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翟永超老师的《SpringCloud微服务实战》)
Provider
第一步 provider注册到server上
provider 模块启动的时候 会通过发送rest请求的方式
把自己服务的一些元数据注册到eureka server注册中心
EurekaServer接收到请求后 将数据存储在一个双层结构Map中
第一层的key是服务名,第二层的key是具体服务的实例名(一个服务有多个实例)
配置文件中 eureka.client.register-with-eureka=true
若为false 则不会启动注册操作
第二步 provider同步
两个provider分别注册到两个不同的注册中心上
两个注册中心相互注册为服务(高可用)
服务提供者发送注册请求到一个服务注册中心时 会转发到集群中的其他的注册中心 这样服务就能同步
两个provider的信息会被所有的注册中心同步
第三步 provider续约
当provider在server上注册成功的时候 provider会维持一个心跳(心跳机制)来通知server不要让注册中心将
这个服务实例在服务列表中remove掉,这个保持心跳的操作就是 服务续约 (Renew)
服务续约的配置信息有两条比较重要
eureka.instance.lease-renewal-interval-in-seconds = 30
表示eureka client间隔多久去拉取服务注册信息,默认为30秒,对于api-gateway,如果要迅速获取服务注册状态,可以缩小该值,比如5秒
eureka.instance.lease-expiration-duration-in-seconds = 90
表示eureka server至上一次收到client的心跳之后,等待下一次心跳的超时时间,在这个时间内若没收到下一次心跳,则将移除该instance。
Consumer
第一步 获取服务
在注册中心里依旧注册了一个provider,并且有两个实例,启动consumer的时候,会发送一个rest请求给注册中心来获得注册中心上的
服务清单 server 会维护一份onlyRead的清单返回给consumer,并且该缓存清单每隔30秒更新一次
获取服务的配置为 eureka.client.fetch-registry=true,如果是false就不能获取服务清单了,
更新服务清单缓存时间的配置 eureka.client.registry-fetch-interval-seconds = 30 默认是三十秒
第二步 调用服务
consumer在获取服务清单(所有provider)之后 通过provider的name拿到具体服务的实例名和该实例的元数据信息,在Ribbon中会采用轮询的
方式去调用来获得负载均衡
访问实例的时候 eureka有Region和Zone的概念 一个Region中里有很多Zone 每个Zone里都有一个服务客户端被注册
在进行服务调用的时候,优先会访问处于同一个Zone的服务提供方,如果调用不到才去别Zone访问。
第三步 服务下线
consumer在正常关闭服务的时候 会触发一个consumer下线的请求给server,server接收到请求之后把这个服务状态设置为down,并且广播这个事件
server
第一步 失效剔除
如果server没有接收到consumer或者provider下线的rest请求,server会自动创建一个定时任务,默认每隔60s剔掉当前清单中超时的(90s)的没有续约的服务请求
第二步 自我保护
本地启动server的时候,打开控制台,可以看到
实际上是触发了server的自我保护 原因是因为provider注册到server上的时候会维护一个心跳连接,server在运行的时候会统计心跳失败的比例在15分钟是否低于85%
如果低于85%,server会把当前的实例注册信息保护起来,让这些实例不会过期。但是,如果在这段保护时间的时候实例若出现问题,那么consumer很容易拿到实际不存在的
实例,会出现调用失败的情况,所以provider必须有容错机制,比如可以请求重试,断路器等机制。
由于本地调试很容易出现server保护机制,会让server维护的实例不那么准确,所以本地开发的时候
可以使用eureka.server.enable-self-preservation=false来关闭保护机制,已确保剔除失效的实例。