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封建帝王之术的启示

我看《大秦帝国》后深受启发,原来对任何一个封建王朝来讲,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消灭社会动乱的根源,根源是什么?那就是对民众的洗脑,使其变得愚昧无知,拥护王朝。或者永远变为奴役或战争的机器,则这个国家就能长治久安了?


我看了很多王朝的役民手段,发现一个直击核心的问题就是大凡一个盛世,也是一个普通民众矇昧的时代,欧洲中世纪如此,中国的“康乾盛世”也是如此。为国家提供治国良方的人,越少越好,意见思想越统一越好,百姓只要做牛做马,饿不死就行了。


于是呼,就有“劳心者治人,劳役者治于人"之说,于是乎,统治者用科举网络天下仕子,用摇役赋税盘剥天下百姓,用孔孟之道维持天下一统秩序。“商人重利轻别离”,与国家官方争夺社会财富,必须严厉打击。确保社会财富被朝廷垄断,对于百姓的论述,“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才是封建王朝最精僻的论断,所以才有“重农抑商”这一符合封建农耕文明的国家政策。对于科举取仕,真的是要读书人变得聪明吗?不是的,看过明清科举考试,及历代开科举录取人数来看,比例是极低的,秀才是万人挑一,那举人是十万人挑一,贡士百万人挑一,进士千万人挑一了。考试内容出自四书五经,文体除了八股,不能有别的其他文体。治国之策也是书中“子曰云儿”圣人的话作答了,如果不是,否则才华横溢的唐伯虎、蒲松龄、吴敬梓、吴承恩,等一大批在中国文学史中的杰出人物也不会名落孙山了。科举中的很多状元,榜眼的名字也都不会默默无闻了。


说白了帝王之术要的是安份守己的子民,愚蠢的百姓,听话的奴才。


对于极端聪明的人或者乱臣贼子能收买的收买,能离间的离间,能分割一小块的就分割一小块,总的思想就是聚而分之,聚而乱之,聚而歼之。


通过以往历史经验的启示:我发现读书,很多人并没有变聪明是好事,大部分人更平庸,更俗点,百姓傻呼呼对社会稳定是有好处的,对于高精尖人才,对于文史通只要保留少数即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历史的改变者始终是社会的改革家、科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


说白了就是某一领域的先知先觉者,某一领域的开创者,引领者。


这类人不一定被平庸者发现,被愚昧者理解,甚至遭遇旧势力的打击,非议甚至排挤,但历史的进步滚滚向前,人在社会,人在人错误的发展道路总有栽跟头的那一天,只有你吃亏了,社会上一大片人吃亏了,那些少数的掌握真理的人不就立起来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封建帝王之术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