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做梦就会写小说

梦即全息的第三人称的我


第三人称可以完全是你本人的故事,只是你把我改装成了叙述的无声位置。越是无声就越是成功。有的明显会觉得进入轨道是对的,正确的,但就是会没想法继续读下去。正确的方法却没有深挖内心,可以想想梦境,它们总有一种奇幻诡谲的特质。

用非语言的东西吸着你的目光,那个时候观者或可以说成感受者的是谁,是不是你,你在哪里?是否无我。

我认为梦境就接近于第三人称。不善于使用第三人称,只是缺乏某种定调的习惯。事还是一样的事,那样更便于读写之间的交融融汇。

梦的场景不会出离于真实生活,感受浓缩于世外。这本身很接近于创作小说,大胆一点的说法儿是,会做梦就会写故事(小说)。

就我个体的感受,小说讲求对于手指月亮的那种意味深长,言尤未尽。故事注重的是对于事件经过的描述,描述完成就可以结束。标准的就是杂志那种,《故事会》虽然简明结论却由读者自己去想去掌控。这也是故事的松弛度。小说则是对于那种模糊感觉的触摸与试图超越的悬崖勒马,骤然刹车那个动作带来的爽感。

知音体之所以都会称之为一种文体类型,和采访类又有所不同。但通常是讲究戏剧化的拉伸,悬疑类的故事使用这个讲法居多。

总之旁观者的身份其实就是一种常态静默的观察。如果生活中一直以我来体验事件,不妨抽空了来看。旁观时,我呈现在无处不在。你就是你的梦本身,不再仅限于一个角色。甚至会觉得小我重要于旁观之大我,要么是不熟练要么就是习惯使然尚无想通。

我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观察这一系列的变频,之所以一段时间未能突破,主要是我依赖于小我的角色。

我是我的梦(文本)本身。这样就解决了小我向大我迭代的完成。

有的人在行动中摸索经验,我比较喜欢在谈论中促进内部的变化。这样我就发现,我只是感到孤独,期待一个小我的对应,而大我自成一个世界,更为广阔的创造出来的世界。不是感觉的单纯世界,也不是纯叙述搭建的世界。

是某一种氛围。

而杂文夹叙夹议,随笔注重形意,小说是氛围,故事是节奏。这是作为一个读者长期以来也总在琢磨的问题,谈论这些是我觉得创作本身就像有了一个精神内部的同道,彼此切磋琢磨。现实交流一般是,你有你的世界,我有我的浑然天成,终究彼此尊重即可。深入本身需要机缘。

第三人称是我对我的世界(小宇宙)的负责。

你可能感兴趣的:(会做梦就会写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