于死亡。不,你看不到她,但我觉得她还在这里,她还能听到我们,她还能看到我们。”

这部剧,我从看电影版时就有些迟疑,很难说该如何总结。如此压抑阴森的作品,在很多人眼里很难被称为“经典”,它在表达什么,又在暗示什么?

整篇笼罩着“哥特”风,黑暗又指向着新生。男女主人公差异巨大的阶级地位,也许与作者的某种观点吻合。

可以确定的是,本篇开创了主人公从未出场,通过他人的描述将其具象成形的全新写作方式。

值得好好研究,继续下去。


你可能感兴趣的:(音乐剧《蝴蝶梦》之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