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对我写作影响最大的一本书

( 图片来自网络 )


文 | 行之

文学是们艺术类型的一种。对于艺术这个概念,高晓松曾说:艺术是艺加术的合成体,艺即技艺,是指从事艺术所必须的那些专业技能训练。而术是指超越技巧的文化、心灵、思想和感悟。

术直接决定了文学作品的高度,深度,是否能成为经典。

但是艺,却直接决定了,文学作品够不够资格来谈术。

说得直白一点,写作也是门手艺。再有思想,感悟,没有手艺,也是白搭。你永远找不出一个净写病句的伟大作家。

2012年,我买了一箱世界名著,窝在出租房里看。看完之后,感觉精神特别饱满,但是落笔后,发现文笔并没有什么进步。因为越是好的作品,技巧的痕迹就越少。能成为名著的作品,作家们早就把技巧化于无形,注重的是术的层面。所以尽管让人精神很饱满,但是落实到手艺上,完全跟不上大师们的步伐。

关注术的层面是文学的终极目的,但是这有个过程,如果自身连艺都没过关,那就只能算好高骛远。

那一年,我最后统计,一共看了122本书。绝大多数都是文学经典。但是对我产生最大影响的,却是本《金牌文案》。

《金牌文案》其实讲的都是广告学上的东西,教人怎么写文案,写广告语之类的。照理说,文学的含金量是很有限的,但是当时却让我豁然开朗。因为文案这种文字类型,是专门专研技艺的一门学问,术的方面虽然薄弱,但是却尤其注重字句雕琢。看完后就发现,其实对于我这种连基本功还没打好的写作者,是最实在的。

文案的文字,注重创意,有趣,活泼,具有冲击力,总结来说,就是追求表达后产生直接效果,让读者产生强烈感知。这不算什么伟大的文学,但是是落地的手艺。

其中一个经典的案例对我启发很大。某汽车品牌推出之前,要做一个广告方案,给文案的任务是体现出“快速响应的强劲动力”。对于广告从业人员来说,遣词造句当然不在话下,写出“动力十足”、“掌握动力核心技术”是不用过脑子的事。但是的文案当时为了想几句具有冲击力的广告语,绞尽脑汁。后来终于灵感突发,由动力想到时间,连夜剃了个光头,去拜访一个佛学大师,两个人聊了一晚上佛学中的时间概念。然后写出的文案是:

一秒钟,是2.7瞬间

一瞬间,是20刹那

一刹那,是它的动力爆发

……

千钧动力,刹那在握

这文案不算文学作品,但是表述的效果却很好。现在再结合当时的这本书,发觉其实在文章取标题,切入角度,表达效果上,各种形式的道理都是相同的。结合这些实用性比较强的写法,再像大师们学习,思路更加清晰。也就说,文学的边缘技巧,到了一定时候,会反哺到写作本身。

除了天赋异禀的人,没有人能一上手就学莎士比亚。写作从来没有标准教材,但也处处都是教材。

2017-2-22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2年对我写作影响最大的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