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有条理地表达观点

我们在听演讲时,会不自觉地把听到的片段,以一定的逻辑顺序关联起来,试图找到他人的观点。作为演讲者,没有条理的表达明显会加重听众的理解难度。所以,有什么好的方式能让我们表达得更有条理?运用金字塔结构,它能解决这个问题。

为什么要用金字塔结构来表达?

金字塔的结构有两个特定。

  1. 它有一个塔尖,最重要的信息要放在塔尖,这可以让听众用最少的精力接收到核心观点。
  2. 它是层层递进,下层支撑上层,相连的两层可以用来表示某种关系,递进关系、对观点的论述关系等,可以让听众有节奏有逻辑的获取信息。

金字塔的表达结构

金字塔的物理结构转换成逻辑结构后,包含三个模块:序言、对话、推理。

  1. 序言是为了引导读者产生第一个疑问,这个疑问就是读者继续阅读的目的,也是作者核心表达的观点。例如本文我的核心观点是“金字塔结构能让表达更有条理”,读者的疑惑就是“为什么金字塔结构有这样的能力?”。
  2. 对话是在纵向上,以一问一答的方式,在金字塔下层解释上层提出的疑惑。同时引出下一个问题,由下层进行解答。
  3. 推理是在横向上,以演绎或归纳推理的方式,让给出的答案更严谨和符合逻辑。
    整个过程就是读者在当前层次上发现了第一个问题,在下层找到答案,并提出一个新的问题,如此循环。在所有问题都得到解答后,表达也就结束了。

序言为什么要用讲故事的形式?

因为故事能快速构建出一个场景,吸引住听众的注意力。只有这样听众才愿意继续听后面的论述。有点像催眠一样,要让被催眠者进入催眠的状态,才能执行后面的指令。
那么为什么场景有这种吸引力呢?这是建立在一个前提,人的大脑是混沌的。在接收到一个信息或观点,我们会尝试构建一条链路去理解它(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前提是什么?)。如果缺少这样的链路,要在几百上千的文字里快速发现作者的观点就很困难。而架设场景就是把所有的背景、条件和路径都摆出来,让听众知道,在最显眼的位置摆着的,就是核心观点。

逻辑推导模式

演绎和归纳推理是思想逻辑关系仅有的两种模式。

  1. 演绎推理是线性的推理方式,通常是先描述客观存在的情况,然后再描述另一个存在的情况,最后得到结论。例如,人会走路,小明是人,因此小明会走路。
  2. 归纳推理是对事物、思想共性的总结,通常先找到一个概括这组事物的名词,再确保组里的事物都属于同一个分类层次。例如,小明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他会跳舞,他会唱歌。但是他会睡觉就不合适放进来,因为睡觉一般不属于才艺的范畴。
    在写文章时,适合先用归纳推理做骨架,因为归纳推理结论先行,能快速让读者抓到文章的关键思想。再用演绎推理来推演,支撑论据。

用金字塔结构进行逻辑分析

逻辑分析时要确认观点间的逻辑关系,逻辑关系分为因果关系、结构关系、程度关系。不同关系在表示时表现为时间顺序、结构顺序、程度顺序。
1. 因果顺序在逻辑上是从因到果,而在写作上要表明结果,再陈述原因,最后审视所罗列的原因是否全面。
2. 结构顺序是整体到局部的逻辑顺序,需要满足2个原则,一是组成部分之间相互独立没有交集,二是所有组成加在一起等于整体,没有任何遗漏。
3. 程度顺序是描述具有某种共同特点而聚集在一起的事物的顺序。先找到共同点特点,再根据重要程度进行划分。例如根据球的大小划分,分为大球、中球、小球。

界定问题

发现问题、定义问题、分析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是四种不同的能力。发现问题和定义问题属于界定问题。它包含四个要素:现象、疑惑、现状和目标。
1. 目标是我们期望到达的状态。
2. 现状是当然所处的状态。
3. 现象是指正在从事的活动,例如商品销售、项目管理。
4. 疑惑是指发生了某个事情的发生,影响的目标的达成。
明确了这四个要素,能对问题是什么,以及严重程度有比较清晰的认识。

分析问题

分析问题的标准流程是收集信息、描述发现、得出结论。
在第一步收集信息的过程中,大家往往会犯一个错误,就是收集的信息过于宽泛,最后会发现很多信息是无用的。
要如何避免信息收集宽泛的问题呢?核心是缺少观点的指引。就是要在收集信息之前,我们要先推敲问题出现的可能原因,提出对应的假设。之后围绕着这些假设去收集信息,通过收集的信息论证假设的真伪。当所有的假设都得到证明时,问题的分析工作就完成了。

最后

金字塔结构是结构化表达方式的一种,合理的结构化表达可以让语言更有条理。总结起来就两条原则:结论先行,论证有逻辑。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才能有条理地表达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