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中山:洞见央视春晚班级C位争夺战

C位指合影、海报、舞台表演等中央、正中心的位置,C是英文单词center的缩写形式。一般而言,C位通常是留给资历深的人,尤其是在明星艺人当中尤为明显,在娱乐圈里,C位是大咖位,是对艺人实力的最好证明。

2018年12月19日,入选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的“2018年度十大网络用语”。

春晚开心麻花团队的小品《占位子》,貌似如这个团队一般,总会给人以欢笑的结局,人人醒悟,皆大欢喜,其实透视一下小品,我们还应该有太多的沉重,还有太多解不开的心结、迈不过的坎。不是很多的人没有醒悟过来,而是其背后还有太多尚不可解的问题。

洞见小品背后

一、其实C位不是这么争夺的

家长有占领C位的权利吗?这只能说该小品高于生活,但没有还原生活的本身。我是教师,教师的职业是高尚的,但也不乏让我们抬不起头来的人和事儿,这还要感谢创作团队的手下留情,避免在这个除夕夜太多教师有对号入座的尴尬。

在民间,C位的争夺,大体有六类争夺方式。

一是一视同仁式:“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座位左右循环、前后循环,还有抽签式等;

二是自然条件式:如按照身高排座,结合性格、成绩等;

三是分类分区式:分为学霸区、“学渣”区、潜能区(中间区)、惩罚区等;

四是奖励惩罚式:按照排名,学生自我选择,选座位,选同桌,排名越靠前选择机会越大,否则机会就越小,直至没的选择;如果犯了错误,调整座位应该是一种比较有力量的惩罚方式;

五是家长背景式:权力背景的,自动分发C位,但你的权力必须足够大;经济背景的,花钱可以购买C位,但前提是你必须有流水,否则,这样的C位保质期不会太长,我就亲历过一位班主任拍卖C位的事情;

六是综合治理式:以上五种综合运用,炉火纯青,登峰造极,举目四望,风光无限。

笔者眼界不宽,如果有疏漏之处,还请各位家长补充。

二、C位争夺战,说明家长没有找到自己的位置

透过小品,我们足以看出,孩子是每位家长的C位,每个家庭的C位。我们暂且不谈这个位置,我们探讨一下,我们究竟给孩子什么,家庭教育的“C位”在哪里?

我们习惯于给孩子在物质上的帮助,能够用钱买到的,能够出力做到的,我们几乎很疯狂,C位的争夺战,也是如此,但我们向来在孩子的精神成长上缺席。

中国的家庭教育,目前存在最大的问题就是“焦虑的母亲+缺位的父亲”,对于父亲的缺位,有一个词说得比较狠,叫“丧偶式教育”,我感觉,这,一点也不为过。我们缺席最好的理由,就是一切为了孩子,其实,我们为的都是孩子的物质需求。所以,我们先解决一个点,就是我们要认识到陪伴的重要性。后续,我们再谈如何陪伴,如何和孩子一起成长,否则你的陪伴或许是一场灾难。

三、班级C位的存在说明我们的教育欲改未革

前几天,我发表了《这不是一场东西方教育的博弈》,我再来引用一部分文字。

于是我们看到了西方,准确地说是犹太人的图书馆和他们的学习方式:图书馆,哪怕在哈佛也是寂静的,但在犹太人的图书馆是喧哗的,好似两三个人一组在面红耳赤地吵架。这是学习的人和教授知识的人交流的场所,不是一个人教另外一些人学,而是通过交流和沟通积累教养品德,碰撞出思想、思维的火花。

犹太人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的想法是什么?犹太教育就是:多提问,多沟通,以让进行深度地思考。在古罗马时代,他们学习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对话,通过对话和讨论,培养表现自己的能力,并且以此发展思考的能力。这就产生了后来的圆桌学习。圆桌学习,就是只要坐在这个桌子上可以对视任何人,这是美国学习的哲学。学生独立思考和提问,有自己的想法,教授尊重他人的提问和意见。孩子们不是看着老师,而是孩子之间互相看着,教师只会静静的盯着看,有时也会引导学生们,只是帮助孩子们的对话。每个人独特的思考聚焦在一起,进行修正的力量会变得更强。通过这些探索,我们就清楚美国的“Quest To Learn”学习模式的出处,美国杜威教学理论建构的基础了,当然也会明白台湾“学思达”模式何以快速蔓延,还有我们为什么要课程改革,哪怕有邯郸学步的尴尬也要做大胆的尝试了。

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就能发现,班级C位的存在,是对我们如火如荼教育改革最大的嘲讽,C位的存在是为老师而生的,为讲台而生的,为课堂专制而生的。班级是没有C位的,如果有,那么每个位置都是C位。

学校有C位吗?如果说学校有C位,每个孩子都应该是C位,而不是某一个。我们看到多少学校仍然在以领导为中心,观影在C位,合影在C位,在影子下生活的孩子们他们能拥有C位吗?虽然我们口口声声说他们是中华复兴的脊梁。

最后,我给大家提供一张图片,我们看一下什么是C位,你给孩子C位了,其实,你也永远在C位。

单膝落地 谁是C位

“校长妈妈”捧着水晶奖杯,很自然地单膝落地,将奖杯交到小陆手中,平视着他的眼睛道:陆修哲,“校长妈妈”能做的,就是用我的手托起你的梦想。

你可能感兴趣的:(张中山:洞见央视春晚班级C位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