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用和无用

《庄子·逍遥游》

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

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今夫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一)

小时候,大人都希望我们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而绝不会希望我们成为一个“无用的人”。而社会和教育自始至终希望的“有用”,大凡是在那些实用之学(如商业、医疗、法律、工程等)的领域里而言的。而即便是在那些非实用之学(如文学、艺术等)领域里,“有用”的期盼也被寄予得相当的高,比如获大奖、出名等。总而言之,人们希望每一个人,在其有生之年内,都能于世界发生实实在在的“用处”。

如果某一位家长有了一位庄子式的孩童,那他必然要大伤脑筋了。因为这个孩子从未想过这一生究竟要发挥什么实在的用处,而只快然自足于“无用”。他或许不顾师长的教导和禁令,整日逃学游荡于山野,不操实业而徘徊于水鸟虫鱼;交朋友不图于己有利,而单单图个高山流水、志趣相投;求爱情不顾门当户对,而只追求罗曼蒂克的心灵感受……

这样的人,一定被诩为大大的呆子乃至废物了,甚至会被群起而攻之。而倘若他还生在经济困厄的家庭里,那他所面临的世俗的压力定然不是一般的大了。试想想,人生在世就此一生,你倘不多攫一些物事为你生命所有(上个好学校,有个好工作,多买几套房子、车子、奢侈品,多有几个绝色的恋人),那你生下来的目的是什么?岂不是在浪费人生?

庄子,可谓自古至今将无用之说推至极致并身躬践行的人物了。他宁以漆园为生,而拒绝国王许以的丞相之位;他终日游荡山野,观察着鹏鸟、小虫、蝴蝶与游鱼,凝视着人世间的那些奇形怪状之人,发表玄奥而无用的言说;生前,无人赏识注意他,他最亲近的知己惠子都认为他百无一用;死后,数百年亦被湮没于历史的尘纸故堆里……

人生的目的究竟几何?倘若当真如此致力于无用之用,岂非真真切切的大无是用?

(二)

人们终究忘记提起,魏晋以后老庄之学被如此广大范围内地被传播和接受,从嵇康、阮籍、陶渊明、李杜、苏轼、黄公望以及沈周、唐寅,近两千年来主宰了无数士人墨客的精神世界,成为中国文化最浓墨重彩的渲然之笔,化为了一座巍然壮丽的高峰。对于人来说,时间就是一切,时间最能说明深切的问题。事实证明,庄子的学说,庄子其人,虽败于当世,却必辉于万世。

为什么?为什么无论我们是士,是农,是工,还是商,无论我们的人生致力于什么,我们最后都离不开老庄之学的锱铢教诲?无用之用尽管一时败于有用,但最后势必于中道崛起,而超越之?

私认为,这里面大有名堂,因为它牵涉到生命的本质追寻。

我们不可否认的是,无论我们的生命的过程多么绚丽无比,最终走向虚空与幻灭,是每个人必然的命运。我们生前蝇营狗苟、取巧钻营,最后都只是化为黄土覆盖下的一堆累累白骨,最后变为空气、土壤和水,以致于不知归去的虚无。大而言之,人类生存的这个星球、这个世界,无论此刻多么喧嚣、热闹、繁华、斑驳陆离,最后等待着它的也是彻底的虚空。既然生命的本质是一场虚无,我们曾经所兹兹努力的东西也就显得不那么无比重要了。反而,我们在生命的短暂之旅的过程里的感受、心绪与内心的境界,却可以被抬到无穷高的地步。

这也就是老庄之学所专注的地方。

它告诉我们,“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一切的穷奢极欲、感官刺激,不仅最后将彻底消失,它给人带来的,莫言是享受,更加是深刻的危害。

它告诉我们,“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眼里所见到的美好并非就是真的美好,眼里看见的拙朴可能才是真的智慧。

它告诉我们,“有,以观其徼;无,以观其妙”,“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无用之用“在很多时候将胜过“有用之用”,从“无用”之中更能窥探世道的真相与玄妙。

……

(三)

我并非一味地宣扬“无用”的好,“有用”的不好;我并非一个明白彻底的“弃世复古主义”者,鼓励人们回到丛林里用四只脚走路;我并非与当下铺陈世界的实用主义世界观坚定地唱反调,教坏祖国的花朵,贻误他人的子弟……我只是,另有其言。

倘若你告诉我,自三次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提升了无数倍,社会的物质财富,人对于自然、对自身的命运的掌控力度获得了几何倍数的提升。我一定高举双手,表示赞成,认为这就是人的巨大成就。

倘若你告诉我,因为社会卫生领域、医疗科学事业的巨大进步,人的生存环境更加适宜,人的身体更加健康健美,人的自然寿命还翻了一倍不止。我一定高举双手,表示赞成,认为这就是人的巨大成就。

倘若你告诉我,因为科技、工程上的巨大进步,我才可能生活在拥有洗衣机、电冰箱、自动贩卖机、手机、电脑、高速铁路这些伟大事物营造的无比便利的环境里。我一定高举双手,表示赞成,认为这就是人的巨大成就。

……

正是由于人生下来就是一种要与自然环境作不断地斗争的动物,正是由于我们的骨子里对于实用之学的需要和热情,我们才可能取得这么多了不起的成就,才有机会摆脱我们的祖先的那种受役于自然的悲惨生活,一跃而至与自然同等高的位置甚至于主宰自然。

只是,我们在看到“有用”的同时,也应当正视它的硬币的反面,我们不能忽略了“无用”,更不能任由“有用”的发展,使之达到极端的程度:

人类通过智慧和技术主宰了自己,主宰了自然,却也破坏了自然,玷污了自然。当今世界,全球变暖、化学污染、物种灭绝等生态危机愈演愈烈,正强烈地威胁着我们的长久生存。

人类通过智慧和技术发明了更加便捷富裕的物质生存环境,却逐步地丧失了质朴的人性与人情关系,社会生活的离子化,与无数淡化人际关系的生存法则的涌现,加深了人的孤独、抑郁等心理危机。

人类通过智慧和技术使自身越来越具有近乎神化的能力,我们却日益走向一个世纪前弗洛伊德所预想的巨大悖论里:纵使人类再有神化自身的能力,也无法获得真正的幸福。

(四)

一个孩子,他自生下来起,就是个拥有无穷可能性的动态集合体。按照道理来说,他有自己选择“有用”还是“无用”的权利。(无论是做一个律师、医生、科学家,还是司机、园丁、老师,亦或是像庄子一样什么也不做)

尽管这个道理未免太过理想化了。因为每个人的社会与家庭环境不一,有些人生来还要肩负着更多家庭的责任。但我依然坚持我的判断,“有用”和“无用”同样值得被选择。

一个远为深刻的事实是:只有当我们处于“无用”的行为和思想观的时候,我们才可以洞悉事物的本质,达成更高的境界。

一个人若只是为了升官、发财、完成绩效考核去读书,究其一生,又怎么可能探悉到思维求知的乐趣,触及知识的深度地带?而这,才是知识的本来面目。

一个人若是抱着图利图荣的目的去交友,交到的怎么可能是真友,那种淡渺的、真挚的、深达内心的质朴友情又怎么可能会体会得到?而这,才是友谊的本来面目。

一个人若是依着无数个外在目的的驱使去求偶,那种“拯救一个颤抖灵魂于无底深渊的……能在片刻之间得到足以使我牺牲掉生活中其它的一切东西的销魂魅力”,又怎么会体会得到?而这,才是爱情的本来面目。

世人栖栖遑遑、昭昭察察、终生役役,自认为不可错掉生命中那值得抓住的一切。到头来,却终究陷入另一个可骇深渊:抓住了一切,却错过了一切。生命里三样最美好的东西,统统被沦为追逐利益的工具。

而唯有那些淡泊无用、为世唾弃之人,最后却令人惊异地抓住了那深度的生活意义。

(五)

我一闭上眼睛,总浮想起那个在广漠之野上,无何有之乡里的一棵大树下寝卧的身影。那是一个何等寂寞孤独,而又逍遥自在的影子。远远望去,似乎与我们这现实的世界不在一个平行的空间,而在梦中,在思绪的纷飞遐想处,在相隔了无数个光年的银河之外的一颗不知名字的星球里……然而,他又幻化成我们的文化里一个最难以忘怀的因子。我想,倘若人类要拜访其它有生灵栖息的星球,作为礼品,应该带上一幅庄子的画像。

此外,我又想到了与庄子有共通之处的西方哲学家斯宾诺莎。 斯宾诺莎,这位隐居乡间的镜片打磨师,为了捍卫他心中所相信的神的真理,几乎与整个社会成为敌人。在数十年如一日的安贫乐道中逃避纷纷攘攘的生活,执着于那对于无限与永恒的思索。

而我,又有多少的勇气去触碰这样的孤独?去接受这样的生命的无用?世人纷纷像躲避瘟疫一样去躲避这样的感受和生活,而我自己,亦难逃。热热闹闹的社交场合培养人才,索然独居的清修孤独则孕育天才。成就思想的事业是世界上最艰难无比(没有之一)的道路,它需要人难以想象的定力和付出,需要人热爱对于人性的探究而又牺牲和摧残作为自我的人性。

今天的我们,还有愿意狠下心来走这条道路的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有用和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