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团队管理者军规》连载03-认知管理锚点

当我们确定了管理中人和事的优先级顺序后,首先我们整体论证一下什么是有效的管理目标,以及如何更宽容的理解团队和任务。

初成小组长时,在一阵的焦虑过后,有些小组长可能开始想,搞不懂同事们平时在想什么,是否要学学心理学?有些小组长开始看一些关于团队管理的书,开始制定政策,检验标准;有些想需要先建立连接,开始跟员工吃饭、谈心;甚至有人开始研究厚黑学,驾驭权术;这些一开始会有一些效果,但随之而来的会发现,书上教的一些套路,在一部分身上有效,但也会在另一部分人身上无效,研究制度管理和研究人都不能解决管理的所有问题,没有一个普遍的真理,来让大家在任何时候都能找到方向,这往往会让有所进步的小组长们陷入进一步的困惑中。

有一天,我跟一名管理者的聊天中,他诉说了一系列他想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也很努力的在看书学习和模仿,但总觉不能把管人和管事做到一种圆融,什么情况下需要在后面坐镇,什么情况下需要带头冲上去,在实际工作中会出现太多的不同情况,而没有标准可以参照。聊到这里的时候,我意识到了一个问题,他有把关注点放在如何提高管理水平上,可是当他把目标定在提高管理水平,以为如此就可以解决管理问题的时候,会出现没有一个公式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就像熟读孙子兵法不代表就能百战百胜,管理的书给不出所有情况的标准答案,当把目标定在通过学习提高管理水平的时候,恰恰无法解决管理的问题。我给出了一个建议,与其关注在如何管理更高效,不如修正一下目标锚点,把自己管理的目的改为如何带领团队获取胜利。

【管理的目标锚点:不首先关注如何提高管理水平,而把注意力聚焦在如何带领团队获取胜利】

这有点像那些历史中的名将,兵法韬略万变不离其中,如赵括马谡可以照本宣科以至于失败,但也就成就军神,且风格迥异,如白起的狠辣,李牧的奇诡,王翦的稳健,在现在商业领袖中,也有温和的马化腾,以及狂躁的乔布斯,这些在各自领导风格中都走到了一个极高境界的领袖们,给出的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管理的风格和手段从来不是唯一的,唯一的是,作为领导者,是否能有效把目标聚焦在正确的方向上。

所以我们确定了管理者的任务是要带着团队完成任务这个锚点,在管理者的眼里,困惑就可以相应的减少,团队成员能力的不同,士气的高低,事情进展的顺利与否,都仅仅是用来随时判断自己团队是否可以解决现在出现的问题,然后决定自己是后退提供支持,还是亲自顶上去,以及何时超出了团队的应对范围,需要寻求外部支援。当出现不同的情况,考虑自己怎么做可以带领团队完成任务,这时候方法就会突然灵活起来,就可以照顾好绝大多数的情况。

而且当确定了正确的目标锚点,对于团队成员的认识,以及对于项目的难易,就会有不同的理解。

在小型公司,或者在还是技术骨干的时候,对于个人的要求是能力全面,一个人基本可以完成一个任务中的各个环节,但当公司逐步的走向成熟,尤其最主要现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沟通和联系变得更有效的时候,对于人才和团队的要求已经发生了变化,曾经的木桶里最短的木头决定装水量的短板理论,已经被尽量的做到木桶中最长的那块板,然后找到其他的长板来配合的长板理论代替,在团队中,能力是否有缺陷不在那么重要,反而是是否能有自己的特长帮助团队,然后提高团队的配合度来提高整体的战斗力更加重要,相当于以前是要求一个人像一个团队,而现在则是要求一个团队能像一个人。

在这种时代的要求中,人员的个人属性已经淡化,团队整体的状态才是管理者随时需要关注的,哪怕有员工跟自己性格并不契合,但可以在团队中与他人合作提供很好的贡献,那这个员工就是这个团队需要的;哪怕有的项目自己并不喜欢甚至是自己不能胜任,但团队可以合力很好的完成,那这就是可以完成的任务。

一个聚焦目标的管理者,是可以大体上摈弃自己个人的好恶,去看待团队成员和工作任务,管理者的关注点这时候就会集中在:我的团队还缺一个这样的人,我要找到他;这个任务这几个人组合起来比较适合,那么我就可以完成它。

最后补充一点:如果想最终能走到一个足够的高度,管理者又不能完全摒弃自己的好恶。在作为小团队管理者的时候,要学习的是如何理解人和事,需要兼收并蓄,但当这些技巧和经验都成熟之后,有机会从管理者走向领袖之路时,又需要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个人风格,并且找到符合自己的那些极致的人,才有机会做一些极致的事。这也是管理者和领袖的区别。

你可能感兴趣的:(《小团队管理者军规》连载03-认知管理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