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三)

图片发自App

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也就是春节。一大早开门先放鞭炮,我们那里并不守岁,只是当晚过了零点任何时候起来开门都得放鞭炮,所以一直到天亮,鞭炮声此起彼伏,连绵不断。

春节这天大家都起得早,孩子们也起得早,总在天蒙蒙亮的时候到别家去捡未燃的鞭炮,那时没有现在这么多品类的鞭炮,能捡到几个也是特别高兴的事。

家里桌上摆满了桃环、酥角、江米条、花生、瓜子、爆米花、糖果等等,反正应有尽有。先吃甜酒,接着是吃糍粑,然后大家都走出门去玩。如果天气好,大人们往往聚在晒谷场打字牌玩扑克;年青人则相约去拍照;孩子们去放鞭炮放孔明灯;不大出门的老人也来了,来感受感受过年的喜庆。

真是到处是欢声笑语,到处是欢天喜地!大人不责骂孩子,孩子们有礼貌。总之这一天气氛特别祥和,大家都特别开心特别舒畅!春节的那种热闹的场面和良好地祝愿早已有人把它写在歌里:

新春到,春风吹绿了杨柳梢,千家万户门窗都打开了,老的老,少的少,笑声高,欢天喜地好热闹哇!你快看那,对面来了扬歌队,喇叭吹,锣鼓敲,七鼓隆咚八鼓隆咚得鼓隆咚锵,舞狮子,耍长龙,还有猪八戒背着那小媳妇,孙悟空他力断除妖,满街锣鼓,满街鞭炮,满街是歌声笑声,一浪更比一浪高,那个新春已到,处处掀起了春潮,祝愿家家幸福快乐,万事如意,新年好!让我们共同携手并肩齐向前,步步登高!

图片发自App

如果是阴雨天,大家便不大出门。后来随着电视的普及,很多人都是在家看电视剧和春节晚会了。从初二开始大家去亲戚家拜年,拜年需带礼物,一般是一包糖和一瓶酒,其它的可随意准备一些。亲戚家长辈得派红包给孩子,表示祝福。

首先去外公或舅舅家,然后才是别的亲戚家。拜年也要放鞭炮的,所以哪家放鞭炮了,就知道有人来拜年了。小时候我们常常喜欢相约一起去拜年,因为总有好几家的亲戚在同一处的几个村里,于是一同去又一同回来。拜年一直持续到元宵节,元宵节过后一般不拜年了。

元宵节这天和春节一样,都是尽情地玩尽情地乐。所不同的是这一天可以去菜地里偷菜,我们叫“偷春”。据说这样就是让人骂,骂得越厉害越好。偷来的菜只能在空地上熬菜粥吃,据说吃了这粥没病没痛,于是见者有份,大家决不客气,不用说这也是一件挺愉快的事!

记得有一年,邻近的村里还扎过一条草龙,经几个长者的耐心指挥,一群年青人在晒谷场舞练了好几天。元宵节这天夜里,草龙点上了香,叫香龙。香龙上各村去拜年,大家忙着放鞭炮,点香,分派红包和香烟,说那是接龙,便是接福。那景象也曾很热闹的,却不知现在是否还有的。

元宵节过去,正是春寒料峭的时候,天空像抹了铅似的,阴灰灰的,飘着毛毛雨。寒风吹在脸上仍然冰冷。走在路上,满路泥泞。孩子们刚开学了,而家里过年的气氛并未远去,依然是那样浓烈,依然充满了喜气和温馨。

这样的时候,谁愿意出门去呢?但学校总要去的,只好极不情愿地去到那有些冷清的学校里,心中却依然念念不忘过年的热闹和欢喜。直到过了一星期回到家还能感受到过年的余韵。

到如今,虽说自己早已不再是小孩了,但却像小孩一样念念不忘家乡过年,甚至听到电视里一声“过年好”,都会感动得情不自禁地流下热泪来,恍然觉得过年的一情一景瞬间就在眼前浮现了。这些年来,我做梦也想着家里过年的情景——在家过年多好啊!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过年(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