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心解》第五篇:天地不仁

五、天地不仁

银河子著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tuó)龠(yuè)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1

一块檀香木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块檀香木,它感觉自己的一生全部都是被人所决定好的,人想把它变成手串,它就是手串,人想把它变成家具,它就是家具,所以檀香木就陷入了迷茫。它找到佛说:“佛,我想拥抱真理,我想生活在你的身边,我不想再成为一块受人摆布的檀香木了,可以吗?”


佛答应了它的愿望,于是这块檀香木既没有变成家具,也没有变成手串。佛实现了檀香木的愿望以后,把它做成了一炷香纳入了寺庙。它像所有同伴那样披上了美丽的外衣,和其他檀香木做成的香放在了一起。每天都有信徒在寺庙里买香,把檀香木点燃,用这炷香来供奉佛。这块檀香木焦急地等待着,什么时候才能轮到它。


然后终于有一天,一位愿主花钱请了这炷香,在佛前把它点燃。这块檀香木所做成的香在点燃的一刹那,它非常的兴奋、非常的喜悦!但是好景不长,当它自己化作灰烬以后,它才发现成为佛前的一炷香这么快就消耗完了自己的一生。到了晚上,寺庙里的和尚将香炉打扫干净,把它的灰烬丢到了外面。


所以这块檀香木它很懵。它对佛说:“我用尽一生的时间等待,终于变成了佛前的一炷香,但是这么快就将自己燃烧干净,所以我下一世还要成为佛前的一炷香。”结果第二世这块檀香木它又变成了佛前的一炷香,然后又经历了同样的经历。


第三世、第四世、第五世它一直都在反反复复地经历着自己的经历——从檀香木变成佛像前的一炷香。终于有一天它醒悟了,它带着愤怒找到佛说:“我亲近你,我亲近于真理,我愿意燃烧自己,把我的一生全部都献给你,但是到最后我发现我对于你而言只是被利用的关系,我只是你与信徒保持联系的一个工具而已!”


佛笑了,他说:“你渴望与我亲近,但是我本身并不存在于寺庙,我本身不是那一座雕像,你非得认为我是那个雕像,你非得认为我在寺庙里,所以我只能遵循你的意见,把你变成佛像前的一炷香……”


所以各位回头想一想,这个“佛”到底在哪里?


在我开训练营的时候,我发现很多对佛学非常痴的人。当我面对他们时根本没办法把他们拉回来,所以我就只能自己编了一个小故事。若是对“法相”过分执着就变成了一种法执,佛学理论和修行形式不过是一根拐杖,你是用这个理论来探索,用这个形式来体验,不要反过来被拐杖困住了。


我们好好地回头看看,多少人信奉佛陀不全都是把自己当成一柱香,认为奉献燃烧了自己,就可以普度众生。其实并非如此,很多人都只是停留在了形式上面。这炷檀香它这一生所实现的价值起到的只不过是一个平衡的作用,它所平衡的是佛与人的关系。


2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我在一开始讲这样一个故事,那是因为很多人对第五章存在着一个很大的误解。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我相信很多人解释这句话都是上天看待众生是一样的。我们好好想想,这里面有一个很深的隐喻。天地看待众生确实都是一样的,但紧接着后半句话是“以万物为刍狗”。刍狗是什么?狗尾巴草,狗尾巴草它所起到的是祭祀的作用。在天的眼中,万物全部都是祭祀品。


其实古人明白这个意思,我们现代人不是不明白,而是不敢明白,你不敢去质疑。要是有机会你可以去成都的金沙遗址博物馆看看,那里保存着最原始的巴蜀地带人生活的方式,其中就留存着古代祭祀的行为——古人以人血来祭神。在第三篇“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这里我说到心主的是神明,心代表了火系统。这个火系统里就包含了血液,所以在古代的巫师心中,人血是可以通灵的。后来发展到没那么残忍以后,通过宰杀动物,以动物的血来祭祀神灵。


回到最开头的那个故事,所以在天的眼中,那炷香起到的就是刍狗的作用。但要注意的是,虽然万物都是祭祀的作用,但这并不是要唤起人的恐惧,其中也并非残忍,因为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天地没有分别心的前提上。

 

 

3

当你看见了故事,你就看不到真相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不仁,所以圣人就不仁。这个世界是万物类象的,我们人修道其实全部都是在效仿自然。换句话说,自然它干什么,人想修道就要干什么。你要是想活得通透没有烦恼,你需要做的就是学会利用你周围的一切,利用你周围的所有人、所有物。这句话听上去很功利,很容易就让人产生误解。


我所说的“利用”是万物皆为我所用,但不为我所有。前提一定是没有分别心,一定不是为了“自我”。天地创造万物,它的目的是什么?天是没有心的,它会有什么目的呢?它只是为了实现自然流转的一个平衡,所以它创造了万物却不会将这颗心执着于万物。天地生育了万物,它看待众人的生死疾苦,和看待春夏秋冬的规律一样,不会随之牵动。在天的眼里,万物的运行都是自然的规律,所有人在天的眼里都是机器人。



所以,你要是想做到“以百姓为刍狗”的先决条件是什么?是在你保持觉知的情况下,你能够清楚的认识到你生命中出现的所有人,无论是你的家人、你的朋友,还是你的爱人,他们全部都是机器人。


绝大多数的人,他们的生活大多都处于一个“没有感觉”的状态。更多的时候,他们就像是一个麻木的机器人一样,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不知所云地说,毫无目的地做,完完全全地被欲望推着走。他们一直都是在顺应着生活的惯性,按照既定程序在运行。


我们还要知道一点,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本质上来说是两个磁场的交流。磁场是能量体,你是可以感觉到的。包括我在直播间与大家进行交流,从本质上看,是两个磁场发生碰撞以后产生能量体。所以我不必把你当一回事,你也不必把我当一回事,因为其本质只是两个磁场的碰撞。


但是你要是把这一切当成故事来看,就是我在直播间讲《道德经心解》。所以,要是我们一旦入戏太深,把人当成人以后,我们所看见的就不是能量,我们看见的就是物质本身。也就是说,当你看见了故事,你就看不见真相。当你看见了真相,就没有了故事。

要想不被外物所影响,你一定要发现这个世界上所有人的本质都是机器人。你只有发现这个世界是幻,发现这个世界像做梦一样变化无常,你才能够找到觉知。然后你会发现这个物质世界是那么的不真实,在你的生命中会出现很多的穿帮镜头。


生命时刻在回应你,在跟你沟通,生命中没有任何意外或巧合。当你迷茫和痛苦的时候,只要回头用心地好好看看你周围的世界,你会发现这个世界无时无刻都在告诉你答案。



4

人生如戏,借假修真


但是非常令人无奈的一点是,就算你发现了所有人全部都是按照人生剧本演的机器人,就算你知道这个世界就像一个程序代码一样,但凡只要你稍微产生了一点儿情绪,你同样会被带入这个程序之中。当你站在外面的世界呼喊,你根本就唤醒不了任何人,它只会把你拽进去。就像你在王者荣耀里选择使用了貂蝉这个角色,一旦你把自己等同于这个角色,你依旧会因为游戏中的种种产生情绪,然后陷入其中。


这件事情老子看得透,老子说“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当你去发现人的本质是机器人以后,你才会拥有一种能力,这个能力就叫做“不必把它当回事”。其实,你生命中出现的所有人、所有事全部都是为了让你来进行体验的。这个世界的一切都是为你而来,而不是冲你而来。你只有发现了这一点,才有资格去化解这一切。

 

所以,先要意识到你的身体并不能够代表一切。你的意识在哪里你就在哪里。这里有个小窍门,比方说你今天下午要去接待客户。那么接待客户的时候,告诉自己今天我是一个演员,今天导演给我安排了这样一场戏,我去演戏,演完这个戏之后我是要领工资的。虽然我们是演戏,你怎么样把戏演得好?你是不是还要带着情绪和感情?你不带情绪不带感情,导演同意吗?不同意的。你提前给自己一个心理暗示,我是在演戏。这一片段结束之后,一定要马上出戏,你会感觉“我的天哪,好妙呀!”这个妙,就是真的。


你本身这个人已经活在了这个假的世界中,你把假的当成真的了,你就出不去。我们怎么样把这个世界当成假的?演戏。你要发现所有的“假”都是“真”所幻化出来的。所以来给自己重新定位一下,你告诉你自己:我是真的,所以今天我来幻化一个身份,我来陪人演一出戏。我们的生命有这么多个角色让你来演,每一次演戏的过程里,全部都要合一。这个就叫做借假修真。

 

 

5

正确的呼吸,能促进你的能量


这个世界的妙是通过什么诞生的呢?老子做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天地之间,其犹橐(tuó)龠(yuè)乎?老子说,天与地之间它就像一个大风箱一样。风箱是什么样的?大家可以在脑海里想象一下,古代拉的那种风箱,你一拉就会有风,这个风可以升起火。


无论你信仰的是佛教还是西方灵性,所有人在第一步都会告诉你——学会呼吸。一呼一吸,其实就是在模仿风箱。风箱所升起来的是火,古人使用风箱是为了让火更旺。风在《易经》里代表的是巽卦,巽本身主木,木是生火的。而火代表什么?火主心,代表的是神明,象征着神性和意识。也就是说,当你把身体里的风能量调动以后,木生火,呼吸会促进你的能量,提高你的神性。真正地学会呼吸,你的灵性指数才能通过呼吸的方式来提高。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所描绘的是我们呼吸时的状态。按照中医的理念,我们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本身带着一部分先天能量,如果先天能量不足,你就需要补,补就是通过呼吸。你可以通过打坐、站桩,把身体的能量沉淀下来,然后你的身体才会好。


虚而不屈,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住一个虚的状态。虚,也就是教人如何守住气。老子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我们的生命能量就像古代的风箱,风箱虚的时候风是不会穷尽的,而动的越是快,反而出的越是多。日常生活之中意识和情感的过分参与都会消耗我们的生命能量。如果在做事情的时候,多把念力停留在呼吸上面,少用你的思维进行参与,久而久之便可以达到无为的状态。



6

一生一灭,一呼一息

动而愈出,整个的宇宙空间及生命,都是一生一灭,一动一出的呼吸关系。灭,不是没有,而是另一个生命的开始。


说到一呼一吸,这里面还存在着背后的一层逻辑。我们都知道佛说这个世界是梦幻泡影,那么这个相是如何构成的?譬如,你在手机屏幕里看见我在直播,是你的眼睛捕获到了我的样子然后传到了你的意识里,使你看见了我的存在。但实际上你所看见的我是依托着屏幕所显示出来的相。这个屏幕是电子产品,它是有光的,光有频率,它是不断闪动的。可以说无论是电视、手机还是灯光全部都是通过光的能量震动所产生的频率进入到你的眼睛里。而人的肉眼是存在分辨率的,当光闪动的频率超出了肉眼的识别能力以后,你所看见的相就是一个连贯的画面。


如果我们用手机拍摄电脑的屏幕,就会发现原本稳定的光源此刻在不停的闪烁,就是因为屏幕闪动的频率低于手机的分辨率,所以手机会把肉眼看不到的画面变化过程拍摄下来。


物质世界的成像全部都是通过闪动才形成的。当物质的频率超出了我们感觉的“分辨率”时,我们才会感觉到物质存在的真实不虚。换句话来说,我们之所以会认为这个世界如此的真实,是因为我们自身的觉性所能传达到的意识分辨率,不足以识别这个世界的频率。


一旦你真正的深入自己的内在以后,当你不被所看见的相所局限的时候,你会发现原来这个世界的形成它是有间隙的,它是闪动出来的。又是谁让它闪动的?虚而不屈,动而愈出,是天地之间在呼吸,天地之间的振动频率促使了一切的形成。


相对于人来说,一个人无论是他说的话,做的事,朋友圈的状态,甚至是打字的语气,无一不是反映了这个人在当下的一个能量状态。而你能量的根,就在于你日常的习气。你知道最直接影响一个人习气的是什么吗?就是呼吸,准确的说是他的呼吸频率。


想练好呼吸,首先要保持一个正确的呼吸频率。正确的频率,是建立在你日常打坐的基础上每天花出一定的时间来留给你的呼吸。为什么比起冥想我更推荐打坐呢?因为人在打坐的时候保持一个正确的体态,你体内能量的流通会比冥想的效果来得更好。想正确地呼吸,去练练打坐,当你打坐静下来以后,你自然会体悟到自己呼吸的状态。亲身体悟远比用头脑思辨更有意义。


其次是日常保持觉知,你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让你的觉性进入你的身体。只有当你找到自己的频率,你的呼吸节奏才不会被外界经历的事情打乱。


7

为学是日益,为道是日损

         

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庄子有一句话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说的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学不完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学不完的知识,就会把自己搞得很疲困。如果你时时刻刻学习外在的知识,你确实可能把自己达到一个“有”的层面的尽头。但是“有”的层面的尽头又是什么?是回归于0,是从头来过。


为学是日益,学问是一点点积累起来的。而为道是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不妨把你的生活尽可能的做减法。多闻数穷,说的也就是你若想发现这个世界的真相,通过学习是没用的。


很多找到我的人都会和我说:“你有课程吗?怎么样进入你的课程,我想听你讲课,我来学习你的课程。”我会说我没有课程。灵性不是学出来的,灵性需要你自己去体验实证,而在其中我所能做的仅仅是引导你去体验。


灵性是讲不出来的,凡是能用语言和文字表达出来的都是道理,能够传播开来的也是道理。全世界只有我们中国人最爱讲道理。道理并不能代表真理,但是它是真理的影子。我们要是想理解千百年前圣人的真实用意,就只能通过真理的影子去看见真理的样子。


所以“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说的是什么?老子说你学再多的东西都不如来好好地守住你自己。只有将一切向内而求,你才会发现这个世界的终极。

微信公众号:刘三元,更新更快一步

你可能感兴趣的:(《道德经心解》第五篇:天地不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